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 清末民初的化與教育教案設計
所屬學科或領域:(歷史)
適于的學段/年級:(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
一、教材分析
《清末民初的化與教育》是北師大版程改革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本屬于第二單元《近代化的艱難起步》中的內容。體現了近代化的艱難起步過程中化和教育方面的表現。
本主題是學習清末民初中國教育化事業的發展變化,感受這些化教育事業的變化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認同、學習先驅者們的開拓創業精神。
重點:知道中國近代教育的發端和早期的大眾傳播媒體產生的基本史實,了解它們對于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
難點:如何讓學生比較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化教育事業的變化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認同、學習先驅者們的開拓創業精神。
本雖然不是第二單元的重點目,但是能體現近代化艱難起步的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傳統的教育與化事業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位于世界領先地位,到了近代卻漸漸落后了。恰恰證明封建制度的腐朽導致中國近代從政治到化各方面發展都極其艱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經過初一歷史學習的培養,已經具備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本教學內容,學生略知一二但又比較陌生,從知識本身而言,缺乏故事性、生動性,但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本節的重點是發揮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通過比較觀察的方法,增強本的形象性,啟發學生思考一些制度措施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思維能力。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程標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京師大學堂的創辦、科舉制度的廢除,簡潔地說出中國近代教育發端的基本情況。
2知道<申報)和商務印書館,了解它們的特色和意義。
3通過解答“想一想”和材料閱讀題,培養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收集有關封建社會學堂、清末明初新式學堂和現代學校的基本情況進行比較發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清末民初教育與化事業情況的學習,了解中國近代教育與傳媒事業正在跟隨世界潮流前進和發展,認識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眾傳播媒體的重要性以及積極影響,從中感受創辦者的開拓敬業和獻身精神。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教師在本教學中應起到主導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重視發展認識能力,尤其是綜合能力。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使學生能面臨新的問題時把舊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景,只有具備知識遷移的能力才算真正具備歷史學習能力。
教學中注重拓展學生思維領域,強調綜合意識;既立足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提倡方法和能力的培養。主要采用資料收集法、比較法、觀察法、談話法等多種方式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如:收集有關封建社會學堂、清末明初新式學堂和現代學校的基本情況,將它們進行比較,談談自己的看法;教師收集商務印書館發行的書籍,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其編印、出版書籍的特色。
計劃采用小組活動的評價方式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或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師備中應注意學生資料處理的問題,應考慮學生能收集材料的多少,涉及哪些領域,會組織到什么程度,教師在此基礎上要做適當的補充。對于學生堂中能力體現較強環節,教師要有預見性,假設學生無法充分完成,教師有必備的第二個方案,才能更好的駕馭堂,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考慮了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方便將收集到的商務印書館的書帶到學校,因此設計一個環節,教師到圖書館選擇有代表性的十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讓學生分辨后歸納相關內容效果會更好。本比較簡單,多是圖片和字內容,對教學起到輔助手段。
教師對前布置給學生的準備工作要及時跟蹤,幫助學生解決信息的整理和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樣學生投入的積極性會很高。
(二)教學或活動過程
1.導入新
教師:中國傳統的教育與化事業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位于世界領先地位,為什么到了近代卻漸漸落后了?中國的教育開始步入近代化的標志是什么?;中國近代傳媒的先行者又是什么?這些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怎樣的密切關系?
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中進入學習氛圍,思考中激發探究的欲望。
意圖:本導語用教育、報刊這些與我們今天生活非常密切的事物大都出現于清末民初這一事實,引導學生思考我們今天與那個時代的關系。
2.學習新
教師:清朝末年,西學東漸的廣泛影響以及當時社會上存在的教會學校的示范作用,使部分中國人看到了中國教育的落后面貌;中國剛剛起步的近代工業也迫切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才;同時,清王朝為了安定人心,決定在教育上采取一些改革的手法。同學們還記得維新派在“戊戌變法”中有關教育的內容是什么?
