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諾貝爾獎的得主們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名人育兒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諾貝爾獎的得主們是怎樣培養出來的!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現已揭曉,諾貝爾獎是最神圣的最高級別的,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得主已有幾位,他們的家長是怎樣培養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們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吧!

美國那些諾貝爾獎得主的華裔母親:有的大字不識 有的是留美博士

自諾貝爾獎設立一百多年來,累計有楊振寧等8位華裔杰出科學家獲獎。來看看這些諾貝爾獎資深研究專家、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楊建鄴,探析這些科學巨匠背后,有著怎樣的母親。這8位華裔科學家的母親,雖然后來有的到美留學并定居美國,但她們無一例外均出生并在中國長大。不過,她們受教育程度卻十分懸殊:有的大字不識一個,有的是留美博士。但這種差異并未妨礙其孩子日后成功。

楊振寧:四歲起母親教我認了三千多字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上過私塾)

楊振寧母親羅孟華,文化程度不高,但對他的影響仍很大。他說,明顯的影響,如學術知識來自父親;不明顯的影響,如精神氣質則來自母親。

10個月大時,父親楊武之赴美留學。此后5年,他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羅孟華肩負起教育兒子重任。

“四歲時候,母親開始教我認方塊字,一共教了三千多字。現在,我所認得的字加起來,估計不超過那個數目的兩倍。”

楊振寧曾表示,抗戰時全家能夠在苦日子中撐下來,“與我母親的操勞跟堅強的意志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60歲,楊振寧在其第一本《論文選集》扉頁上,寫下“獻給母親”四個漢字。70歲生日做報告,談及母親時,他禁不住掩面而泣。

李政道:“三糊涂”忘了母親打的洗腳水

(1957年與楊振寧同獲諾獎,母親畢業于上海啟明女子中學)

李政道祖籍蘇州。父親李駿康畢業于金陵大學,母親張敏璋畢業于上海啟明女子中學。這在當時是少見的現代知識分子家庭。

酷愛讀書的李政道,只要一看書,其他事就拋到了九霄云外。因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也被稱為“三糊涂”。

一次,母親為他打好洗腳水,沉浸在書中的李政道,把洗腳這事忘了。以至于二哥去催促時,他看到盆里有水,卻不知道要洗腳。

丁肇中:母親不在乎我考試得多少分

(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曾留學美國)

丁肇中生于書香之家,童年在戰亂中度過,12歲跟家人去了臺灣,1956年赴美留學。

母親王雋英是位兒童教育學教授,不鼓勵孩子考100分。她曾告訴丁肇中,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就能得到支持和贊賞。

丁肇中后來在寫給母親母校煙臺二中的信中說:“對我影響最深者是我的母親,考試中無論我得到怎樣的成績,她都能諒解與接受。”

李遠哲:仔細的母親每天都記賬

(1986年獲諾貝爾獎化學獎,母親畢業于女子高中)

李遠哲母親蔡配畢業于女子高中,后在小學教書,8個子女有4位是博士,成為臺灣新竹武昌街上有名的“博士之家”。

當李遠哲獲諾獎后,常有人詢問蔡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她總說:“都是讓他們自由發展啦。”

李遠哲言及父母時說:“我從沒見我父親懶散過,他一輩子都很努力工作。母親是非常仔細的人,從她結婚到現在,每天買的東西都記賬,所有賬目清清楚楚。”

朱棣文:客廳弄得亂七八糟 母親從不說我

(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系留美博士)

朱棣文是第二代華裔,祖籍江蘇太倉,父母均系留美博士,外公李書田曾任天津大學校長。

幼時的朱棣文活潑好動。其母親李靜貞回憶:“他沒有一刻閑著的時候,很淘氣,家里的沙發,他爬上爬下。”

朱棣文談及母親時曾說:“我一直感激母親,困惑的時候我至少可以跟她溝通。小時候我常常把客廳堆得亂七八糟。她從來不說‘你得把那些垃圾扔掉’。”

不會說中文的朱棣文,但卻燒得好中國菜。這是他早年在廚房跟母親學的。每逢全家團聚,他會親自下廚,做上一桌豐盛菜肴。

崔琦:不識字的母親堅持要我上學

(199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不識字)

獲諾獎后的記者會上,崔琦憶童年時含淚說:“小時候在鄉下耕田、割草、放牛,能從中學畢業已算幸運,但是母親有遠見,自己不識字,卻堅持要我上學。”

崔琦曾在楊瀾采訪時說:“其實我寧愿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如果我還留在農村,留在父母身邊,家里有一個兒子,也許他們不至于餓死吧。”

沒文化的母親說服同樣不識字的父親,讓崔琦去香港上學。臨走前,崔琦問,什么時候能回來呢?母親指著田里的麥子說,明年麥子熟的時候,就回來幫家里割麥。沒想到,他12歲和父母的告別,竟成永別。

母親的深明大義激勵他走向人生的輝煌,1949年,崔琦在廣東省茂名市下面的新寶鎮的石橋區高皇廟高小畢業。由于當地沒有中學,三舅又全家移民澳門,所以,崔琦只好輟學在家。在此期間,他曾和大姐崔穎一起擔任過范莊村婦女識字班的教書工作,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同時,他還積極參加當時為配合革命形勢而進行的演劇和游藝活動,并領著村里的花棍隊奪得全區打花棍(一種在當地十分流行的民間傳統游藝活動)比賽第一名。兩年過去了,當地依然沒有成立中學,這可急壞了崔琦的母親。1951年母親毅然決定讓他到外地讀書。這年秋天,三姐崔璐領著崔琦來到北京的大姐崔穎處,然后在三舅和兩年前已在香港定居的二姐崔珂的幫助下,姐弟倆通過合法手續抵達香港,崔琦隨即進入香港培正中學讀書。崔琦在香港讀書期間,因為語言交流不便及生活艱難等諸多原因,強烈思念在家鄉的母親,兩次寫信給母親要求回老家。母親收到信后,通過別人告訴崔琦不要想家,好好讀書求學才是對父母親最大的安慰。崔琦刻苦攻讀,靠全額獎學金完成中學學業,并于1958年獲得美國全額資助,進入伊利諾斯州一所教會學校。

錢永健:母親給了我寬松的家庭氛圍

(200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母親早年畢業于協和醫學院)

錢永健獲諾獎后說:“每個人都從父母那里遺傳點什么,我大概繼承的就是當科學家的基因。”

錢家是科學史上的“豪門”——一家兩代三院士:錢永健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和哥哥錢永佑都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而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從小對化學感興趣,得益于寬松的家庭科學教育氛圍。少年時代,他就在家里的地下室擺弄瓶瓶罐罐,做化學實驗。

高錕:無拘無束的環境下度過童年

(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出自書香門第)

高錕父母“都受過高深教育”。高錕回憶,母親金靜芳出自當地書香門第,秀外慧中,中秋重陽家族聚會時,她會與高家人一起作詩應景。

他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后來因為避戰輾轉游學香港、歐洲,跨文化的學習從被迫成了習慣。他說: “回顧過去,我得承認我實在幸運。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下度過童年,喜歡做什么便做什么,我的探索精神并沒有受到多大的打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08906.html

相關閱讀:昆凌公開養胎菜單教你把寶寶養大大
錢紅:女兒要做奧運冠軍
明星媽咪共探育兒經
2008男明星升輩作爸爸
走近“完美父親”貝克漢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