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粽葉飄香 孫彥哲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每當粽子的清香在家家戶戶彌漫之時,端午節就快到了。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姥爺姥姥就開始忙碌起來,她們早早地起床,趕到五里地遠的鄉村集市上,買來一大筐綠油油的艾葉。整個一上午,姥爺、姥姥、媽媽、舅媽、小姨圍坐在一起,包粽子,談家長,話里短。而我和姐姐妹妹們在樓下,一邊玩耍,一邊唱著那首不知流傳了多少年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熬煎。”伴隨著悠揚的歌聲,粽子出鍋了,樓上樓下溢滿了粽子的清香,這時,姥姥迫不及待地打開窗戶,喊著我的乳名,招呼我們幾個小孩上樓……
于是我們一邊品嘗著粽子,一邊傾聽著姥姥輕聲細語的述說,于是從老人家哪里,我們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更認識了一個偉大的人物。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五節,它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忌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咬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我終于明白了,原來端午節其實是一個哀悼日,它是為一個才華橫溢、心系蒼生、立場堅定的愛國英雄而立。那棱角分明的外形,不正是象征著屈原剛直不阿的性格嗎?那雪白的糯米,不正是象征著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嗎?那顆紅棗,不正是象征著屈原的一顆赤誠之心嗎?
屈原,一個流傳千古的愛國英雄,他的身體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思想卻透露在他的心血——《離騷》之中。短短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便道出了他的心扉。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是他的真實寫照。可惜,天妒英才,他懷才不遇,投身汩羅江殉國。他的死,是統治者的昏庸造成的;他的死,是百姓的損失。他是為蒼生而死,他是為國家而死。但他的死并不代表正義的滅亡,更多的是有志青年都被他的鮮血喚醒。以前我很好奇,一個不去利用自己的有用之軀在有生之年多做著貢獻而去自殺的“懦夫”,憑什么能受到人們如此尊重呢?現在我明白了,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屈原的死,是一顆赤膽忠心的見證!如今,屈原可以瞑目了,他已達到了他所想要的結果,愛國英雄一代接一代,數不勝數,但人們只記得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英雄為蒼生而付出了生命。
又是一年粽子香。相信屈原會在水底默默的觀看著,然后靜靜的流著淚,畢竟人們沒有忘記他,歷史沒有忘記他。讓我們永遠記住他說過的那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能使我們沉迷時變得清楚,軟弱時變得堅強,驕傲時變得謙遜,頹喪時變得進取,迷茫時變得自信。讓我們心懷感恩,胸懷遠大理想,朝著“為中華之崛起”遠大目標好好學習吧!
篇二:粽葉飄香 鄭曉喻
“三角四楞長,珍珠里面藏,想嘗珍珠味,解帶剝衣裳。”這是個謎語,猜的是食物,大家應該都猜得出來,不想都知道,那就是——粽子。
我最喜歡的是粽子寶寶,但我學不起來,只好請我的賢惠媽媽上場,有了這個媽媽,真的好得不得了,我們的肚子都不會餓。我只是搞堂的,弄得外婆家里雞飛狗跳,媽媽看到了我,氣得火冒三丈……
這件事是這樣發生的:剛開始,我們一起坐著車經過三個紅綠燈之后,沿著再熟悉不過的道路,去往外婆家,一路上,路邊的小樹像是一位位戰士,堅守自己的崗位,就像是警察叔叔一樣,盡管風吹雨打,一直都在做自己的工作。我看到這,想起了以前學過的課文《白楊樹》中贊美了那些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人,要是沒有他們這些人們,我們也不會有這么好的環境……幻想著幻想著,眼前的情景卻是外婆家,我不忘記進去叫一聲,我下了車,飛快地跑進去大叫了一聲“外婆”,外婆卻在那里忙里忙外的,我發現,外婆現在還是和以前一樣,笑瞇瞇的,臉上像是綻放的菊花,她慈祥地臉上流露出忍受不住的歡樂,我想每一個老人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孫子來經常去看望他們,他們希望都能陪在他們的身邊,我不斷地發現,每一個老人老了之后,都會依賴自己的兒女,我的外公外婆也不例外。外婆知道我們會來,就早早地做好了準備,把米都洗好了,粽葉也洗好了,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我們的到來,外婆只要看到我們來了,就會很開心,盡管來得早還是來得晚,都不會責備我們,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母愛真的是如此的偉大,我也要孝敬我的媽媽。
