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律而非他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卻導致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
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PeterDruke-r)指出,“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進入了社會后,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板、創業還是加入公司,學工還是學商……,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孩子需要獨立性、責任性、選擇能力、判斷力。
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
我小時候記得最清楚的事,是我五歲的時候,告訴父母親說我不想讀幼兒園了,大部分的父母親可能會說“好呀,好呀,我認為你應該繼續讀。”或“不,不,不,你不該再讀了”。但我的父母就是把這個決定交到我的手上。
他們一方面告訴我說,你去讀的話,可能是全班最小的學生,與你同齡的人在一起,有什么不好呢?另一方面也告訴我,當然,你要去讀也可以,我認為你可以學得更快,成長得更好,還告訴我如果考試過了就可以讀。講清楚事情的利弊,讓我決定。
當Google創辦人布爾(SergeyBrin-)與佩吉(LarryPage)接受記者訪問,到底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曾經就讀過的哪個學校時,他們的答案并不是斯坦福大學,而是蒙特梭利小學。因為在那樣的環境,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24376.html
相關閱讀:昆凌公開養胎菜單教你把寶寶養大大
明星媽咪共探育兒經
2008男明星升輩作爸爸
走近“完美父親”貝克漢姆
錢紅:女兒要做奧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