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百年孤獨讀后感3000字

關鍵詞: 高三作文 來源: 作文大全網

篇一:《百年孤獨》讀后感[3000]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栋倌旯陋殹返膯柺溃瑸轳R爾克斯贏得了世界各方的聲譽,馬爾克斯也因該小說“把幻想和現實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個豐富多彩的夢幻般世界,反映了 拉丁美洲大陸的生活與爭斗”[1]而于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初次閱讀時,我們總會感覺到懵懵懂懂:它到底想表現什么?作者因本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這本書的內涵應該很深刻,它到底是什么?一個家族興衰的過程及結束的原因?還是告訴讀者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無法逃 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個世紀的真實再現?

  通過閱讀,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一是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復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復發生。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 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這也是魔幻現實主義最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領悟到,作家在講述這個家族七代人所經歷的神話般的故事時,也著力描述了馬貢多的興盛衰敗,它濃縮了哥倫比亞的百年滄桑,也蘊涵了拉美人民在內憂外患下所受的屈辱與苦難。而作者正是要通 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 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說,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讓你覺得害怕,那種孤獨令你無所適從。

  孤獨是《百年孤獨》的母題,也是這部小說悲劇精神的核心,在小說中,孤獨不僅僅是一種情緒,它成為了人類一整生存狀態,是作為一種社會性的精神特質來反映的。孤獨是《百年孤獨》無所不在的影子,它附著在每 個人的身上,籠罩著小鎮馬貢多,與之相隨的是對宿命的恐懼,對生存的絕望。[2]布恩地亞家族延續了100多年,雖然這個家族的成員們孤獨的緣由卻不盡相同,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并在其中終其一生 。雖然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每一個靈魂都在孤獨中游蕩,家庭成員中沒有情感,沒有交流,沒有溝通與理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沒有人關心他人,沒有人 關心身外的世界。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著,卻不知道為何忙碌。他們在忙碌中體味孤獨,甚至享受孤獨,最后在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

  作者在表達這種孤獨的思想時,并非是一味的消沉,他在剖析孤獨的同時,也進行了深刻的歷史反思和理智的民族反省。孤獨意味著封閉,封閉意味著愚昧的到來,而愚昧的民族必然滅亡。[3]作者以冷靜的眼光、犀利 的筆觸剖析了因長期愚昧封閉而造成的迷信、落后、狹隘的民族心理。而這些狹隘的愚昧觀念則會成為民族振興、國家進步的障礙。從這種百年的家族孤獨中,我們可以進一步設想,這只是一個家族的孤獨,如果這種孤獨、 這種人們之間的漠不關心,演繹成一個人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麻木,那這必將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人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有群體性;人又是獨立的個體,孤獨是存在于靈魂深處的,是 我們人性的一部分,它可以讓我們冷靜,善思,讓我們浮躁的心有一份清涼。所以,我們一定要善于利用孤獨,把它的麻木不仁從孤獨的本質中剔除出去,充分把孤獨有益的一面發掘出來,讓孤獨成為我們凈化心靈、反省吾 身的利器!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于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愿望。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但這并不妨礙它采取極端夸張的手法。

  《百年孤獨》中充斥著神話與幻想,這些與現實相結合,營造出既魔幻又現實的小說境界。在這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印第安傳說,東方阿拉伯民間故事和《圣經》經典,進一步加強了本書的神秘氣氛。如本書寫外部文明 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著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著……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后面亂滾”[4 ]又如寫夜的寂靜,人們居然能聽到“螞蟻在月光下的哄鬧聲、蛀蟲啃食時的巨響以及野草生長時持續而清晰的尖叫聲”;再如寫政府把大批罷工者殺害后,將尸體裝上火車運到海里扔掉,那輛火車竟有200節車廂,前、中、 后共有3個車頭牽引!作家似乎在不斷地變換著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甚至顯微鏡,讓讀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虛實交錯的畫面,從而豐富了想象力,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而馬貢多一連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大雨則 是《圣經·創世紀》中有關洪水浩劫及挪亞方舟等故事的移植。

