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我心中的孔子作文1000字

關鍵詞: 高二作文 來源: 作文大全網

篇一:我心中的孔子

  人是一根葦草,脆弱的草,但是一根有思想的草!

  ——帕斯爾爾《思想者》

  駐足于孔子像前,時常,在某個瞬間失神,我知道,是永遠頂禮膜拜的虔誠。

  孔子思想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復禮,為仁,君子”,如鼎之三足,支撐于孔學。

  春秋時期,天子衰弱,諸侯并起。此種局面,孔子宣揚“禮”,主張恢復周朝的禮數。他對周禮的信心,源于對夏禮,商禮更深層的了解。“克己復禮,立大丈夫志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孔子的至理格言。“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為仁”呢?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朝于斯,夕于斯,孔子盡可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但是,珍饈羅前,何以下咽?的確,根植于心的性情只仁,是需要鍛煉的,猶如一塊璞玉,即使蘊涵上好的玉質,未經開發之前,還不能說是純善純美的藝術品?鬃右詾椋“為仁者,齊家治國平天下”,即要統治者施行仁政,道德之治。德治和法治,前者唯上,暴行虐施,只能“毀家滅國亂天下”。再說“君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鬃右詾“剛毅,木訥,近仁”是核定君子品行的準則。君子,就要文質彬彬,盡善盡美。

  人是一根葦草,脆弱的草,但是一根有思想的草。文人迂腐而可愛,靈魂的孔子成了國寶,昭示著文化的不朽。進則從政,兼及天下;退則歸隱,獨善其身。孔子也曾試圖從政,情系蒼生。然而,他流離輾轉,總也“報國無門”。晚年的孔子私人辦學,撰寫術書,其著作也使瀚海書林,梅香千古!

  孔子思想,恩惠千古,澤被后世,被稱為“萬事師表”。古語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漢朝以來歷朝歷代都把儒學作為治世經傳,極為推崇。伏爾泰,西方文藝復興的大師,如此的崇拜孔子,以至二十年如一日的始終懸掛孔子的畫像。他認為,孔子訓導的儒生講求氣節、尊嚴、坐懷不亂,道德永比巴黎人來得清爽。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孔子不僅是中國的,他是世界的。從全球意義上來說,孔子的價值觀念超越國界,超越時代;屬于過去,也鑒照今天和未來。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侗饼R書·文苑傳序》:“圣達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 幾天前,北大教授張頤武說“一個姚明,一個章子怡,比一萬本孔子都有效果”。我以為,章子怡只不過是現代流行的一個符號,至多百年而已,而孔子則是永不過時的“萬事師表”。當然,章子怡的走紅,使西方更了解中國人,中國藝術,然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豈是一個、一百個、一萬個章子怡所能代表的。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圣人之風,山高水長。圣人的精神、思想是無人可及的。

  回眸歷史滄桑,掩卷長思,蕩氣回腸?资ト说男蜗,如日月昭昭,如星辰離離,躍然紙上。顏淵嘆之“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借著圣人的光芒,我再一次擦亮我的眼睛!


篇二:我心中的孔子

  孔子是圣人,這是眾所周知的,并且在許多人眼里孔子是眾多優點的集合體,但是“圣”只是形容詞,孔子首先是個“人”,然后我們再稱之為“圣人”。既然是人,那么就會有缺點,畢竟人無完人。在我的心中孔子就有一個不足之處。

  孔子出生于周朝衰弱之際,年輕的孔子擁有滿腔熱血和斗志他希望自己能通過禮樂教化來改變當時的社會狀況,然而孔子直到中年才在魯國為官?v然以至中年,但孔子的熱血和斗志卻不曾退卻。壯志滿懷的他希望借助魯國的君上實現自己宏偉的政治抱負,不想當是的社會已是禮樂崩壞、諸侯割據戰亂連連,而魯國禮樂征伐自重臣出,魯國國君上只是個傀儡君王,根本掌控不到國家這個機器的根本之一——軍隊。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邊耍猴人的把戲,在跳的最歡的時候卻遭到主人的叫停,因為主人并沒有權利,真正有權利的重臣對他的把戲已感到厭惡。因此在魯國孔子所謂的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孔子并沒有放棄,雖然在魯國的改革失敗了,但哪里失敗便在哪里爬起?鬃訌聂攪霭l四處游說,周游列國希望自己能夠得到重用,施行改革,通過禮樂教化來得到政治上和治國的成功。但可惜的是當時的各國國君要么就是沒有權利無法施行改革,要么就是權利達到巔峰希望逐鹿天下、一統中原,因此孔子的理想根本沒有實現的機會?鬃右哺袊@過:“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但之后他依舊走著原來的路,希望能改變這個社會。就這樣孔子大半的人生就在趕路和再次地趕路中過去了。

