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主要描寫了一間屋子,兩種情感和三個女人。讀著三個與他息息相關的女人,和他那種“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情感,我陷入了沉思。
歸有光八歲喪母,對母親幾乎沒有什么記憶,很多關于他母親的事跡還是從家中的一個老嫗口中得知,高考作文,聽到最后,話還未說完,便“余泣,嫗亦泣。”每每讀到這段,心不由自主地往下一沉,一方面為歸有光幼年喪母感到惋傷,另一方面不禁覺得自己和歸有光比起來其實更悲哀。
人命在天,使歸有光的母親早逝,而我卻十分幸福,母親一直能陪在我身邊。而面對這份莫大的幸福,我卻很少珍惜它,甚至認為它是理所當然的,母親多嘮叨幾句,便打心底里嫌煩;母親稍微說幾句便開始頂嘴、摔門,耍小姐脾氣;更有甚者,就連自己心情不好時,母親并未招惹,但也可能成為撒氣的對象。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總認為我們是最委屈的,受到各種壓迫,被逼著去做不情愿做的事?墒钦l又留心觀察過父母的淚水都流哪里去了。我們受到了委屈總能找到宣泄的對象——父母,我們將我們的一肚子苦水倒給了他們,倒完后身上一陣輕松。但當父母受委屈時,受到尤其是來自我們的委屈,他們自何處發泄呢?總不能倒還給我們吧?因為我們從來不接的。他們只能默默契地往里咽,默默地躲在一個小角落里添著自己的傷口。我們都不曾看到他們受傷時的樣子,因為他們總是在我們未發覺之前,就將自己的悲傷藏起來,總是讓我們看到他們快樂的那一面。再加上我們從不留意,他們背后的悲傷便不得知曉。
我不禁再一次陷入沉思,人真的就那么下作嗎?一切真的得等到失去了才去珍惜嗎?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76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