  書中花了較多筆墨敘述的人物是次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他步哥哥的后塵,成人后與庇拉爾。特爾內拉茍合,留下一個兒子,仍被送回家族,命名為奧雷里亞諾。何塞。差不多同一時期,他和一位叫做蕾梅黛絲的女 孩發生了一段愛情。書中被描述得幾近完美的是馬空多里正(相當于鎮長一職)堂阿波利納爾。摩斯科特的小女兒蕾梅黛絲。奧雷里亞諾自從第一眼見到年僅9歲的她,便無法遏制地愛上了她,以至于他上門提親的時候,里正 家里炸開了鍋,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明白,家里總共七個女兒,奧雷里亞諾居然會無視其余六位待字閨中的姐姐們的存在,單單看上還沒有發育的最小的妹妹。表面看上去懵懂不諳世事的蕾梅黛絲,成為青春少女后嫁給奧雷里 亞諾,她很快適應了一家的女主人的生活。她為人敦厚善良,孝敬長輩,善待刁鉆的大姑。她將私生子小奧雷里亞諾視為幾出,她無微不至地照料被綁在栗樹下、精神失常的的公公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這樣一位幾 乎沒有瑕疵的完美女性,命運卻是那樣悲慘,死于烏爾蘇拉的過失中。后者本想毒死情敵麗貝卡,卻鬼使神差讓蕾梅黛絲喪生,同時喪生的還有腹中的一對雙胞胎。烏爾蘇拉一輩子生活在內疚中,她將侄子奧雷里亞諾。何塞 撫養成人。痛失愛妻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在緊接下來的戰亂期間,與保守黨的代表——他的岳父堂阿波利納爾。摩斯科特產生分歧,投身自由黨。

  又一個表現手法是象征的運用,《百年孤獨》中象征主義手法運用得比較成功且有意義的,應該就是關于不眠癥的描寫。馬貢多全體居民在建村后不久都傳染上一種不眠癥。嚴重的是,得了這種病,人會失去記憶。為了 生活,他們不得不在物品上貼上標簽。例如他們在牛身上貼標簽道:“這是牛,每天要擠它的奶;要把奶煮開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5]這類例子書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眾牢記容易被人遺忘的歷史。人類對 歷史的遺忘,形成了悲劇的輪回,生存的麻木,人類也只有牢記歷史與現實,才能在反思中前進。

  另外,作家還獨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例如小說一開頭,作家就這樣寫道:“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6]短 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敘事角度。緊接著,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貢多的初創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說中一再重復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 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高一作文。

  《百年孤獨》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學風。馬爾克斯也因這部作品走向了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成為拉美小說界的“掌 門人”。評論界稱贊《百年孤獨》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最杰出的長篇小說之一”, 是“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篇二:《百年孤獨》讀后感[3000]

