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寶寶的感受
一天我們帶果果去游樂場玩,按計劃玩兩個小時,可到了要走的時候果果無論如何也不肯離開。他爸一拉他的手他就往地上蹲,還一邊大哭一邊掙扎。當著那么多人,我覺得特別尷尬。要在過去我早就“動武”了,我撫摸著果果的小腦袋說:“可是你看天快黑了,爸爸媽媽也很累了,下次我們再來,好不好?”果果想了想,居然從地上站起來,抽泣著跟我們走了。
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果果從前習慣開燈睡覺,我不允許,但是他總是鬧情緒。經過觀察我發現,果果一般都是在白天受了驚嚇或看了電視里的恐怖鏡頭后,晚上才要求開燈睡覺。想想寶寶在受了刺激的情況下一個人睡在黑暗的房間里確實害怕,我就在果果的臥室里裝了一盞小夜燈,允許他偶爾開著小夜燈睡覺。
尋找寶寶的良好表現
有次去奶奶家,果果從來不睡午覺,奶奶一逼,他的牛脾氣上來了,“嘩啦”一聲就把桌上的一桶積木推到了地上。恰在這時,果果的小表妹妞妞來了,果果對妞妞關愛有加,又是拿吃的又是倒飲料,我便趁機表揚果果“懂事”。如此一來,果果反而不好意思了,不但把地上的積木收拾干凈了,還主動跑去向奶奶認了錯。
不處處約束
果果每次有了得意的畫作,都會開心地貼在墻上,弄得墻上花花綠綠的。他爸說難看,不準他貼。我認為這是寶寶的驕傲與心血,就勸老公讓兒子盡情地貼。
給寶寶一定的自主權
針對果果挑食的毛病,我特意擬定了好幾套葷素搭配的食譜,先請果果“拍板”,再做給他吃;帶果果出去游玩時,他想穿那雙不透氣的新鞋,我就給他講道理,再拿出幾雙舒適透氣的鞋讓他挑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978594.html
相關閱讀: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