  在大多人眼里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可嘉,而書中對孔子前半生的事跡的正解也是說孔子擁有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崇高精神。但是在我看來孔子固然是有一種難能可貴的執著,但是過分的執著就是一種固執?鬃釉f過:“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之中的“中”字代表的是以中為用,其“庸”字又代表的是可常行。而當時的社會已處禮樂崩壞、戰亂連連之時,各個國家都在想著逐鹿,希望擴大兵力,大肆進攻,期以獲得更多的土地、人口、糧食、財富。而在這時孔子卻希望施行仁政,以禮樂教化來改變社會的現狀達到孔子心中的大同社會。如果有一個希望得天下的君主聽從了孔子的建議恢復禮樂制度,那他如何去爭這個天下?!要知道諸侯可不是周王朝的嫡系皇室不擁有繼承統治天下的權利,那么他如何會來遵守禮樂制度,又怎么會有恢復禮樂制度的想法呢?所以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理想在當時社會是脫離現實的,即“不可常行”。并且在孔子的一味執著中并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想法,即所謂的“過”,也就是“不以中為用”。所以說孔子也沒有遵循其所說的中庸之道。

  所以孔子在我的心中是一個圣人因為孔子的確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并且他的精神也的確令人敬佩,但在我心中的孔子也帶有一絲絲的固執,亦或叫做偏執的人,只因為他對自己脫離實際的理想的不懈追求。


篇三:我心中的孔子

  我心中的孔子是個聰敏好學,知書達禮,少年有成的人。是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負,敢想敢干的人。是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為后人留下寶貴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的人。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是圣人之后,年僅十七就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被譽為“年少好禮”,拜為老師。這對于幼年喪父,家境貧賤的孔子來說,不能不說是少年有成,取得了質的飛躍,大的突破。他可能因此一發而不可收,因此而更加發奮,更加刻苦,更加想出人頭地,可能因此萌發了創辦私學的念頭,并養成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良好習慣與職業道德(師德)。事實證明,孔子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實踐,積累了教書育人經驗,三十歲左右便創辦私學,廣招弟子,開了中國歷史上私人辦教育的先河。

  正常情況下,人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理想和抱負是越來越大的。孔子是圣人之后更是如此。他三十而立,創辦私學,實現了他的又一個突破。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孔子有機會拜見了齊景公,并為他解答了“秦穆公國小處辟,何以為霸”的問題,這對他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激勵和觸動,使他在解答問題的同時,看清了權貴們的水平和能力,進而萌發出為官從政,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壯志雄心。

  然而,孔子的從政之路總體上說是坎坷的,不順利的。他雖然做到了魯國大司寇,代理過宰相,但他卻付出了二、三十年的心血。他滿以為自己飽讀史書,滿腹經綸,具備“治國平天下”的才能,得到過王公大臣們的賞識,一定會鴻圖大展,有所作為的。不料想,卻是不被重用,到處碰壁。

  他之所以“明知不可而為之”,我認為,是由于他對當時的一些諸侯國的當權者們抱有幻想,是由于他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由于他不想做隱士,不想當屈原,不愿默默無聞埋沒自己,更不想被時人和弟子們取笑懷疑。

  到了六十八歲高齡,他終于悟出了點什么,終于終止了周游歷程,硬著頭皮返回故國,邊重操教書育人的舊業,邊如饑似渴地整理古籍史料,以“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精神,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光是他創造的名言名句,已堪稱一流,無與倫比,2500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照人,生機盎然。

  總之,我心中的孔子是青少年的學習榜樣,是中老年的行為楷模。他不愧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人類歷史上有著重大影響的世界級名人?鬃訛橹腥A民族的傳統文化作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正像他的弟子們所說:“夫子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不可毀”的。雖然他的周游列國在今天看來有些幼稚,有些滑稽,有些固執,有些不識事物和不可思議,甚至有些狼狽,但我認為正是這種幼稚和滑稽,固執和狼狽,完善了他的人格,豐滿了他的形象,影響了他的后人。

  另外,高二作文,他“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人不知而不慍”,好德不好色的境界,也是別具一格,值得后人稱頌的。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73254.html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