  待到再獨自站在學校清曠的十字路口,迎接我的大風再次用熟悉氣味翻攪我的感官時,我必然會懷念起,在舷窗邊翻轉咖啡匙的這一刻。

  如果定需要什么來證明求索知識的路程是孤獨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停留在無盡長廊中的不安的靈魂,定愿意穿過百年的時光現身說法。不必等到樸實的吉普賽人帶著巨型磁鐵走街串戶,何塞?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身上潛伏的孤獨基因便已蠢蠢欲動,搶先同良心的譴責一起拔出他這根混血家族不拘的釘子,促使他領著一眾族人,肆無忌憚地憑自己想法,開山嶺斬荊棘,在那個唯有鳥鳴能指引方向的孤霧叢野,建起無厘頭夢中家家外墻都有面鏡子就叫馬孔多的村莊。當實誠的梅爾基亞德斯帶來磁鐵、望遠鏡、假牙和煉金爐,當原始智慧碰上野生文明,便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孜孜不倦求索的路上兀自越走越遠。用磁鐵探測金子,讓望遠鏡灼傷自己以證明陽光戰的威力,觀測計算入魔然后徑自測出地球像個橘子,再到執意用煉金鍋將妻子寶貴的遺產化為一團死粘鍋底的油渣,第一代何塞像他的子孫們一樣,將自己與外界隔斷,倔強地用著后人不愿意再重復的實驗方法,得出證實自己智慧卻又早已被人證實的科學結論,執著而瘋魔——除非偶爾抬眼望見赤腳立于田間的孩子,才會感及一絲僅存的溫情。直到那個令人崩潰的星期二——一切的一切都在重復著星期一的模樣,不差分毫,星期三如是,星期四依舊。星期五徹底崩潰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最終被綁在了樹下,剩余的求索都留在那棵樹下展開,即使繩索解開,也選擇至死不離——因為于他而言,在散架了的時間里,整個世界的變化都不會及其一身孤魂的變化。

  維系孤獨家族生活似乎也會是孤獨的。同樣是第一代長輩,半個多世紀,從喝蟒蛇湯吃壞了胃口開始,到裝入一個比籃子略大的棺材結束,代表理性、正直、仁愛與勤勞的烏爾蘇拉自始至終都堅持試圖用一己之力維持整個跌宕起伏的家業,即使中途離開,但還是會像家族任何散落的子孫一樣回歸,并帶回給整個馬孔多以更多的繁榮生機。因為種種錯亂而不可捉摸的因由,她“不幸誤入”了這個空氣中都飄忽著孤獨因子的家,卻又在承受了那些“長了胡茸之后便都學壞”的男人們一次又一次攪擾家業的同時,在一無所有之處建起飄滿玫瑰清香的宅邸,保持她制造糖果小動物的烤爐晝夜不歇。作者將在拉美代表親切自然的動物意象在此巧妙的植入,有意刻畫了一個追求理性生活的美好的形象。然而,當她在睡意迷朦的躺椅上監視女兒與情人時,當她獨操一根鞭子將一幫學生軍打得落荒而逃時,當她義正言辭在軍事法庭上威嚇法官們時,還有當她選擇忙里忙外把來源不明的后代們教養大時,烏爾蘇拉都不曾想,她一切和一切的努力,不過都是從零到零,就像她的生命,從小搖籃到小棺材,只是在做一個無謂的循環,植入其中的,也不過是布恩迪亞家族恒在的孤獨的基因。

  如果想讓生命徒勞無獲,那你就放手去追求自尊——栗樹下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游魂耿耿于懷道。相較于哥哥的玩世不恭,奧的低調謙卑多么令家人倍感欣慰,盡管這樣的低調促成的只是未來上校端坐煉金室的隱忍和妓女面前面對自己裸體的自卑。直到保守派昏暴政府的行徑令其忍無可忍,穿上一身戎裝便脛走征程。然而,面對行刑隊時那句無奈憤怒的嘟噥,最終激起的還是其狂熱的自尊——當戰爭再次被發動,真正的目的與混亂的黨派紛爭再無關系,而是他要在那些傳言中他無所不在的角落里求得一絲無望的自尊,以填充其封閉孤獨的靈魂。但,三十二場起義,十七個不同姓的兒子還有無數次暗殺和一次自殺后的幸存也不能令他停止感到被不斷的分裂重復以及刺骨的孤獨。于是他選擇了暗殺對手,槍決朋友,夷平不被允進入的遺孀的家,還跑遍父親探險走過的路。然而戰爭冷漠地擺出了一樣事實:“什么都不曾發生”。所以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又像當初追求勝利一樣為失敗而戰,以結束這場無謂的惡性循環。余生便獻給融金幣,造金魚,賣金魚,融金幣的“超然”而孤獨的反復中,仿佛超然而孤獨。