學生:回憶“戊戌變法” 的內容,指出京師大學堂是在戊戌變法期間由光緒帝正式下令批準設立的。
意圖:讓學生明確教育改革的原因,同時回憶戊戌變法的相關內容,起到溫故知新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京師大學堂的開辦:
教師:(打出投影)首先從三個方面介紹京師大學堂——誕生、地位、影響。
1、誕生。戊戌變法失敗以后,維新派的改革措施幾乎全被廢除,只有京師大學堂保留了下。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2、地位。 “京師大學堂”在當時中國的地位如何?。
學生: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高等學府,是全國的最高學府,也是全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教師: 3、影響。(評一評、議一議)大家能否結合現在的教育程,運用類比的方法總結它的影響。并舉例論證它所倡導的辦學思想和辦學原則對中國近代教育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學生:結合手中材料或教材內容暢所欲言。
意圖:采用評一評、議一議的方法讓學生類比分析后進行評價,意在讓學生掌握對比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歷史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廢科舉,興學堂:
教師:(打出投影)想一想:為什么說廢除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事?你能否設計幾個環節帶領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五分鐘小組活動開始。
學生:帶著問題看教材,然后常規性小組探究學習.。
意圖:知道中國近代教育的發端,了解它們對于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是本的一個重點,教師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對搜集的資料進行組織,整合資料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理性思維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意識。
教師 :在小組展示中要給予積極評價和鼓勵,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科舉制確立的過程以及帶給社會的影響,幫助學生完成設計。如“1、我們學過科舉制確立的過程是什么?2、科舉制帶給社會的影響是什么?3、自己作個對比,現在我們學校設置的程,哪些是清末新式學堂程中有的,哪些是沒有的。說說自己對新學堂的看法。4、為什么到了近代科舉制卻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學生:1、隋朝的時候確立,唐朝的時候完善;科舉制度的建立,擴大了統治階級的統治基礎。2、有利于學習西方先進的近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科學;有利于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有利于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是中國近代教育發展、進步的重要表現。3、現在學校設置的程中,語、外語、歷史、地理、數學、生物、物理、化學、美術、體育等絕大多數的程在清末新式學堂中已有設置。由于時代的局限性,近些年發展起的計算機、心理學等學科則沒有,而我們現在的教育也不再開設講經讀經等。我對新學堂的看法是:新式學堂的建立是順應時代的產物,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一個重大發展;程設置全面,基本上與現代的學校教育制度一致,具有重大的進步性,也有時代的局限性和大量的封建殘余,是封建教育發展到現代教育的過渡。4、科舉制度變得十分嚴密,各種弊端也愈發嚴重。為了在科舉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學生從小就死背經書,練習八股的寫作,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八股這種死板的考試形式,在明初到清末的五百多年里,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使應試者都向酸腐?拙、不學無術方向發展。舞弊現象也時有發生。(看抄滿經的綢內衣),科舉制走入了死胡同。
意圖:教師備中設計兩種方案,可以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層次教學的目的。了解中國近代教育正在跟隨世界經濟潮流前進和發展,認識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教師:在時代潮流的影響下,迫于社會的壓力,清政府進行了以制訂新學制、開辦新式學堂、廢除科舉制度為標志的教育改革。1904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程),以教育法令的形式公布了新學制,那么新學制與今天的學制有何異同?在當時產生怎樣的影響?
學生:根據內容,從入學年齡和最終完成學業的年齡進行比較;從小學、中學、大學的學年進行比較;學生提出義務制教育等其他方面的不同,都可以。分析影響是新學制促進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各地逐漸建立起各級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有利于社會的發展,促使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
意圖:本問題設問的重點是使學生強化按年齡、分年級進行教育的近代教育制度觀念。從新學制與現在的教育制度的比較中,理解歷史發展的連續性。深刻地認識教育制度的改變影響到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思想觀念,思想觀念的變化又會影響到人們的社會實踐。鼓勵學生主動大膽進行比較和分析,培養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申報》的創辦:
教師:打出投影展示今天各種各樣的商業性的報紙,提問“報紙在你的生活中的意義是什么?” “你知道今天商業性報紙的鼻祖是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
意圖:采用比較觀察的方法,增強內容的形象性,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調整堂氣氛。引出下面的問題
1、《申報》的創辦。
教師:指出在《申報》創刊之前,中國已經有外國人辦的報紙。1872年4月30日,英國商人美查在上海創辦(申報)。1909年,中國入席子佩認購了全部的《申報》股權,全面主持《申報》業務。這樣,《申報》的產權和管理權完全轉歸中國人手中。
學生:簡單了解
2、《申報》的特色。
教師:請大家翻到后《材料閱讀》:根據材料,想一想,《申報》登載的內容都有哪些?其編輯特點是什么?
