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國獨生子女的問題也日益增加,對獨生子女問題的研究也日益引起社會和家庭的重視,大多數人認為獨生子女自私,獨占行為強。其原因是:
1)與家長的教育有關。有的孩子獨占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比如有的家長去買東西,買回來看見孩子說“寶寶,我給你買好吃的了”,這個“給你買”的概念一旦形成,買來的東西在孩子看來就是自己的了,還給別人分什么,時間長了就養成了獨占行為。?
2)與家長的行為有關。2~3歲的孩子模仿性強,經常模仿大人做些事情。因此成人對孩子的態度以及成人自身的行為也有一定的影響,有的家庭比較強調秩序,嚴格區分家人的私有物品,嚴格區分孩子的日用品,不允許別人使用,還有的父母自己就不愿與別人分享合作,這些做法都可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強化孩子對“我的”概念的理解。認為我的東西只能我來支配我來用,不愿與別人分享,慢慢養成了獨占行為。?
3)與家庭成員結構有關,F在的家庭中大部分是一個孩子,一家三口人,或是與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從小沒有兄妹和他分享東西,如買來的玩具,吃的東西等,加上長輩對他的溺愛和遷就,慢慢地孩子就養成了獨占行為。?
所以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與別人分享的行為,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孩子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其他小朋友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語言上的表揚。另外,吃東西時可讓孩子把吃的拿給爺爺、奶奶,大家一起分著吃,把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等。讓孩子懂得共同分享、禮讓別人,防止孩子養成自己優先、自己獨占的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613199.html
相關閱讀: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