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環境寶寶易交到朋友
在鄰舍找朋友
以前大宅院的住宿,同一個院子的小朋友通常都能夠打成一片。盡管現在住宅大多是相對獨立式的,跟鄰居的交流似乎少了很多。但如果鄰居的媽媽面貌可親,孩子也不錯,家長不妨為寶寶鋪設好交友的路子,自己先踏出第一步。
家長日常多主動和鄰居打招呼,鼓勵兩家的寶寶一同玩耍做好朋友。如果可以,家長可以多邀請鄰居帶上寶寶來家里做客。家長聊家常,讓兩個寶寶自己玩耍,這是寶寶最直接、最方便交到的好朋友。若年齡相仿,一起成長的發小還能一同上學、一同去玩,感情好得就像親人一樣。
到小公園一起玩
家長要盡量把孩子放到群體中去,鼓勵孩子常串門、自己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要封閉在家中,更不能總是家長出面保護孩子。小公園有很多寶寶愛玩的設施,滑梯、秋千、蹺蹺板等等,這些設施其實能夠很好地拉近寶寶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距離呢。
即使是害羞的寶寶,在這樣歡快的場景中他很容易受到感染,很快便能融入到同齡小朋友的游戲之中,寶寶充分享受友誼的快樂,在游戲中快樂自由地成長。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和其他寶寶一起玩,接觸更多的人,在互動交流之中寶寶慢慢地學會如何和他人相處,如何融入集體活動,這對寶寶的人際交往很有幫助,而且能夠讓寶寶的性格更外向開朗呢。
在家庭中找“大朋友”
爸媽費盡心思為寶寶擴大圈子,讓寶寶盡可能多機會地融入集體活動讓寶寶交到朋友。其實家長不妨將發散的眼光往回收一下,姑表親戚的子女也能成為寶寶的好朋友哦!盡管寶寶是獨生子女,沒有親哥哥姐姐,但是表哥、堂姐也會是寶寶童年最好的伙伴呢。
親人之間多了一份血緣關系,而且如果家長經常走訪親戚,讓寶寶與表哥表姐有了更多親密接觸的機會,寶寶更容易多一份安全感,在心理距離上也會更親密。而且年齡稍大一點的朋友能夠照顧好寶寶,在游戲中也能夠很好地引導寶寶的行為,寶寶有了這個大朋友作為榜樣,對他的成長也是很有好處的。
運動場中的小伙伴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寶寶一些運動愛好,比如游泳、兵乓球等等,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多帶寶寶到運動場運動,除了能夠讓寶寶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以外,還能夠讓寶寶有更多的機會認識一些志趣相投的伙伴哦!除了家長有意識地帶寶寶出去運動以外,如果寶寶愿意家長也可以給寶寶報一些體育興趣班,在這個有共同愛好的小團體里面,寶寶很容易交到有共同喜好的朋友。
接下來,還有幫寶寶交朋友的小妙招,別錯過啦。
寶寶交朋友的8大妙招
教導孩子主動與他人交往。孩子適當主動地跟其他小朋友接觸、熟悉,能讓小朋友覺得自己受重視,也會對對方有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對能成為朋友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教育孩子在加入一個游戲前先問一問“我可以幫什么忙嗎?”或是“我可以一起玩嗎?”。有些孩子對于自己正在玩的游戲有非常明確的想法,他們會因為其他孩子的突然加入而不高興。試想一下,孩子們正玩得起興,突然被人打斷,肯定很不開心,也很煩躁,怎么能心平氣和地接受闖入者呢?因此,找好時機事前詢問,讓其他小孩有心理準備,就會讓孩子比較容易被伙伴接受。
教導孩子輪流玩的概念。對于一些沒有耐心的孩子來說,在其他孩子騎著小三輪車的時候干等是十分痛苦的。因此他們或許需要一些你的幫助:“還有一分鐘就輪到你了。你打算在哪里騎?”。或者是鼓勵自家孩子與其他孩子趁這段時間聊天,減少無聊感。在家里父母也可以教導孩子“輪流玩”的概念,在看動畫片遇到廣告時、在做菜時等等,可告訴孩子:有很多事是需要時間的,著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耐心等待。自己想玩,別人也想玩,最公平的方法就是輪流玩。
為減少爭執,在開始玩之前問問孩子,哪些玩具是他特別喜歡的。并且盡量準備兩倍的玩具。這樣,就可合理分配玩具,避免孩子們在玩時因玩具不足或爭奪同一玩具而發生爭執。現實中孩子因為玩具起爭執甚至出現意外,是不少見的事。知心的媽媽應該在類似的情況下多考慮點,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這對剛認識的孩子們進一步的熟悉是尤為重要。
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這一點要讓孩子從一點一滴做起,比如說,小弟弟的玩具掉了,你可讓他幫助撿起來;小弟弟小妹妹摔倒了,鼓勵孩子去扶;老人家要拿遠一點的東西,鼓勵孩子幫忙拿,他如果這樣做了,可以好好表揚一下,讓他知道這是很對的,是好的做法。讓孩子體會到任何人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每個人都應該盡可能幫助別人。因此,感恩教育對孩子也是很重要的。
許多善于交朋友的小孩都很有禮貌???經常說“對不起”和“謝謝”。無論碰到認識也好,不認識也罷,主動地和人家打招呼,“哥哥好、姐姐好、弟弟妹妹好、阿姨好、奶奶好”等等。對人說話彬彬有禮是有教養的表現,也能受到其他小孩的歡迎。有時,一些贊美的話也很有效,比如說“我很喜歡你的洋娃娃”等。可以教導你的小孩用這些話來和他喜歡的孩子交朋友。贊美不是奉承,而是要引導孩子發現同伴的優點,能夠發自內心地贊美別人,如果孩子不是很能發現別人的優點,家長可以適當地提示,但不要一味的表揚別人,否則會引起孩子的不滿。
準備好坐在地上和你的小孩以及他的朋友一起開始游戲。當游戲步入正軌,孩子們都投入進去之后,你就可以悄悄地離開了。剛開始和孩子們在一起是在幫孩子能夠自然一點進入伙伴中,游戲開始時離開能讓孩子們放開自然地玩,也是讓自己的孩子獨立地面對與同伴交往,真正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不然,一味地期待父母的幫助,孩子是學不會交往的,也得不到持久的友誼。
尊重個人的性格。某些孩子只是比別人更善于交際。而有一些孩子則需要大量單獨玩的時間來平衡他們與朋友的相互影響。因此,也不要一味地催促孩子去與其他孩子玩,適當的社交經驗已經是足夠的了,如果太頻繁,孩子可能會反感或養成不戀家的心理。如:有些家長為了培養活潑開朗的孩子,總是準備一大堆的室外活動,讓孩子接觸各色各樣的人。以至于孩子產生了厭煩心理,進一步發展為事事反抗父母,親子關系變得緊張起來。
由此看來,家長引導寶寶交朋友也是有講究的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984662.html
相關閱讀: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