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音樂”可以改善孩子的不足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物體規則震動發出的聲音稱為樂音,由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就是音樂。在所有的藝術類型中,比較而言,音樂是最抽象的藝術。音樂可以帶給人們愉快的心情,并且還有用音樂來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病痛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用“音樂”改善孩子的不足。

用音樂教學作為開發孩子的智力,用音樂教學去幫助孩子解決他們由于遺傳、器官疾病、早期不好的生活經歷所造成的異常行為,已成為先進國家的音樂教育專家、心理專家、腦科學專家等共同研究的課題。

歐洲的早期音樂教育,起源于著名的達爾克羅茲的節奏教學和奧爾夫的綜合藝術教學,發展到今天,成為名叫節奏音樂教學的早期音樂教學,內容包括有節奏、語言、律動、舞蹈、合奏等,目標放在孩子的全面發展上,而不再是單一的技能學習上。而奧爾夫教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派生出音樂治療的學科。

早在1993年,畢業于美國朱麗亞音樂學院的大提琴演奏家,后來又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的羅斯切女士,在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在幼兒園),對參與和不參與音樂訓練的兩組孩子做了推測空間推理能力的心理測驗,實驗組與對比組的空間智力成績高出46個百分點。

2004年,德國古斯它夫·波舍(GustavBosse)出版社出版了托神根音樂學院瑞那特·克略佩(RenateKl·ppel)博士和沙賓娜·福利舍(SabineVliex)教授合寫的書《通過節奏音樂教學幫助行為異常的孩子——認識,理解,正確的治療》,書中用實例介紹了行為異常的孩子的種種表現,如膽怯害怕、沒有安全感、暴力行為、專注障礙和多動癥等等,對它們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講述在實踐教學中是怎樣通過節奏音樂去幫助他們。

可見,用音樂教學作為開發孩子的智力和用音樂教學去幫助孩子解決他們由于遺傳、器官疾病、早期不好的生活經歷所造成的異常行為,已成為先進國家的音樂教育專家、心理專家、腦科學專家等共同研究的課題。

我國在這方面的起步較晚,如何用藝術教學去解決孩子的那么多問題,老師們的認識比較模糊,還有就是家長對這方面的了解認識還不夠,甚至對孩子的異常行為感覺到了,但不愿意去承認與配合老師一起幫助孩子。

在我們的工作經驗中,家長的態度正確、平和,小朋友的進步就神速,有些甚至能完全改變。如小林接受音樂培訓時才五歲,兩三節課后母親就告訴我們小林有自閉癥,他表現出來的癥狀是不大合群,話也不多,很容易哭,身體的協調能力也不好。

但小林的樂理知識學的很扎實,歌也唱得好。一段時間過去后,小林有了明顯的改觀,他不哭了,那種莫名其妙的焦慮,害怕也逐漸減少,性格越來越開朗,還能與小伙伴一起配合做樂器演奏,做形體表演。每當小林出現反復與波動,老師就會請媽媽配合給予更多更細的關心與幫助。小林現在已開始學習吹奏樂器了,小學三年級了,與其他孩子沒有多大差異。

小欣是家里的心肝寶貝,但她膽怯、羞澀,問她什么事回答都是一句:不知道。即不用負什么責任,也不會受到傷害。其實這類孩子也因此無法與他人溝通、交流,老師也無從知道他究竟學得如何,這是行為障礙的表現。但小欣通過四年的音樂培訓,有了很大的改觀,她能大大方方地站在舞臺上演奏長笛,小伙伴們都愛與她合作搞創作、做游戲,大家都說她變了個人。

安安出生時腦積水,行為總是有點怪癖,不大愛講話,細心的父親讓他參加了很多的訓練,包括音樂上的、體育上的。在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現在的他,彈得一手好鋼琴,表演起話劇也惟妙惟肖。

音樂教育在孩子的智力開發與個性健康發展上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作為父母,不必把眼光只盯在孩子在某件樂器學得如何上,讓孩子在集體的藝術氛圍學習,會感到更快樂、開心,性格變得開朗活潑,愿意與人交往溝通,行為規范正常,這就是最大的收益。有了這種良好的基礎樂器學習隨后也會突飛猛進的。

很多人都體會過,在心情不順的時候聽點清音樂,可以改善心情,可見音樂有它獨到之處。那么我們用“音樂”改善孩子的不足之處也是有很大作用的。通過本文,希望你的孩子也能在通向好的方面有所改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87048.html

相關閱讀: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