學生:《申報》登載的內容包括:國家的政治大事、風俗變遷、中外交往,還有商業、貿易和一切可驚可愕可喜的事情,等等!渡陥蟆返奶攸c是:內容豐富;新聞量大,范圍廣,真實可信,通俗易懂;能夠讓讀者在閱讀新聞的同時增長見識,吸取經驗。
意圖:充分利用教材資,讓學生重視本的學習。
3、《申報》的影響。
教師:可以利用和圖片引導和啟發學生報刊對于經濟生活的影響。
學生:《申報》是中國新聞史上形態最完備的近代報紙,對后世報業的發展和壯大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意圖:以上問題比較簡單,教師啟發式教學,學生結合現實生活可以較容易的掌握標要求。
四、商務印書館的興辦:
1、商務印書館的創辦和發展。
教師:閱讀教材了解商務印書館的創辦和發展情況
學生:根據本的介紹和圖片簡單介紹它的歷史。
意圖:培養學生閱讀教材的習慣。
2、商務印書館的出版特色。
教師:展示從圖書館借的十本書籍,讓學生找一找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看看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書。
學生:找出其中符合要求的。并介紹有教科書、工具書和西方的學術翻譯著作等
教師:這就是商務印書館的出版特色。1904年商務出版了中國第一套科目齊全的中小學教科書《最新教科書》,出版教科書從此成為商務的傳統。商務致力于引進西學、介紹新知,出版了以《天演論》為代表的一系列西方學術著作,到1929年,匯聚成《漢譯世界名著叢書》。商務的期刊如《東方雜志》、《小說月報》、《教育雜志》和《兒童世界》等,或記錄社會現實,反映公眾輿論;或傳播知識,昌明教育,推進學術,都享有盛譽。在繼承和發揚祖國化傳統方面,商務整理出版了大量古代典籍。商務還注重記錄中國現代學術成果,近代大多數學者的重要學術著作均通過商務的推介為世人所知為中國近代化、學術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教師:通過學習《申報》、商務印書館這兩方面知識,你發表一下自己的學習感言。
學生:可以圍繞貢獻談其中的精神對自己的激勵等。
意圖:讓學生動手實踐性的學習,有利于對知識的深刻認識并記憶。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認識到大眾傳播媒體的重要性以及積極影響,從中感受到創辦者的開拓敬業和獻身精神。實現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3.堂小結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通過本節的學習,說一說中國近代的教育化呈現出什么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4.堂練習
一、 選擇題。y度一級)
1.關于京師大學堂地位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是全國的最高學府 B.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C.是全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D.標志著近代中國西學的發端
2.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程》,是因為( 。
A.西學東漸的廣泛影響
B.近代工業對科學技術和人才得到迫切需要
C.帝國主義列強的要求
D.清王朝為了安定人心
3.下列關于《申報》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內容登載了國家政治大事
B.由英國人創辦
C.新聞量大,范圍廣,真實可信
D.是戊戌變法的輿論工具
4.商務印書館創辦于( 。
A.上海 B.廣州
C.香港 D.北京
5.下列書籍和刊物,光緒帝不可能看到的是( 。
A.《海國圖志》 B.《天演論》
C.《申報》 D.《新青年》
二.動腦筋(難度二級)
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務印書館是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企業,今年適逢105年華誕。 商務印書館的105年,同時也就是中國現代出版的105年,這其中,商務又是最主要的引導者和建設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商務印書館先后出版了中國第一本現代漢語規范字典——《新華字典》、第一本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現代漢語詞典》。
材料二:回首商務的100多年,令人嘆服的是她屹立百年不倒,每一次浩劫過后都能迅速伸展并恢復元氣。……回首這段歷史,不得不為商務的化傳承而嘆服!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百年老店如何應對?商務的方略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以上材料摘自《人民日報》 (2002年06月04日)
材料三: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以詞典出版見長的商務印書館吹起懷舊風,開始在全國遍尋1957年版《新華字典》和1973年版《現代漢語詞典》的老讀者。
請回答:
(1) 請說出商務印書館的創辦的地點和地位。
(2) 商務印書館的出版特色是什么?
