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的行為是受大腦支配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引言:人的行為是受大腦支配的。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和大腦的指揮有關。人們常說“心靈手巧”,其實,對于成長發展中的孩子,更貼切的說法是“手巧心靈”。

 問:我女兒3歲,是個聽話活潑的孩子,就是不愛動腦筋。比如,看書遇到需要動腦子的地方就不看了,問她一些問題,她總是想都不想,回答“不知道”。有時急了,我就會說她幾句,她現在越來越不喜歡跟我看書了。請問,如何讓她成為一個愛思考、勤動腦的孩子?

  答:其實,很多媽媽都面臨這個問題,從前很聽話,很讓自己滿意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帶孩子學習的時候,發現孩子壓根不愛思考,這個時候媽媽們就著急了,要是這樣的話,將來上學可怎么辦?!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看到,提問的媽媽已經給女兒下了不愛動腦筋的定義,而且,頗為心急生氣。然而,對于一個3歲的孩子,我們實在需要換一種思維。

  首先,媽媽之前是不是任何事情都喜歡包辦代替?

  人的行為是受大腦支配的。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和大腦的指揮有關。人們常說“心靈手巧”,其實,對于成長發展中的孩子,更貼切的說法是“手巧心靈”。在7歲以前,孩子對世界的認識最重要的是體驗。摸過熱水杯后知道什么是燙,摔過跤后知道怎么走路更安全,養過蠶后知道絲從哪兒來,玩過水和沙后知道有形與無形時時在互變……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孩子就會投入自己的智慧,開動腦筋,探究其中的奧秘。與自然的互動會充滿了學問,與親朋的互動會充滿了溫情。成人需要做的是發現孩子的興趣中心,提供幫助,適當引導,讓孩子按自己的節奏探索和思考。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始終不肯放手,怕孩子受傷,怕孩子弄臟,嫌孩子動作太慢,這些行為都會切斷孩子和外界的聯系,讓孩子被迫放棄用手用腦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被動等答案,等結果了。

  其次,選擇的書籍是不是孩子喜歡的?

  強調在體驗中思考,并不意味著要排斥書籍。因為書可以把孩子體驗拓展和提煉。但給孩子選書和講書,一定要注意貼合孩子的興趣,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來講。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在于讓孩子體驗到讀書的樂趣,讓孩子在一次次重復的故事中吸收和理解。過于急切的提問往往會破壞孩子享受聽故事本身帶來的好感覺。在這個年齡,如果我們沒有選到好書,少講一兩本并不要緊。要緊的是,千萬別讓孩子怕了讀書!更不能給孩子貼上一個“不愛思考”的標簽。

  有的媽媽今天看到別的孩子會說幾句外語,就趕緊給孩子教外語;明天看到別的孩子會被唐詩,又趕緊給孩子教唐詩,永遠以自己的意志決定孩子的閱讀方向,那孩子肯定是無法適應,不愿意去學的。

  最后,媽媽要有耐心。

  3歲的寶寶不可能對外界事物失去興趣。只要她有探索世界的興趣,就有學習和思考的原動力。媽媽只需要耐心等待孩子想你提出“為什么”的那一刻,抓住機會,帶孩子去探索,最好的辦法不是告訴她答案,而是告訴她尋找答案的辦法,以后孩子會找出更多的辦法來探索這個世界,到那個時候,也許你再也不會為這個問題而苦惱了。

:http://www.cn0-6.cn/parents/earlyEducation.html (早教欄目)編輯:夕陽琵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77637.html

相關閱讀: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