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做個“人見人愛”的父母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父母學堂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新生命的降臨,父母們除了欣喜之余,養育孩子的壓力也會時刻伴隨著他們。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建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密聯系,是小編要討論的重點。文中所列出的十個建議,希望能幫助新爸媽們,做人見人愛的父母。

一 給孩子溫暖、充滿關懷的照顧

照顧者給予孩子溫暖和及時的回應時,孩子會對照顧者產生安全感與穩固感,專家將這種強烈的關系稱為“穩固的依附關系”,這是親子關系的基礎。諸如一些“愛的表現”,撫觸、輕搖、說話、微笑與歌唱等等,會影響幼兒腦部網路的構成,有益于奠定孩子未來的思想與行為。

二 及時回應孩子發出的信息

當孩子無法用言語來溝通他的心情、喜好或需求時,會借助一些信號,例如聲音、動作、表情及目光的接觸等,父母們需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不論孩子生氣或快樂,都要及時回應。

三 跟孩子說話、為他閱讀、唱歌

語言可以刺激孩子的腦部,幫助發育,語言能力也因此得以發展。父母們平時多跟孩子說話、將生活中的點滴編成故事講述、唱歌,可以為孩子日后的學習興趣,奠下深厚的基礎。

四 幫助孩子了解自我

孩子的自我價值觀,來自于父母對他的反應所作出的態度。當孩子逐漸學會適應日常生活時,會對自己感到滿意,特別是當父母用明確的稱贊來加以肯定時,孩子會察覺他的行動與你的反應之間有所關聯。因此,對于來自孩子的各種訊號,能夠敏銳反應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會有比較正面的自我價值觀。

五 紀律是教育的難點,也是成長的契機

孩子日漸成長,也越來越能多方探索、發現與實驗。孩子探索的世界越大,越需要有所限制,需要父母持續而關愛的督導。幫助孩子學會用語言來表達感受,要讓他明白,你不喜歡他的某種行為,但你仍深愛著他。對孩子解釋各種行為的規則與后果,讓他學到紀律背后的理由。還要讓他了解,他的行為如何影響到別人。

六 建立生活習慣與儀式

孩子知道午睡時間到了,因為媽媽像往常一樣,唱了一首歌,然后把窗簾拉上。而當幼兒園老師拿來果汁和餅干的時候,孩子也會曉得,爸爸就要來接他回家了。通過愉快的感覺建立起來的生活習慣與儀式,能讓孩子感到安心。正面的經驗一再重復,不僅帶來安全感,也幫助孩子習慣與了解周遭環境。

七 在安全范圍之內,鼓勵孩子探索與玩耍

隨著孩子學會爬與走,他會開始探索父母之外的世界。父母應該加以鼓勵,而且要在孩子回頭尋求安全感時,表現出接受的態度,讓孩子與同齡、不同齡的小朋友互動,進行人際關系的探索,但是要幫助他們解決沖突。同時,多多鼓勵玩耍,因為玩耍也是重要的學習經驗。

八 慎選電視節目

電視節目不能教孩子學習語言,也無法讓他學會溝通。研究顯示,在學校學習狀況最好的孩子,父母通常會限制他們看電視的時間,而且對于孩子觀看的節目也有選擇。不要讓電視成為孩子的保姆。讓孩子有選擇性地看電視,而且留意他的觀看習慣。盡可能與孩子一起觀看,同時一起討論內容。

九 選擇優良的幼兒園,并保持密切互動

幼兒園的選擇,是許多家庭必經的重要決策。研究顯示,高品質的托育與學前教育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與社會能力。父母應該親自參觀、了解每個幼兒園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情況,選擇能夠照顧孩子需求的幼兒園,確定它有足夠的老師照顧到每個寶寶的需求。選定幼兒園后,仍要保持密切聯系,最好不定時“突擊檢查”孩子在幼兒園里的狀況,并且經常要求提供孩子成長進度報告,并提出有益于孩子發展的建議。

十 父母們要好好照顧好自己

養育子女是人類社會最重要、最奇妙也最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家長們需要保持良好的體力和精神狀態,才能勝任這一艱巨的工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459725.html

相關閱讀: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