(3)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百年老店如何應對?”請你為它的發展出謀劃策并描繪一下商務印書館的未藍圖。
三.議一議(難度三級)
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4月24日是北京大學建校106周年。從清朝末年的京師大學堂開始,北京大學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百年歲月,形成了融傳統精神與現代意識于一爐的獨特精神特質。一代代北大人滿懷愛國激情,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本┐髮W是在民族危難的關爭鍵時刻誕生的。它一經創立,便肩負著拯救民族危機的歷史重任。愛國主義構成了北京大學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北京大學的光榮歷史傳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應當看到,這一優良傳統已更新出維新運動所不曾有的新內容。
材料二:江澤民同志給北京大學百年校慶的題詞是:“發揚光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做出更大的貢獻!北本┐髮W要在未的發展中不斷進步,也必須始終不渝地繼承、弘揚北大精神,不斷求實創新。 我們深切地期待著北京大學精神在新的世紀得到更大的弘揚,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持續不斷的貢獻。
材料三:1904年,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程》(舊稱“努卯學制”)!状翁岢隽肆x務教育的思想觀念,并把義務教育和強迫教育視為同義概念。在歐美各國,義務教育的產生和發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資本主義社會明高度發展的產物,而清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下效仿西方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是不可能的……
材料四:1901年,清政府在全國范圍內設立大、中、小學堂;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國推行的學制。它規定正規教育分為初、中、高三級,兒童7歲上學,初小5年,高小4年,中學5年,大學3—5年,通儒院(研究院)5年,為中國近現代教育體制奠定了基礎。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這樣由隋朝創立的延續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大事。
請回答:
(1) 北京大學建于哪年?材料中說“北京大學的光榮歷史傳統:愛國、進步、民主、科學”,請用史實說明。
(2) 科舉制始于何時?你如何評價?
(3) 現在我們學校設置的程,哪些是清末新學制程中有的,哪些是沒有的。你對現在程改革的有什么看法?
(4) 為什么說“清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下效仿西方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是不可能的”?
5.板書設計
清末 京師大學堂的開辦
民初 廢科舉 興學堂 近代化的艱難起步
化 《申報》的創辦
教育 商務印書館的興辦
六、評價方式
本采用小組評價的方式,考察學生認識歷史事、歷史現象的能力。小組評價主要從各小組的活動積極性、資料收集、小組展示、事的對比分析等方面作評價內容。教師也從各角度及時給予激勵性的評價,體現多元的評價方式。
七、教學自我反思
化與教育的變遷最能從思想深層反映整個時代的變遷;但是化教育部分的內容常常是多、雜、散,而且趣味性不強,學生不太感興趣。教學過程中往往難度較大,所以務必要找到較合適的切入點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我在設計的過程中盡量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比如,前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程中經常貫穿小組活動,后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這樣激活學生主體,教師可以較順利的將本多、雜、散的教學內如以小組為線組織起。讓學生在自我探究的欲望下始終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并能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同伴互助的樂趣。從總體看,本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
在實際的上過程中,也有部分目標設置偏高,師生堂交流效果不如預想的好;主要在后半部分的堂練習,為了抓基礎知識,運用了幾個材料解析,篇幅較長,致使練習內容顯得較多,難度加大造成堂時間不夠,學生的活動興趣不高,無法完成教學目標。這再次教育我,在以后的類似程中,對于初中學生,還是應該把問題的設置感性化一些,不能把理性培養目標設置得過多、過高,揠苗助長。
這節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學不僅僅要求教師有真正希望學生好的良心,更要求教師要有讓學生好起的方法,教學中對學生的定位很重要,低估或者高估學生能力都是會得不償失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48163.html
相關閱讀:辛亥革命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社區歷史小調查
思想文化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