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作為揚州八怪,以畫竹聞名。就傳統審美觀而言,其字體不楷不隸,難看至極,可偏偏套上一個&ldquo,小學作文;板橋體”,就被哄抬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梢姡鸟R奉承與時代無關。但凡一個人有了名氣有了權有了錢,那他的任何事以及相關的任何人都會被神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種名人效應在現代發展地猶為昌盛,社會風氣也漸漸腐化。難道刮了毛一定是小布什嗎?難道姚明用了剃須刀一定就是李宇春嗎?是或不是,這是個問題。
關于現代版的“板橋體”,那一排被稱為鋼勁有力,鐵劃銀鉤的“一師是個好學校”,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如果不是毛新宇所寫,而是隔壁張木匠,那結果到底是被裱起來奉為神物而是被恥笑小學沒有畢業呢?同樣,我們作為90后,被越來越多的前輩稱為非主流,火星文被稱為腦殘體。為什么不中不洋的文字不能被稱為“某某體”而被貶為腦殘體?因為,我們90后還沒出現一位擅用火星文的名人。一個人的成名不僅可以改變局部,甚至可以改變全部。“春哥純爺們”這個事實在李宇春成名前是個真命題,在他成名之后竟然被批為顛倒是非,黑白不分,男女混淆。這,還有天理嗎?
對于“板橋體”所帶來的名人效應,群眾的眼睛還是血亮的,大家說這個現象“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如果沒有一例,那大家就不會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不會有反例,但不可有第二例,這正是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呼喊!
鄭板橋一生貧窮,仕途不順,這與他的性格縱然有關,但更相關的就是他的“板橋體”,專心畫竹也就罷了,還要弄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一分心,什么事做的好?前車之鑒,值得深思。我不由地想起一個笑話,一個律師搭坐一條漁船,他不停地嘲笑漁夫的愚蠢和沒有文化,到了湖中央,律師不慎摔進湖里,他拼命求助漁夫,漁夫救起他,告訴他,比辯論我不及你,比游泳抓魚你不及我。這個故事也同樣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術語有專攻,一個領域里的強項說不定就是另一個領域的弱者。宋小波夠有名了吧,可你能稱贊他歌唱的好嗎?
說“板橋體”好看的肯定不止一個人,正是人云亦云才會如此,究竟是輿論還是謬論?如果有一百個人說張柏芝的兒子其實姓陳,難道就一定是姓陳嗎?就不可以是姓蘇的嗎?如果有一百個人舉例說木蘭從軍不被發現就可以證明女人通過化妝確實會看上去像個男人,可其實還是個女人,難道我們就一定要因為木蘭是個女的而推斷出李宇春是個女的嗎?難道不可以是個長的像女人的男人嗎?
不論是名人效應,還是人云亦云,都是不可取的,這種現象出現一次就應該被遏止被教育,簡單地說,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