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人的英雄觀
美國的一家公司與媒體聯手,以“誰是你心中的英雄”這題,對民眾進行調查,選出你心中的二十位英雄。評選結果,除了社會名流之外,其中還有十位“生活中的英雄”,盡管他們的知名度不大,但他們的“英雄壯舉”很耐人尋味,我們不妨了解一下:
有一個叫休?湯普森的軍人,1967年參軍赴越作戰,為了使美國包圍圈里的9個越南平民免遭屠殺,他把槍口對準自己的戰友:“你們開槍,我也開槍!”他的行為在當時遭到非難并受到官方調查,高三作文,但后來五角大樓授給了他越戰紀念章。他在“生活中的英雄”排行榜中列第二。
再一位也是參加越戰的軍人,叫約翰?麥凱思,自1967的起他在越南整整呆了6年,但這6年他并不是在戰場上廝殺,而是呆在越南人的戰俘營里。就是這樣一個戰俘,回國后不僅受到英雄的待遇,而且還當上了“干部”(走了了政壇)。他在排行榜中列居第六。
還有一位是黑人女士,名叫羅莎?帕克斯。1955年12月1日,帕克斯乘坐擁擠的公共汽車下班,疲憊的她坐在白人專座上并拒絕為一個粗暴的白人男子讓座。她因此被送上法庭。后來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黑人民權運動。她在排行榜中列第九。
2、酒和磚頭
一個人喝了許多酒在耍酒瘋,被扭送到法庭。那個人預感到法官要懲罰他酗酒,就說:
“首先我想向法官提出幾個問題!
“你問吧!”
“我如果吃了沙棗,這不好嗎?”
“沒什么不好!狈ü倩卮。
“如果我再喝些水,這有罪嗎?”
“沒有罪。”
“然后我躺在陽光下曬一會兒,這是不是犯法?”
“當然不是,”法官說,“也沒有罪,也不犯法。”
“那為什么棗加上些水放在陽光下,您就說有罪,并聲明禁止?喝了這種酒,您就認
破壞法律?”那人質問說。
“先生,”法官又說,“現在我向你提幾個問題。如果我向你潑上點水,這會使你得病嗎?”
“不會。”那人答道。
“如果我往你頭上倒點粘土,你會殘廢嗎?”
“當然不會!
“那么我把粘土摻些水做成磚頭,再放在太陽下曬曬。我用這種磚頭猛烈擊你的頭,
有什么后果?”
“磚頭會打壞我的頭,甚至我可能死去!”那人回答。
“那很好,”法官說,“你提到的這種酒也是這樣。如果用水和粘土做出的磚頭會砸破頭,那么用水和棗形成的酒,喝多了會鬧事,破壞法律!
3、強者哲學
這個故事(《英雄》)中讓人震驚和不安的恰恰是電影中“殘劍”的哲學,那為了天下而生的“秦皇不可殺”的理念直率地沖擊了我們對“正義”的傳統認知,也沖擊了我們對于歷史的理解。這里,正義好象全球“反恐”的“絕對正義”,而“和平”則是對強者的世界秩序的確認,是在秦皇統治下的安全。“天下”的秩序高于趙國人的苦難和絕望,強者應該擁有一切,弱者則蒙受痛苦也為“天下”而不得不忍受,國仇家恨比不上“天下”的價值。弱者內部的紛爭和“飛雪”與“殘劍”對于歷史的不同的解釋最后使得他們喪失了力量。這種新的邏輯當然具有某種沖擊力,這似乎也導致了張藝謀不愿意具體地在中國歷史中作“翻案文章”,而是不得不憑空編造故事。
我聽有人評論說,秦始皇的“天下”太像今天美國主導的世界了。連最后的那會秦始皇修建長城,護國護民的字幕也看起來像今天的美國正要建立的導彈防御系統。
4、畫中的失誤
豐子愷先生有一回作了一幅《牽羊》的畫,畫一個人牽著兩頭羊,用了兩根繩子,每根繩子牽一只羊。一位先生看了說,其實用一根就夠了,牽了一只,其余的都會跟來。子愷半信半疑,于是在生活中留心觀察。果然,前面牽了一只,后面數十只都會跟著走。后來趕鴨子也時如此,數百只鴨子放在河里,只要趕鴨子的人往岸上趕上一兩只,其余的都會追隨而來,沒有一只離群掉隊的。
唐代的繪畫大師閻立本所畫的一幅名畫《昭君圖》有一個細節失真。這幅畫上出現了一個戴帷帽的婦女,而帷帽始于隋代,與畫中的漢代人物相差了好幾百年。以至于被人笑談為“隋帽漢戴”。
宋代杰出畫家李公麟曾畫了一幅《賢已圖》,圖中六七個漢子在桌邊賭博,其中一人伏在桌上,眼睛盯在盆內的骰了子上,張嘴急呼,此時骰子停留在“六”的點數上。此畫被蘇東坡看出破綻,他說,畫家是安徽人,沒有去過閩地,只有閩人呼“六”才張口,徽人呼“六”則是合口。畫師錯把徽人畫作閩人了。
唐代繪畫大師戴嵩的《斗牛圖》,竟被一個放牛娃取笑,說畫家不諳常理,牛斗起來力氣集中在角上,尾巴應該是夾在兩腿之間的。哪像畫中畫的尾巴翹得高高的,看來畫牛的人沒放過牛。
現代國畫大師張在千曾畫過一幅《柳蔭鳴蟬圖》,畫中一只蟬落在細弱的柳枝上鳴唱,自己畫完頗覺滿意,便托請白石老人題款。白石收到畫仔細觀看,發現大千所畫有個小小的筆誤,便對前來送畫的人說:“大千疏漏了,蟬伏在柳枝上頭應朝天,不能朝下。因為蟬頭重尾輕,頭朝下落在細弱的柳枝上就會掉下來!焙蠼涍^觀察,的確的這樣的。
5、僅僅是一遍雞鳴
傳說:有兩個人偶然與神仙邂逅,神仙授他們醞酒之法,叫他們選端午那天收割的米,與冰雪初融時高山流泉的水珠調和好了,注入千年紫沙土鑄成的陶甕,再用初夏第一張看見朝陽的新荷覆緊,密閉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雞叫三遍后方可啟封。
[1] ...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