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現“共同放縱”的培育
“共同放縱”可以在確保孩子安全的范圍內,運用孩子所喜歡的一切物品進行不分你我和形式的“共同放縱”。
從孩子2歲開始,父母陪同孩子一起有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共同放縱”,是使孩子邏輯思維在基本結構創建和豐富成長過程中能夠盡可能地實現平衡的積極手段,是孩子未來能夠盡可能獲得良好心理健康的前提保障。父母可以嘗試給孩子做這些事情::
和媽媽在床上玩“鉆山洞”(就是媽媽擺出一個造型,讓孩子在自己的腿間和胳膊之間爬行)的游戲;
一家人從動物園回來后,一起模仿某種動物的行為舉止的游戲;
一家人和養殖的寵物一起外出散步;
……
父母有規律、有計劃地引導并與孩子共同實施邏輯思維“放縱”的外在表現,還有助于在未來孩子第二次逆反期出現的過程中,減少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障礙”和“代溝”的形成。因為當孩子出現第二次“逆反期”的時候,孩子的客觀成長環境已經極為豐富了,已經可以自主的進行信息的儲備與嘗試交換。那么如果之前通過“共同放縱”,父母與孩子之間已經架構起良好的溝通、信任橋梁,那么在孩子出現“成長問題”、感到困惑的時候,會自然的尋求父母的幫助,反之,如果之前父母作為長輩只是高高在上充當“決策者”、“領導者”,那么孩子往往因為“敬畏”之心,將父母拒絕在自己的心門之外。
每天實施多長時間為宜?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平均每天父母引導孩子“共同放縱”的時間最好規定在20分鐘到40分鐘的時間范圍內,就基本可以達到培育的目的了。
放縱過度會有什么后果?
“引導放縱”一定要有計劃、有規律地予以實施,千萬不要實施過度,實施過度會導致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一旦這一“中心”偏離,或者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孩子就會懷疑父母是否還會愛自己,未來就有可能無法擁有那種承受“父母忽略自己”的能力。另外,放縱過度不僅不能達到培育的預期目的,反而還會造成孩子邏輯思維成長過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協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444665.html
相關閱讀: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