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每一個寶寶都有一段時間的攻擊性行為,對于孩子的這一表現,父母也沒有必要過于的擔心,但是對于寶寶的錯誤行為家長要做到正確的指導,否則孩子就很有可能養成愛打人的壞習慣,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詳細的解說一個這一孩子有心理,也就是其打人的幾種原因!
語言表達貧乏
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對一歲的孩子來說是件很困難的事。也正是因為他不會說話,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的溝通,所以他選擇咬人或是打人,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達,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時,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訴他“別著急,媽媽會幫助你的”,這樣他就不會把怒火發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寶寶的自衛
有時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種自衛,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赡苁且驗樾∨笥褤屃怂哪唐,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頭發。寶寶決不會容忍自己被欺負,他會全力維護自己的利益,這只是一種本能。
寶寶口腔發育
一歲左右的寶寶,口腔內牙齒、肌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育,他很喜歡把東西放到嘴里咬,可以幫他緩解口腔發育給他帶來的不適。另外寶寶在學習說話的時候,也很喜歡把能抓到的東西放到口中,當然也包括小朋友的胳膊或手。這僅僅是他感知事物的一種方式。好像只有這樣做他才能得到準確的認識。
寶寶的嘗試
很多爸爸媽媽都想知道,為什么一旦孩子們和玩具在一起時,就會出現可怕的哭鬧聲,為什么他們每個人拿到自己的玩具還不能安靜呢?答案很簡單,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除了知道玩具帶給他樂趣之外,還意外的發現他的行為可以帶來不同的后果,“如果我打了其他的小朋友,就一定會有事發生”。所以他總是不斷嘗試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周圍事物。
寶寶的空間感
一歲左右的寶寶,不能準確的把握空間關系。所以他經常會發現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擠到一個小空間里。出于一種條件反射,他會不自覺地推開擋在他前面的孩子,或是對身邊的小朋友采取武力進攻的方式。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了。
寶寶情緒不好
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選擇自己的方式發泄不滿情緒。比如在他餓了、累了、尿布濕了時,他的心情就會很糟糕,這時候最容易出現孩子之間互相打鬧。另外,一歲的孩子正在學習各項技能的時候,當他遭遇失敗時心情會跟著變壞,打人的行為就很容易出現了。
總結: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緒與脾氣,所以父母要知道孩子在這一時期發脾氣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找到和平解決的方法,但是在此需要提醒父母的是不可隨意的向孩子發脾氣,最重要的是要找對解決事情的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468833.html
相關閱讀:你曉得如何讓寶寶輕松學數學么
0-3個月寶寶的運動啟蒙
如何教寶寶讀書
兒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頻發,孩子如何自保(幼兒網編輯)
玩玩具,讓寶寶交往能力更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