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謝謝評委老師!剛才,老師指出的第一個問題,我一定多加練習,盡快改正;第二個問題(牙齒不齊,影響發音),我會多注意,爭取讓牙齒早日長齊!

  說這話的是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稚嫩的童聲,吐出的卻是成人化的語言,讓人感覺有些怪。

  近日,觀看某電視臺播出的少兒誦讀比賽,幾歲的孩子,個個都像“小大人”,一點也看不到兒童身上應該有的天真活潑。

  這樣的“小大人”現象,并不鮮見。在中小學生座談會、演講比賽、評優發言等場合,學生口才、表達越來越好,但仔細聽聽,其中不少卻充滿成人常用的空話、大話,內容空洞,套話連篇。

  一位小學老師介紹,在學校里,察言觀色、處事乖巧、成績不錯的孩子很受歡迎。比如,課堂上如果有人回答不出問題而惹老師生氣,幾個小干部就會主動舉手,緩解尷尬氣氛;遇到老師生日或教師節,孩子們會主動給老師送禮物;選班干部,孩子們也懂得買些巧克力、牛肉干、果凍給同學,好拉到更多的“選票”。

  少年兒童本應純潔無瑕、天真爛漫,過早成熟,反映的可能是一種世俗化、庸俗化傾向。比如,男孩子在一起常常比誰的爸爸官更大、誰家的車更高級;小女孩常常穿吊帶衫、迷你裙、露臍裝,相互攀比名牌;有小朋友說,“現在同學關系很難處”,過生日不請客,大家就會嘲笑他“小氣”;別人請客就得送禮,禮物太便宜,還會被笑話。

  “小大人”現象,恐怕是家長觀念世俗、急功近利結出的“苦果”。一位朋友的孩子讀小學三年級,40人的班中竟有25名干部,只有15名“群眾”。原來,不少有門路的家長紛紛打招呼,希望讓孩子當干部“鍛煉”一下。老師只好每一個“職位”都設置若干“副手”。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在競爭“干部”中勝出,還教孩子拉關系等成人常用的“法寶”。

  學校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面對升學的壓力,老師們對不同成績、不同家庭出身的學生,冷熱兩張臉,即便排位置,也要好學生先挑;有的老師還通過學生讓家長辦事,這些“小事”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模式。

  千萬不可低估不良社會環境的污染。正像學者指出的那樣,電視文化、娛樂文化及商業文化,給兒童的精神世界所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影視、網絡等大眾傳媒在加速地將少年兒童推入成人世界。在廣告中,兒童成為主角,稚嫩的童聲成為商家賺錢的機器。在各種各樣的“選秀”節目中,也時常見到兒童的身影。

  兒童提前“成熟”,不但會被扼殺想象力、創造力,更會影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塑造。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說,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因為那是生澀的,揣著童心的兒童,才是健康的。希望“小大人”現象能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讓少年兒童回歸童年,回歸童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615516.html

相關閱讀:禮貌用語和孩子感恩的心
童心是鼓勵和呵護的
如何教寶寶學習英語?
給說話推遲寶寶的小貼士
玩具,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