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心理學家都在研究童年早期的“依戀”問題。對母親的“依戀”實際上是小孩的一種本能。當小生命作為一個個體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就是要活下去。初生的嬰兒什么都不會,要活下去就需要仰仗某些東西,媽媽就是這個最主要的東西,母愛就是這個最主要的東西。
對嬰兒來說,媽媽的懷抱是最溫暖、最安全的,當媽媽的一定要把這個感覺給孩子。孩子有了這種感覺,就有了一個穩定的心理基礎,就不會一碰到點事兒就害怕,就焦慮,這樣的孩子就比較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
這種安全感、信任感很重要。如果當媽媽的對人充滿了敵意,充滿了不信任,它就會傳染給孩子。比如很多人覺得我兒子很可愛,常常喜歡帶他去玩。要是我對人不信任,就會說,你別去,他會把你帶走的!當然我也不會說所有的人都好,一點危險沒有。我會對孩子說,這個世界上有壞人,但壞人很少。我自己從小受的教育讓我們以為世界上都是好人,你也要做好人。當我長大了知道那些壞事時,我特別痛苦,都覺得活著沒意思了。
所以,我覺得那種教育是偏頗的,你要告訴孩子有一大堆一大堆的好人,但有這么一點點壞人。當然,等他大了以后,我會從心理學角度告訴他人是復雜的,壞人身上也有好的一面,好人身上也有惡的一面,你不要激發出他壞的一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32843.html
相關閱讀: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