清明節,閨蜜一家人回老家,回來后卻聽到的是一個不幸的消息,孩子腳被自行車攪了。行動不便。邊說著還邊帶著埋怨聲,早知道就不帶她回去,不讓她去坐自行車。事情是這樣的,孩子的小舅騎自行車出去玩,她非要跟著去,結果讓她去了,讓她腳張開一點,別碰到車輪子里去了,開始答應得好好的,結果沒走多遠就攪進去了。閨蜜就一直說這孩子好奇心強,讓她不要碰,她非要碰一下,看會不會有事,還好是皮外傷,沒碰到骨頭。都是孩子,試一試的心理總是有的。奇怪的是孩子受傷自己連哭都沒哭。
昨天打電話說孩子腳還不能走,我就買了玩具去她家看看。寶貝的腳是還有點仲,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到我去了,還跳著來抱我呢。孩子一邊玩我帶去的新玩具,一邊聽我們擺她腳如何碰的,一轉眼她開始拆我帶給她的汽車。這時閨蜜生氣了,準備大罵一下寶貝。我制止了,不能罵她,雖然這次受傷了,但是好奇心還是存在的。
我走到孩子的身后,對寶貝說:“你告訴阿姨你為什么要拆汽車呀?”
手不停忙活的閨女頭也不抬得回答:“好奇呀”
“好奇什么呀?”
“好奇為什么小汽車會跑,想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看著寶貝閨女那么專心那么認真的樣子,閨蜜的火氣也消了?吹脚畠簩π率挛锬敲锤信d趣,閨蜜覺得是一件好事,她坐在閨女身邊,給閨女講解汽車的部件。寶貝也是懂非懂又認真的表情,讓媽 媽為自己美發火而慶幸。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作為懵懂的孩子,對事情的好奇是學習知識的開始,即使因為好奇而犯一些錯誤,只要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就不應該橫加指責。如果在沒有了解情況的基礎下,對孩子好奇而產生的求知欲望粗暴地橫加干涉和阻止。不僅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問題,還可能因為自己的態度問題而引起孩子的不滿,甚至讓孩子失去對知識渴求的熱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272440.html
相關閱讀: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