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兩歲的寶寶正處在成長的淘氣時期,也正是搗蛋的時候,講道理又講不通,因此許多的媽媽們都對這一時期的寶寶感到無可奈何,那么這一時期的寶寶我們要怎樣來教育呢?以下就來具體的看下吧!
2歲寶貝和4歲寶貝的差別
2歲寶貝和4歲寶貝最大的區別在于,后者已經可以用語言規矩或一定簡單的邏輯思維去規范行為,而前者還完全不能。
2歲的寶貝是單向思維,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沒有辦法表達自己,因為他們還根本不知道怎樣表達或者說不知道如何運用表達的工具,因此他們會用摔、打、抱等各種軀體動作盡可能地來跟外界溝通。而這個時候,他們也出于好奇驅動,會經歷最典型的“模仿性學習”階段。
“再確認”的重要性
正因為2歲的寶貝有“模仿性學習”的習慣,所以家長就要積極引導給孩子一個“再確認”的過程。比如,當寶貝們發現跑、跳、滾、爬等是自己可支配控制的體能,他們會一直反復這樣的動作,這是他們自己的“再確認”過程。那么,家長給予的“再確認”就應該是順著寶貝們的習性而建立的。
很多小孩子會要求家長在臨睡前將故事,而他們往往會對同一個故事百聽不厭,每晚都要不厭其煩地讓爸媽講。大人們會不甚理解,“這個故事已經講過好幾遍了,換一個講講好不好?”其實這樣才是不利的。寶貝要求聽同一個故事,這是他們自己要求的“再確認”,這個時候家長要配合給予“再確認”。在聽過幾十遍之后,寶貝們也會背出故事的語段,往往在故事臨近尾聲時,他們喜歡跟大人們異口同聲地一起重復出故事的結局,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他們也相當享受這個時刻。這同樣也是一個等待贊揚的時刻,家長給予的“再確認”,以及及時給予孩子的贊美鼓勵,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最初的自信。
【教子有方】
“野蠻人”“野蠻人的語言”用
金寶貝早教中心中國區CEO夏宏禹先生
2歲的孩子正好處于會說話卻又說不完整的時候,如果細心觀察就能發現,這個階段的寶貝們使用的語言往往短促而堅定,雖不成句,但單個的詞匯已經可以表達淺顯的意思。這也是為什么這些寶貝們在很多特定的時候會表現出“野蠻小鬼(滬音:巨)”的特質來。例如,在商店想要一樣東西,他們會賴著不走,堅定地向媽媽表示“要!要!要!”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媽媽會采用哄騙或者置之不理的態度,這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媽媽在前面走,孩子在后面哭,一路費勁傷神,寶寶掏心掏肺哭成個淚人大傷元氣;另一種是,媽媽們執拗不過大哭大鬧的寶貝,最終礙于面子只能掏錢買下,而這卻會給孩子留下一種錯誤的概念——只要我哭鬧,爸媽就能滿足我。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野蠻人用野蠻人的語言”。既然孩子的語言是短促而堅定的,爸媽也要用相同的語言跟其溝通。比如,也用孩子氣的語言對應“不買!不買!不買!……”這種不斷重復的方式也是一種“再確認”,讓孩子獲取到這個“不能買”的信息。這種方式我們稱之為“快餐方式”,用最快的方式讓他們先平靜下來,不至于大哭大鬧影響到周遭環境。
假如在“快餐方式”不奏效的情況下,我們還有第二個法寶——讓孩子做選擇題。比如,可以問他們“好的,我們買。你要生日的時候買還是圣誕節的時候買?”2歲的孩子是單向思維,他們還不會馬上反應過來其實是爸媽用了延緩的小伎倆,他們只會針對問題直接進行接下去的思考。因此這個時候,也就是大人們“得意”的時候了,既沒有造成寶貝哭鬧,也可以暫且度過這個境地,2歲的小孩可能到了家里就完全忘記要買玩具的念頭了。當然,這個方法只對2歲左右的小孩管用,再大一些,他們就有邏輯思考能力,會立馬反應過來,堅持要“現在買”!
總結:教育孩子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將究一定的方法及技巧,若是方法找對了,那么教育孩子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愿媽媽們看了此篇文章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11690.html
相關閱讀:玩玩具,讓寶寶交往能力更進步
如何教寶寶讀書
0-3個月寶寶的運動啟蒙
兒童遭到性侵的案件頻發,孩子如何自保(幼兒網編輯)
你曉得如何讓寶寶輕松學數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