  幾乎每一代布恩迪亞家族的人,還都曾奮力地追求愛情和友情。無奈,孤獨的因子依舊貫穿始終。當愛情和友情走近時,那些曾透露希望的燭火指引希望之人的心窗便都戛然而合。皮埃特羅、馬爾克斯甚至包括嫁入門的費爾南達,都在百年家族高傲冷漠的盔甲前或死或傷。愛情、友情這兩樣無數孤獨靈魂自然而然想要追求的解藥,卻都在這孤獨的宅邸中染上了無可救藥的孤獨。于是,荒誕的愛情就此產生:阿瑪蘭妲不厭其煩設下的陷阱,麗貝卡與兄長的婚姻,后生與伯母陰陽兩隔的吻,還有最終導致誕下豬尾巴孩子的奧雷里亞諾與姨媽的激情……而友情也只存于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生身與仇人普魯鄧西奧的鬼魂間,在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第二臨死的追念里……

  在錯亂的時空中,在亦真亦幻的馬孔多,沒有一樣至真至貴的東西沿著慢慢難休的循環到達了孤獨的背面。

  相信所有人都會承認,在生命中,都曾或多或少次碰到了似曾相識的人和物,經歷了仿佛在夢中就已經歷了的事,前人后人往往復復,便總結了這樣一句話:“歷史總是螺旋形上升的。”科學界為此爭論不休,至今仍沒有結果。或許我們正應感謝這樣的無定論,使得我們享受到這不可捉摸但卻又有規律可循的生活。

  然而原子假說選擇直截了當地打破人類的幻夢。它輕蔑地指出我們這些“海德格爾蜜蜂”,從前如今下一秒的舉動,早在億萬年前便由一團原子碰撞的方式所決定,我們追求的相較于機械工作的蜜蜂這類動物的自由,對于超越三維的某種未知生物而言,不過也是蜜蜂這類動物的機械工作。就像最后那個豬尾巴孩子的出生,要追溯責難至四百多年前弗朗西斯科?德雷克襲擊里奧阿查的那一刻一樣,一切因果既定。仿佛從出生之日起,要到達死亡的終點,我們在命運的迷宮中只有一條路可走,隔墻的風景與我們毫無干系——這樣的說法未免令人沮喪,但又難尋證據反駁。然而,我們真的沒有改變的權利嗎?

  當我坐在舷窗邊結束第二遍在《百年孤獨》中的巡禮時,心中依然存惑。為什么求索真理、求索自尊、求索愛情與友情仍然會讓布恩迪亞家族中的每個人始終游走于大大小小的循環中,又到底是什么讓這個歷經百年風雨的家族始終沒能繞到孤獨的背面,在一個孤霧幽地誕生又在合門大宅中消亡。緊鎖眉頭,不得其解,直到我拿起咖啡匙百無聊賴地翻轉——里面只有一滴,足夠小的一滴咖啡,在勺子的邊沿無奈地旋轉,始終難以落下——馬爾克斯的話憑空閃現:“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我舀滿一整勺的咖啡,翻轉,幾乎所有的咖啡都回到了那馨香氤氳的杯中,僅殘留最后一小絲選擇繼續在邊沿循回。

  布恩迪亞家的人們只是把孤獨當作了正面。那個讓時間變慢的循環,并非歷史的偶然,只是孤獨的必然。孤獨悲劇的禍首只是孤獨。

  如果你在乘飛機至半途時,往窗外看看那片茫茫云海和那宛若靜止的太陽,你往往會發現那個上下翻轉的機翼仿佛不過只是在翻轉,幾乎沒有挪動絲毫,而你就像坐在一個開了馬達卻沒有前進的機器上,停留在原地漫無休期。這種感覺已在無知覺中被布恩迪亞家族的人濃縮進了一段被重復的對話:

  “時間過得真快。”

  “可也沒那么快。”

