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借用“生態系統”這個概念來比喻作文,那么,一篇文章就是一個自足的生態系統。構成一篇文章的諸要素:字、詞、句、段、篇、事、情、理、起承、轉合等,就猶如生態系統中的諸要素一樣發揮著作用。一篇好的文章,其內部要素均能恰到好處地表情達意,達到平衡。而一篇有問題的作文,它內部的諸要素肯定處于一種失衡狀態,從而嚴重影響了表情達意的功能。
相對于平時的作文練習,考場作文對文章要素的表達功能要求更高。這是因為考場作文是在一冬既定范圍內建立平衡,好比一個人戴了枷鎖跳舞,處處要受到限制,沒有廣闊的表達自由,沒有那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自由表達的境界?紙鲎魑牡膬炔恳,雖然有很多的限制,但它們達到平衡的范圍并不狹窄。只要探究一下考場作文的生態系統,就有利于我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成績。
下面我們就從“作文生態”這一角度,分析兩篇高考失分作文的失分原因及解決辦法。
失分作文:
劉大和劉二的故事
安徽考生
劉大很自大,他做事獨斷獨行,他從不聽取別人的意見,他相信自己。
劉大是一個研究院的科研員,工作了十幾年卻一點成績也沒有,有人提意見說:“劉大,你應該改改生活態度啦!”他聽不進去,他只相信自己。
一天劉大拿著個破了皮的插頭,準備安裝起來用電,他走到墻角正準備插,別人就說:“劉大,破了皮的插頭不耐用,會漏電,有危險!彼宦,他只相信自己,他認為只是破了點皮一點關系也沒有,他直著手往里面插,“啊!”劉大被電擊中,到了醫院后,已搶救不過來變成了植物人。
劉二是一位服裝設計師,劉大的弟弟,劉二看哥哥因不聽取他人意見而遭到如此變故,他在心里便暗下決心一定要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能相信自己。
于是他的服裝設計稿總是經過無數人提出意見進行修改,可總是無法得到滿意,他的作品也常被改得面目全非,慢慢的就沒有人敢請他設計衣服了。他失業了,他不明白,自己不是總聽取別人意見,完全不相信自己了,為什么還得不到成功?他終日冥思苦想,得了憂郁癥,跳樓自殺了。
劉大和劉二的故事到此就結束了,它告訴我們不能盲目相信自己而不聽取別人意見,也不能只信別人,而毫不相信自己,俗話說:“物極必反”。我們應該相信自己,也應該善于聽取他人意見。
安徽省2014年高考作文命題是全國卷“相信自己和聽取他人意見”這個話題。同時參加這一題目考試的省份有: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西。上面這篇考場作文得分為38分。
字:字跡方面,我們無法判斷這篇文章的書寫狀況,但字數方面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問題,這篇文本只有500多字,距離高考作文“不少于800字”的要求差之甚遠?梢哉f,字數上的嚴重不足,使這篇文章其他要素表情達意的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字數不足,就顯得表達不力,缺乏必要的渲染襯托,行文單調。
句:文章句子的精煉程度不夠。全文一開頭,便顯示了這樣的問題。“劉大很自大,他做事獨斷獨行,他從不聽取別人的意見,他相信自己!边@句話中,后三個分句中的“他”純屬多余,“他相信自己”這一分句為了點題而點題,有點突兀。其他的句子還有:“他直著手往里插”,“已搶救不過來變成了植物人”等。
事:劉大、劉二的故事缺少現實性,是作者為了說明寫作的意圖而虛構的。二人相反的性格,相同的命運,都是為了表明主題?墒牵@樣的虛構,因為不具有生活的真實細節而虛假。
分析了以上三個原因.我們知道最主要的失分原因是第三點。所以,要提高這篇文章得分,就得在“事”這一要素上下工夫。
假如作者不要說劉大和劉二是弟兄。說成張三、李四的遭遇,事情的可信度就會增加。在分別講述張三、李四的故事時,注意運用具實的生活細節進行渲染,那么故事的真實性就會增加,而且字數不足的問題就可得到徹底解決。文章的得分將全達到45分左右。
再,假如作者不說是張三和李四;而是用生活或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事跡,采用這種對比的手法來講道理,在語句的運用上,注意文筆的優美和生動,那么,這篇文章的得分會更高,也許會達到55分左右。
更進一步考慮,為了說明“我們應該相信自己,也應該善于聽取他人意見”這樣的主題,不妨在文章的結構上出新,比如采用古章回體小說的形式或古白話的語言,運用一些古代詩詞,運用一些“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這樣的機智敘述,使文章滲透著強烈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氣息——當然還有其他途徑,文章的得分就會更高。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2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