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天可活,你會怎么做?醫生陳作兵的在自己確診惡性腫瘤晚期時治療,回到老家,平靜而安寧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陳老先生的選擇讓我們不得不:我們應該選擇活得久一點還是活得好一點,還是為了活得久每天焦頭爛額坐立不安?
馮驥才說:“比賽的跑步是在有限的路程里看你跑了多久,而人生的賽跑則是在有限的里看你跑了多遠。”可悲的是,不知多少人以為人生就是在比賽跑步,眼睛久盯著那個巨大的秒表,拖了一生卻只是原地踏步,不曾知道何謂遠方何謂享受。歷史上多少皇帝在的盡頭迷信道教,招來了無數的道士為自己煉丹,每天把丹石當作飯菜,不已,最后還是抱著那些“靈丹妙藥”化作黃土,不僅荒廢了國事,民不聊生,更落下千古罵名;赝麄兊囊簧,縱享盡榮華富貴,卻為了求生把一生賠了進去。若有個從頭再來,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那一天何時到來,恐怕都會活得好一些。不是安天命,只是既然時間不變,不如跑得遠一些,把這個世界看得多一些。
古龍說:&ldquo,高中作文;有時縱酒,有時縱情,有時提刀,有時提筆,生死,不過一瞬而已,生又何妨,死又何妨?”如果每個人都有古龍這般“何妨”的氣度,做到陳作兵父親的淡泊,世間將會少了多少個汲汲而生者。殉道者朋霍費爾在他年輕時上刑臺時說:“這個終點不過是我生命的開端。”他面對死的坦然只是因為他注重的是生命的質量,這一生他沒有違背自己的意愿,至死與納粹作斗爭,也不怕說“何妨”了。徐錫麟在死前也說過“為除滿人,縱身碎為萬段亦不足掛齒,區區心肝又何足惜?”這些自己愿意獻出生命的人,如秋瑾、蘇菲亞一般的人不是傻子,他們知道衡量生命的長度的標準不是時間,從來都不是,他們的生命一直未曾結束。
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回到現實,我們從不缺少的是貪生怕死之人,過分的極端的怕死之人。曾有位醫生說:“現在癌癥殺死了多少人,他們許多都是嚇死的。”而陳作兵的父親很幸運,他提前看到了終點,卻仍氣定神閑地一路賞著風景一路走過去,他沒有辜負生命,他,活得很好。
而我們,我們都知道那一天會到來,就瀟灑地說一句“死神?讓他等著吧!”然后我們走得遠一點,活得更好一點,再好一點。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