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里學生干部是女同學比男同學多、高考時的分數是女同學比男同學高……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男強女弱的態勢已經逆轉。男孩子不愛讀書、不守紀律,叛逆心理較強,在學校常常被老師誤解或忽視,他們在學校教育中似乎越來越處于一種弱勢地位。男孩普遍面臨的這些問題已引起教育專家的關注,最近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的“中國城市男孩教育:危機與救助”專題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這一現象若得不到改變,將影響男孩的成長發展,因為目前在上海的一些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已出現女生多過男生的局面。
女孩易博得老師好感
幼兒園老師一般喜歡三個特征的學生:乖巧、干凈、長得端正。這是上海市特級校長錢耀邦最近到一些幼兒園調研時的“發現”。他說:“這樣的‘標準’,通常使女孩子更容易博得老師的好感。”
小學也有類似現象。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局副局長蔣碧艷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告訴她,班里女生成績好,又守紀律,老師很寵女生。蔣碧艷認為,學校教育,尤其是小學低年級教育中,女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就感,男孩子相對就被忽視了。
目前普遍認同的看法是,男孩子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行為問題,二是學習成績問題,集中體現在小學和初中階段。上海市教委督導辦李如海博士分析認為,這是因為這個階段學校里最強調行為規范、強調紀律,而且小學課程難度相對較低,更多的是考細心和耐心,女孩很容易占優勢。
缺少寬容使男孩“吃虧”
李如海發現,現在一些學校和老師缺少必要的寬容度,不允許學生有一點點違規,強調要聽話守紀律,以便于掌控。而男孩子愛玩、頑皮的天性,使得他們在行為規范方面比較“吃虧”。小學、初中階段的考試偏重于強調標準答案,“當我們的考試更多的不是考查學生的創造性、發散性、創新性,而是強調它的標準、規范,要求在既定框架里做文章的時候,男女心理和生理天生的差異就可能使女孩子更占優勢。”李如海認為學校教育對于男孩和女孩的培養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應有明確的細分。
華東師大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華認為,男孩教育和女孩教育首先是兩種有差異的兒童文化。“既然有差異,我們就不能簡單以女孩為標準來衡量男孩,或者反過來以男孩為標準來衡量女孩。”他建議教育應建立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尊重個性發展。
打造陽光男孩關鍵在父母
上海市特級校長張正之并不贊同把城市男孩問題完全歸咎于學校教育。“男孩問題是獨生子女家庭的過度寵愛和學校應試教育的單一價值取向共同作用的結果。”張正之認為,重視男孩教育,不是要把男孩改造成一個乖孩子,而是要恢復男性的剛強和責任心,讓他們具有勇敢精神和社會使命感。
杭州西點男孩訓練中心主任萬國英說,如何培養男孩的陽光性格和陽剛精神,應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她認為,對男孩的教育要側重責任心、毅力、興趣、自信和愛心的培養,而要做到這些,對男孩的父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打造陽光男孩,關鍵在父母”,做父母的首先要守信用,要有進取心,要有自律意識,要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45142.html
相關閱讀: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