  當布恩迪亞人將心門合上,將感官合上甚至將家中大門也合上,將遙遠死亡作為唯一朋友時,悲劇便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些本應在人生的正面被填充、集合和放大,能使人們渺小靈魂有所底氣的真理與感情,也必然為麻木所取代。但可憐可悲的是,這些習慣了孤獨和重復的人們,在死亡臨近之時高慨他們竟是如此的愛他們的愛人、朋友甚至回憶起無數熟悉的氣味和片段,在最后一刻才有所感悟,留給后世人一個永恒的嘆調。

  普魯斯特表示,病人更多的覺得接近生活,而生活又是一樣貼的太近的東西,它不斷使我們的靈魂受到傷害。“一旦其鐐銬有片刻的放松,人們便可體驗到雋永的樂趣。”對此有人精辟地總結道:生活貼得太近會傷害靈魂,靈魂貼得太近會疏遠生活。所以,百年家族中的人們選擇了保護好祖傳的孤魂,自我封閉,遠離生活——所以他們體會不到生活的質感,宛如輕飄于生活的水平面上,構不成一起漣漪。


篇三:《百年孤獨》讀后感[3000]

  加西亞·馬爾克斯生病了,聽說得的是老年性癡呆癥!許多年前,當他以他那鬼魅、迷離、夢幻的筆法,技驚世界文壇,捧讀他的《百年孤獨》,我感覺到自己的靈魂在一陣陣地顫抖,幸福地顫抖。人生之中最大的無奈,不是良師不遇,而是當你感覺到你遇上了真正的良師,你明明覺察到對方就是你的真命天子,卻始終由于自己的積累不夠資質不夠,無法去理解學習到對方一點的東西,“高山仰止,地景行止”,你始終被隔離在對方心靈之外。呵呵!——“許多年前”“許多年后”——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別人學到的是精髓,我從加西亞·馬爾克斯那里撿到的,只是這兩句讓大家聽得很熟也很爛的句子。想不明白的事情是:那個一生之中參與無數次戰爭,無數次;鸬闹魅斯,為什么在自己的晚年生活里,拿一只金魚不停地熔不停地鑄,又不停地熔不停地鑄呢?他總是那么忙,他忙的是什么呢?

  我一直認為,從自己的童年開始,像加西亞·馬爾克斯一樣,我一生之中就在無數的大孤獨與小孤獨中成長起來的,不管是現在或者以前,總是有許多無法潦解的問題,在困惑著我,磨我福我垂奇于我,醒我于淡忘之際,讓我始終處在清清醒醒的狀態之中,不自卑也不自傲。

  外祖父一生,坎坷流離,先后娶黃氏、熊氏、杜氏、吳氏。大外婆黃氏生一女四子。黃氏亡,續熊氏,生一女,名曰“懷枝”。熊氏離異,續娶杜氏,生家母“金枝”。杜氏生病而亡,外祖父再娶吳氏,吳氏無出。關于母親的這段家史,許多年以前,我曾經問過母親,外祖父與二外婆的離婚,原因是什么呢?母親說,她也不清楚,她是后來聽別人說的。大概是在姨母懷枝出生七八歲的時候,某年某月的一天,天氣炎熱,二外婆一邊招呼幼女,一邊納涼。見外祖父香火(神龕)上供著一尊菩薩,想都沒有想,便拿來當玩具逗幼女懷枝。可能是逗累了吧?熊氏拿起那尊菩薩,墊起坐坐。外祖父回家來看見,非常生氣:“那是梓?菩薩!你的膽子太大了,竟敢拿來當板凳坐,你不怕有辱斯文嗎?”“有辱斯文?哈哈,我看當作板凳坐,也沒有什么不恰當啊!”熊氏并沒有意識到,她的行為傷害了讀書人的感情,反而有說有笑。外祖父怒不可遏,他沖上前去,用頭去頂撞熊氏,準備將之掀開。熊氏沒有想到,平時溫文儉讓修養那么深的丈夫,一下子變成了憤怒的獅子,她嚇壞了,一閃,并下意識地用手一推,——“怦!”——外祖父沉沉地摔在地下!——“重星、文星,你們快來!我被這個貧婆打了!”外祖父很傷心。幾個舅爺一聽到外祖父的呼喊,他們看見自己的父親摔在地上,以為真的是被晚母(指后媽)欺侮了,立即動手將熊氏拿下捆住。在外祖父的同意下,他們首先將熊氏關在一間空房子里,繼而移到倉內。有人問外祖父:“梓?菩薩是誰。繉δ阏娴哪敲粗匾獑?”外祖父說:“梓?菩薩就是文昌帝君呀!這個貧婆,她不怕有辱斯文,我卻害怕天譴雷打!只要哪一個人給我叩一個頭,我什么都不要,將之送人算了!”正巧,上塘長坡有一位劉姓的老人,喪偶,聽到這個消息,他果真跑來給外祖父下跪,外祖父一紙休書,就將二外婆送走了。臨行時,熊氏強忍悲痛,說:“你的心太狠了,我犯了什么不可饒恕的罪呢?你非要把我送人不可?”

