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你的父愛質量達標了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父母學堂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歌里經常唱到:世上只有媽媽好,一句童謠帶出家教的長期問題——父親缺席。

  家長朋友們,你的父愛質量達標了么?

  北京師大教育學部的教授在講座中說:三字經中提到“子不教,父之過”,教育子女 也是父親不可推脫的責任,中國的父親們要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要讓妻子融嚴父、慈母、嚴師身份為一體,別讓她們身心疲憊。一席話,令現場幾位母親感動得落淚。

  缺少父教,后果嚴重

  父教缺失對男孩最常見的影響就是“父愛缺乏綜合癥”,患有此癥的男孩主要特點有:過分怕羞、情緒沮喪、自暴自棄、不求上進、少言寡語、不愛集體、厭惡交友、急躁沖動、喜怒無常、害怕失敗、感情冷漠,嚴重的還可能上學逃課、早戀、離家出走、偷盜、甚至喜好使用暴力。

  美國父道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盡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住在單親家庭中,但青少年犯罪的數據表明,70%的少年犯出自單親家庭。美國60%的強奸犯、72%的少年兇殺犯、70%的長期服役犯人來自無父家庭,90%的無家可歸和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自無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來自無父家庭,80%的強奸犯的動機來源于無父家庭轉移的憤怒。

  德、日兩國的兒童心理疾病治療專家聯合對兩國的3000多名少年兒童進行了一項專題調查,結果發現:缺乏父愛的年齡越小,越容易患上“父愛缺乏綜合癥”。而且此癥對于男孩的影響更嚴重,男童患上此癥的可能性要比同齡女童高1倍。

  專家支招:

  (1)用自身的行為熏陶孩子良好習慣

  (2)兒童教育從體育開始

  (3)寬容高于懲罰

  (4)尊重孩子的權利

  (5)家教的核心是責任

  (6)愛是沒有條件的

  (7)讓孩子依賴自己

  (8)童言無忌

  (9)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10)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11)讓孩子在體驗中快樂成長

  因為父親對孩子的生活態度和人格傾向有很大影響,所以在平時生活中父親要以身作則,從不起眼的小事開始引導孩子。也可以抽時間陪孩子進行體育運動,多和孩子溝通交流,關注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朋友,比考試不及格還要嚴重。”很多父親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實從教育的本身來說,根本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絕不僅僅是學習知識,還有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各方面的發展。

  父教還有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讓孩子從對母親的依賴關系中分離獨立出來。

  誤區1:教育是媽媽的事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中國的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一個隱患。我有一次打出租車,司機問我是干什么的,我說是搞兒童教育的。那個司機當時就看我一眼,說:“老爺們還搞什么兒童教育啊?教育是孩子他媽的事,我就管掙錢!”(很多父親都是這么想的吧?)

  瑞典有《父親法》,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明確父親的責任。孫云曉認為,如果是對于男孩來說,父教缺失的傷害更大。其實父親由于和母親的性別差異,而產生的育兒效果也大有不同,在母親強大的關愛之外,父教體現的是另一種關懷,一種區別于母性的愛與教育。如果你還停留在“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格局里面,那你就OUT了,新好男人的標準里面,愛家庭這一條一定是最重要的。

  誤區2:忙工作就是對家庭負責

  對于指責,很多爸爸可能委屈的說,我忙于工作難道不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的將來嗎?NO!這是男人們一廂情愿的想法。做個簡單的比喻,一個新的玩具和父母雙全的場面是哪個更讓孩子感受到幸福?這個問題不應該我們成人來替孩子回答,而是應該由孩子自己選擇——毋庸置疑的是,相對于物質,孩子更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陪伴、心與心之間的交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615708.html

相關閱讀: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