開始要包粽子了,反正也沒什么事做,那天去主要就是包粽子,沒什么事要干,就到外婆家去,讀后感,我是個有“多動癥”的人,我也想玩一玩,在我的眼里,媽媽做的任何東西我都想玩一玩,媽媽開始包起來,那樣嫻熟的動作,顯然是很熟悉的,我希望能夠幫上媽媽一點,和媽媽一樣嘗試一下遠古媽媽小時候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可是豐富多彩、美輪美奐的,我也想經驗一下他們的生活,一定會很好玩,雖說以前很窮,但是快樂更重要。我們在洗了手之后包粽子,我特別喜歡粽子“寶寶”,我一大個吃不下,只能吃小粽子,小粽子我都讓媽媽包,我都那小的粽葉,這樣包出來的也就小了,我讓媽媽給我包7個小粽子,這些小粽子一個也不能給外婆,后來姐姐一直說要兩個小粽子系在一起,特別的可愛,我見姐姐拿了一個媽媽包的,我也要,我讓媽媽幫我也包了一個,我也想學,前面我都會,到后面我就不會了,我不知道怎么包住,我看了看媽媽的樣子,可是媽媽包得太快了,看都沒有看清楚,就已經開始在系繩子了,我只好自己在那琢磨著,外公坐在一邊,對我隨口說了一句,“你現在學會,是有點困難的,你姐姐嘛,還可以學會。”我聽了這句話,心里有點生氣,但也有點自責,媽媽包了十幾個了,我連一個也沒有包起來,這可怎么辦,不會真如外公所說的這樣吧!我焦急死了,自己連一個都包不起來,要是我包不起來,我不吃了,那粽子是不是在跟我作對!一個都不包不起來,存心的吧!我有點生氣地在包著粽子,但是沒有一點點的三心二意,絕對是一心一意的,這是我可以保證的。我把米往下壓,再照著媽媽的樣子和動作包,我學得有模有樣,我一學就有點會了。我拿了一個最好看的粽子給外公看,我要反駁他剛才說的話,這回我有了一個“證據”。我在心里樂呵呵的。姐姐包的越來越好看了,我覺得我也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之前不會,現在包的幾乎都很好,樣子可好看了呢!我瞬間為自己而感到驕傲。我慢慢包著,還在不斷地努力……
我在回去的路上一直想著包粽子,我覺得只要一個有耐心的人,做事不會做的馬馬人。我知道我是一個很粗心的人,丟三落四,我要好好改一改才對。
篇三:又是一年粽香時
又是一年粽香時。
北方人過端午,除了吃粽子和雞蛋以外,早晨要起早,采艾蒿而且是帶露水的,掃舍驅瘴,佩香囊,少了南方人的賽龍舟。
記得小的時候的端午節這天,天還沒亮就被媽媽煮了一夜的粽子香氣給叫醒,便趕緊起床,顧不得洗臉沖向廚房,揭開鍋探手取出溫熱的惦記了一年的粽子,粽葉合著糯米大棗的香氣撲鼻沁心,媽媽包的是四個棱角的粽子,一個個緊實玲瓏,還沒等拆開繩子,口水都咽了好幾下了,剝開綠色粽葉,晶瑩潤澤,撒上白糖,那無與倫比的甜蜜頓時縈繞全身,那種香味對于我來說,比任何食物都好吃幾倍!
那時會訝異的發現我和妹妹的手腕上,被媽媽晚上趁我們熟睡時悄悄繞上了五色絲線,驚喜的感覺不亞于如今的孩子收到圣誕禮物。媽媽說那是彩繩避邪的。
還要佩香囊。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的意思,而且佩戴它,對于小姑娘那真是一種最美的裝飾品。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各家有各家的形狀,最常見的有石榴、元寶、海棠等等,形形色色,清香四溢,玲瓏奪目。這一天就是彌散著特殊香氛的一天,女孩子聚在一起拿出香囊互相觀賞,比比誰的樣子好看香氣最足,免不了饋贈幾個給朋友帶回家里慢慢品賞,看看它的香味到底能持多久。也常有調皮的男娃娃趁小姑娘不備,伸手搶幾個,一溜跑開,氣的女孩忙追去…
晚上,大人們忙碌了一天坐在餐桌旁,這一天要拿出貯備了久時的好酒,在酒盅里加上雄黃——喝上一盅雄黃酒;那時最愛聽父母講端午節的來歷,從他們的講述中知道了許仙和白娘娘美麗動人的故事,爸爸說白娘娘是白蛇變的,她喜歡上了叫一個許仙的書生,兩人如何在斷橋相識,白娘娘為許仙不顧一切的去盜取靈芝草,但是許仙聽從了一個法海和尚,就在端午節這天,在酒里面放了雄黃讓白素貞喝下,果然美麗的白娘娘變成了一條白蛇……,我們聽的入了神,記得媽媽還逗我們說:你們也喝點看看能不能變成蛇?我們將信將疑的抿了一口有著特殊的藥味的雄黃酒,那時真的擔心自己長出蛇的樣子來,不時摸摸身后……
今天,沒有起早,沒有采蒿,沒有人給佩戴香囊和五色絲帶,也搞不到雄黃酒,只是唯獨吃到了媽媽包的粽子,還是止不住讓我想念過去的端午節,那種有著中國濃厚傳統文化的節日,F在的洋節也開始被我們接受,開始逐漸興起了,而有著悠久歷史和濃郁文化傳統的端午節卻被韓國注冊了,我們過節的味道也越來越淡了,
可惜!又是一年粽香時。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11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