外祖父這時已心省悔意,但一口唾沫一口釘,反悔是不可能的了,他對熊氏說:“將軍跳下馬,各自奔前程,你到劉家好自為之吧!”他揮一揮手,將二外婆送走了。

  許多年之后,或者是許多年之前,當我在考究外祖父的這段歷史時,我感到很無語。有樹經霜,其葉紅盡,大風起兮,老樹飄零。我一直疑心,從迷信的角度講,外祖父與二外婆的這段婚姻,是不是因為楊門失德,才導致外祖父一家最終的一蹶不振呢?不知道。“下堂不為母”,自然,按照家教,外祖父是絕對不容許熊氏回來探望她的幼女懷枝的!有母親但沒有母愛的姨母,在外祖父的跟前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后,也早早地嫁到上塘姚家,外祖父同樣嚴禁姨母與二外婆往來。我的外婆杜氏,在生下家母“金枝”三四年之后,也拋離了人世,母親是少小半孤,外祖父續上了吳氏。在經歷過短暫的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后,外祖父一家開始敗落。先是滿舅,其次是二舅,再次是三舅,最后是大舅,加上侄子、媳婦等,外祖父一家兩三年時間內,喪事疊出,一下子死去三十來口人!“白發人送黑發人”,外祖父傷心欲絕!最讓外祖父著急的是,外祖父唯一存活下來的孫子——表哥楊明高帶不上孩子,外祖父眼睛都哭瞎了,他燒香拜佛,親自念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經,憑自己非凡的記憶力,為楊氏門庭懺悔祈福!可能是命不該絕,可能是真正的感天動地吧,“四房傳兩葫”,我的表侄楊谷裕、楊貴裕相繼出生,外祖父才稍微的慰心于一二!回想當初,“一門三貢樹,五代十采芹”,外祖父是何其輕狂也!大舅爺是晚清的文庠(秀才),他當過民國時期上塘區的區長。三舅爺是楊林家畢業于貴陽優師(今貴州師大前身)精于詩文,人稱是“貴州大才子”。滿舅爺楊盛家同樣畢業于貴陽優師,當時在貴州主持軍政的王家烈先生邀請他出任縣長,他毅然拒絕,在貴州范圍內,凡是年長一點的讀書人,幾乎是無人不知!我出生很晚,這些都是若干年之后,從母親的口里知道的。我從沒有見過外公外婆,舅爺、舅母,包括大舅爺家的表哥、表嫂等。正像母親害怕聽“巴山豆,葉葉長”那樣,我一生之中最害怕聽到的歌曲是《外婆的澎湖灣》,每一次聽到,我的心都會流血!

