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有創意從超越習慣開始
去年12月,著名水墨人物畫家楊之光從藝從教六十周年回顧暨楊之光美術中心作品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行,三個展廳中,楊之光的作品只占一個,其他兩個展廳都留給了楊之光美術中心的孩子們,其中一個展廳更全部是根據孩子們的創意而做出的實物,參觀者無不被用孩子們的抽象畫而制作的實物感到驚訝。
近日,楊之光的女兒、旅美少兒美術教育家楊紅女士作客佛山圖書館南風講壇,道出了美術展中重金包裝孩子們抽象畫的用意:“尊重孩子們的原創,創新是今后各行各業發展的唯一途徑”。
現象:興趣班培養的是技能
“中國孩子已經會解復雜應用題的時候,美國的孩子可能還只在學加法;但是為什么10年后,中國大學生的研究能力比不上美國大學生,在世界科學殿堂的頂尖處也很少見中國學者的身影呢?”講座一開始,楊紅女士就毫不客氣地給在場的家長們拋出問題思考。
楊紅老師曾經有多年在美國教授美術的經歷,她介紹說,國外的教育很尊重學生的創意,老師對各種大膽創新的想法做法都給予極大的鼓勵。
“但是現在我們很多家長是怎么樣為孩子選擇興趣班的呢?看到孩子畫畫逼真,就以為他有美術天賦,送他上美術班;聽他唱歌唱得好,就送他上音樂班,以為他樂感很強……”楊紅說,其實這只是讓孩子們學習擅長的技能,藝術學習應該是為創造而設的。換句話說,即使你臨摹得有多么相像,都只是臨摹,一文不值。上興趣班應該更尊重孩子的創意,教給孩子的是工具,鼓勵他們使用工具去創作。
訓練:“除掉標簽”看事物
“其實我們的孩子天生擁有創作力,但是在成長過程中被一個個標簽所壓抑!睏罴t說,從教孩子看圖識物開始,我們就在孩子們的腦海中貼上標簽,大巴車是這樣的,拖拉機又是那樣的等等,創意思維就逐漸地鈍化。
“看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想別人從未想過的問題!睏罴t提醒,其實孩子從3歲開始就有設計的能力,只是沒有被挖掘。例如創意美術班的孩子可以把鉛筆卷曲畫成廁所卷紙,把蝴蝶畫成屏風等等,也許創作的過程只是靈光閃現而成,但是創意能量是靠生活中一點一滴積累。
那么怎么樣的訓練可以讓孩子擁有創作的能量呢?“我們鼓勵孩子們異想天開!睏罴t說,創作的關鍵首先是“除掉標簽”——不是用眼睛看事物,而是用心去看事物。當把人們貼在事物上的標簽除去,萬事萬物皆有可能。
提醒:超越習慣培養創意
“生活中看到的一片云彩,一個樹樁,一朵小花都可以引申出無限的創意!睏罴t鼓勵家長們,可以利用周遭生活中的一切鍛煉孩子們的創意,鼓勵孩子們超越習慣的看法,拓寬對事物表象的儲備。
如此日積月累的鍛煉,不僅僅讓孩子們成為一個思維開闊的人,在學習方面最明顯的好處還表現在作文上。君不見古代詩詞中令人拍案叫好的比喻、擬人手法,均是來自于創意想象和夸張的聯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22173.html
相關閱讀: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