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常說:“現在的青少年,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只知道讓別人為他著想,不知道該為他人著想;只知道愛他是天經地義的,不知道愛父母也是應該的。”作為青少年,每次聽到這種評論,心里總是很郁悶,引用一句話:“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周六回到家,復習了一下午,父母并不在家。晚上,我坐在前在打篇作文,他們看見就馬上說:“回到家就知道上網玩電腦,又不好好,難怪學習那么差!”我真的很郁悶,我并不是在上網玩電腦游戲,就算玩電腦那又怎么樣呢?一個下午的學習換不了晚上玩電腦休息一會兒?我認為我的耐心還好,乖乖的聽他們罵完,再跟他們說,我在寫作文。不過很明顯,他們是抱有懷疑的,他們認為一邊聽音樂一邊在對著電腦寫文章是不可能的。
我在想,如果我是那些脾氣不好的人,一聽到大人們這樣說,我一定會發火并且會和他們對罵起來,而在現實中,孩子與大人們的吵架,很多時候是從這里開始的。孩子發火還好,回到學校,換換場所,心情就會變好,很快就忘記了。可大人們不同,他們會一直記著,更有甚者會打電話到學校,向投訴,為什么沒有周末布置作業?然后再向老師訴苦,自己的孩子在家怎樣怎樣。老師聽了,就馬上作出回應說會好好教育學生的,大人放心了,孩子們就辛苦了。
事實上,為什么大人們常這樣說呢,高考作文?為什么如此反對我們玩呢?從大人角度出發,平時工作很辛苦,養起一個家很不容易,他們那么辛苦都是為了要孩子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可他們一回到家就看見自己的孩子不在而是在玩電腦,他們所受的委屈一時控制不住向孩子爆發出來,不分青紅皂白把孩子大罵一通,罵后心里還是有點后悔,這時孩子又跟他們對上了,臉上掛不住,雙反就開始吵了起來。從孩子角度出發,在學校壓抑了很久,回到家想放松一下,就被莫名其妙的臭罵一頓,一開始是忍著的,但越罵越過分,叛逆遇上被冤枉,就算有正當理由也不想跟他們說,雙方就吵了起來。如果一開始發生矛盾時,大人們給了孩子說話的機會,也許事情就不會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現階段,或許我們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但有時我們付出信任時,得到的是什么?或許我們只知道享受,不知道感恩,但我們在微小的地方不斷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我們的感恩時,大人們感覺到了嗎?或許我們只知道讓別人為他著想,不知道該為他人著想,但在我們在學校與朋友之間的單純為對方著想時,大人們知道嗎?或許我們只知道愛他是天經地義的,不知道愛父母也是應該的,但離開父母時,對他們的思念,不是愛的一種嗎?大人們常說是好的,但為什么不試著去常聽呢?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9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