  大學士紀曉嵐曾經說,人,至少要略略知道一點自己的家史。他舉了一個例子,他的兩位先輩的祖公酷愛文字,竟然在戰場上討論起詩的作法來!別人拼殺得天昏地暗,他倆卻在為“吟安一顆字,拋卻兩頭顱”。我并不主張,現在的年輕人,放著大把大把的找錢機會不用,百年鉆故紙,但我基本上同意紀曉嵐先生的給年輕人的建議,人總是應該有一點執著的孤獨的!堕L江!長江!》的作者戴晴女士(葉劍英的干女兒)曾經說過,當豬肉的零售價一翻再翻,一把青菜比十首詩還要值錢的時候,誰還會去在意自己或別人的百年孤獨呢?不過,我一直遺憾的是沒有加西亞·馬爾克斯那樣的文筆,這也是我很多年以來一直想擱筆或者折筆的原因。果真如此,我感覺到這是對外祖父或者母親最大的虧欠。

  離開了楊門的二外婆熊氏,到劉姓老人的跟前無出。劉姓老人的前妻生了個孩子,比輩來我們應該叫做舅爺。使我同樣困惑的是,當母氏來歸,外祖父對我家母說:“我一生中做錯的事情很多,首先是不該聽從你大哥重星的話,為你大娘黃氏遷墳。我沒有照顧好你母親杜氏,更不應該把她葬在那人跡罕至的高山——古老門上去。我若干年以后死了,我無論如何,都要到古老門去陪陪你娘親,也許,明高或者谷裕他們看我的份上,他們也會隨便看看你媽媽的!你不是熊氏所生,按理不受‘下堂不為母’的限制,因此,你可以經常自由地與你二娘相處,視之如母,視之如朋!”母親很聽話,民國晚期,盡管家境十分貧寒,逢年過節,父親就往長坡跑,接外婆熊氏。媽媽則往姨母家去,接姨母懷枝。我問媽媽:“外公老了,糊涂了嗎?難道他不知道你們的所作所為嗎?”母親瞟了我一眼,說:“外公糊涂你聰明,你說呢?”

  外祖父逝于1945年秋天,他果然去了古老門。二外婆熊氏呢?大概逝于六十年代初期。我的出生,沒有趕上見到二外婆一面,但命運卻對我們極其友好,贈給我們一個唯一見著的舅爺——劉金奎。他的年紀比我父親、母親大很多,從我開始懂事以來,他就是步履蹣跚了。他來,我在,每次聽到他那“篤、篤、篤”的拐杖聲音,我歡呼雀躍,接受他疼愛的目光與溫情的撫摸!1976年,毛澤東主席去世。1977年,我開始上小學了。正像我經常感嘆的那樣,教育的逐漸正規化,使我生逢其時,我求知識如饑似渴。我對之說:“舅爺,你有文化,你教我讀書,好嗎?”“哈哈哈,舅爺真的有文化嗎?”他望了媽媽一眼,說:“不,舅爺沒有文化,有的只是一些江湖上闖蕩的經驗!不過,我可以教你一些東西!”他也不謙虛,當作媽媽的面,開始傳道起來:

  “天地人和,

  梅長板斧。

  四六鍋撬貓貓,

  丁二四為王!”

  我聽得如云山霧水,父親站在一旁,肚子都笑痛了!他得意洋洋,囑咐我,要進入他的境界,一定要背下口訣:——“貴陽府臺安順提臺撞見幾個先生在打鬼牌(18顆字)!”——若干年之后,當我從父親的口里,真正的明白大舅爺教我的是什么的時候,可惜大舅爺那時已經去世了,我不可能再從他那兒學到什么新鮮的東西了!父親告訴我,他曾經質問過大舅爺:“孩子那么小,教他如何打牌賭錢,恰當嗎?”大舅爺說:“他是很小,可是我們老了,等不到我們來傳授什么東西給他了。這孩子聰明,悟性極高,我看他將來至少是團級(縣楚)以上的干部。沒有一些江湖慧性,要想在江湖上打拼,容易嗎?”父親只好什么都不說了。像大多數學生娃子一樣,我那時一心一意讀最正規的書,心無旁騖,從來就沒有意識到,他或許就是風清揚老前輩,正計劃傳我“獨孤九劍”呢!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75087.html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