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覺得你太全能。孩子1歲前,媽媽全能得跟神仙似的也不為過,1歲后,全能媽媽就要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的鋒芒收斂一點,因為你越無所不能,孩子也許越無所可能。你事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就得不到很好的鍛煉,時間久了,就不只是依賴性太強的問題,還會影響孩子思維和動手能力的發展。所以,即使你很全能,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太充分,不必事事替孩子包辦,有時假裝弱一點,笨一點,能很好激發孩子的潛能。
別把事情做得太完美。跟孩子一起做事情時,要有始有終,但不用次次都做得完美,有時要故意留一兩個漏洞或問題給孩子,讓他自己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他一定會為自己能夠獨立解決問題而開心,他還會覺得不是什么事情媽媽都行的,她也有不會做、做不好的時候,只有自己動手才能彌補這個缺憾。有了成就感,他就會樂于動手做事,而不是總依賴媽媽了。
別表現得太堅強。沒必要讓孩子看到的永遠是你的笑臉,如果真的很委屈、很傷心,不妨在孩子面前哭一哭,但要注意不能亂發牢騷?,也是你跟孩子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讓他們知道你也會有情緒,你也需要發泄,你也需要關心,需要疼愛。人之初,性本善,愛是天性,適時就會被激發出來,不信你試試,當你哭泣時,孩子一定會過來擁抱你、安慰你,說一些讓你感動的話。那時,你是弱的,孩子卻堅強起來,他們試圖用小小的肩膀做你小小的依靠。平時可以讓孩子幫你做事情,甚至照顧你,比如下班回家時讓他幫你拿拖鞋,累了讓他給你捶捶背,病了讓他給你倒杯水。孩子的愛心和孝心就是這樣在一點一滴中培養出來的。這樣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太強的依賴性?
別太心疼孩子。不是不讓你愛孩子,也不是不讓你疼孩子,而是有時需要把愛和疼放在心里。比如孩子摔一跤,用不著緊張地甚至大叫著跑過去一把把孩子扶起,要鼓勵他自己爬起來。真摔疼了,能看出來,這時溫柔地扶起他,一個擁抱、一個親吻足以安撫他,不用說什么情緒激烈的話,這會讓孩子覺得他摔一下真是天大的事,以后再摔跤不讓你扶才怪。一個有智慧的媽媽會用自己的言行教會孩子如何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而不是只會可憐無助地伸出手乞求別人的幫助。
別擔心孩子做不好。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不停的鍛煉,如果總擔心孩子把事情搞砸,不給他鍛煉的機會,他不可能做好他應該做好的事情,這種情況下,他不依賴別人還能有什么辦法?而且等他長大后,也許真的會把很多事情搞砸,因為他沒有得到過應有的鍛煉,他沒有能力做好。因此,應當盡可能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次做不好就兩次,兩次做不好就三次,總有做好的那一天,只要你不怕臟、不怕亂、不怕煩。當孩子越來越獨立、自立的時候,你做夢都會笑的。
做一個“弱勢”媽媽,得到的將是一個堅強獨立的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986596.html
相關閱讀:一位爸爸的反思:孩子越來越聽話,我卻犯愁了
孩子以下四種行為,易被父母誤解
母親節 寶寶的感恩教育補上了嗎?
父母如何指導孩子交朋友
父母常吵架 對孩子的傷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