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第一課時
收復新疆?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國新疆和殘酷剝削、壓迫新疆人民;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敗阿古柏,收復新疆的史實。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敗阿古柏,收復新疆?”“如何評價左宗棠”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全面、客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都會得到人民的支持。
收復新疆?重點難點
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本課的重點。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我國的西北大門,它的得失不僅關系到我國的主權,更維系著國家的安全。左宗棠力主收復新疆,得到朝野愛國者的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擁護。
講清收復伊犁的重要性與付出代價的必要性是本課的難點。用一大塊土地和大量的賠款去換取一座山城,有沒有必要?學生可能無法理解、無法接受。時必須講清楚:當時俄強清弱,要收回伊犁,沒有付出一定的代價是不可能。而伊犁是新疆的大門,沒有收復伊犁等于沒有收復新疆,國家安全仍然沒有保障。所以,伊犁比那塊土地、那些賠款更為重要。
收復新疆?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學會借助其他學科知識進行立體思維方法。
2.這一課牽涉到斗爭策略,要指導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斗爭策略,懂得外交斗爭必須有武力做后盾,才有可能取得勝利。
3.指導學生學會有所失才會有所得,懂得高瞻遠矚,用全局的眼光來分析、解決問題。
4.指導學生懂得:在封建社會,所有的愛國大臣、愛國將領都有兩面性,既反人民,又反侵略,應該客觀、公正的評價他們。
收復新疆?教法建議
1.出示中國填充地圖,讓學生找出新疆的方位,并提問“新疆占我國領土的百分之幾?”再利用“動腦筋”讓學生思考回答“為什么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一是進行學科滲透,二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讓學生了解新疆的重要性。
2.引導學生回顧這時期我國邊疆危機的情況,從此直接導入新課。
3.講述“阿古柏侵占新疆”一目,可結合地理知識,提問“蘇聯瓦解產生幾個國家?”再提問“浩罕國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讓學生了解浩罕國的由來,又明確它的地理位置。為后面的學習確立時空概念。
4.結合《新疆地圖》或電腦課件,教師邊演示邊用簡練的語言,敘述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過程;蜃寣W生自制課件,自己演示,自己講解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過程,并描述阿古柏如何殘酷剝削和壓迫新疆各族人民,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
5.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小字部分,指出沙俄、英國無視中國的主權,公然承認并支持阿古柏的偽政權,俄國還直接出兵占領新疆的伊犁地區。其罪惡目的,是企圖分裂中國領土。
6.“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本課的重點?烧n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李鴻章和左宗棠的資料和主張,上課時讓學生分成“李鴻章派”和“左宗棠派”就“海防”與“塞防”(指西北防務)孰重孰輕展開爭論。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加深學生對左宗棠主張收復新疆正確性的理解。
7.可設問:“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敗阿古柏,收復新疆 ?”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8.再設問“左宗棠在打敗阿古柏后,為什么不乘勝收復伊犁,而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同時又設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紀澤的外交斗爭?”培養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斗爭策略。
9.引導學生思考“中國用一塊土地,大量的賠款換取伊犁值不值得?”培養學生高瞻遠矚,用全局的眼光來分析問題。
10.講完上述內容后,可提問“結合以前學習的內容,你怎樣評價左宗棠?”即可鞏固舊知識,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又可以培養學生全面評價重要歷史人物的能力。
問題探究
動腦筋
想一想,為什么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歷代中央政府從沒有放棄對新疆的管理。
練一練
活動與探究
1.比一比:分小組討論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意義,然后選出一位代表在班上把本組的意見談一談,看哪個小組總結得好。
讓同學們自由發揮。
2.制表:回顧學過的內容,用表來反映沙皇俄國對我國的侵略。

相關知識?阿古柏
阿古柏(1825?1877年),中亞浩罕國人,軍隊的帕廈(總司令)。1864年,新疆各族人民舉行反清起義,占領大部分地區,但領導權被封建主掌握,出現許多割據政權,互相攻伐。1865年,南疆封建主金相印向浩罕國求援。這時阿古柏在國內爭權斗爭中失利,便被國王派往支援,他便乘機侵入新疆,占喀什噶爾、疏勒、和闐、葉爾羌等地。1867年其勢力到達喀嗽沙爾及庫爾勒一帶。接著阿古柏仿照中亞汗國制度,建立哲德沙爾國(意為七城汗國),自立為“汗”。1870年繼續向北發展,陷烏魯木齊等地,幾乎占有新疆全境。
阿古柏盤踞新疆期間,曾得到沙俄和英國支持。阿古柏也為英俄肢解中國的侵略政策服務,成為“一仆二主”的走狗。1872年、1874年阿古柏先后與俄、英訂立“條約”:英俄承認阿古柏政權,給以金錢武器援助,阿古柏則給他們以通商、設立領事、低額關稅等特權。英國為了排擠俄國勢力,加強對阿古柏的援助,使阿古柏越來越依靠于英國。俄國更在1871年乘機出兵侵占伊犁。
阿古柏統治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受到殘暴的奴役和掠奪,生活極度貧困,甚至出現買賣奴隸的歷史倒退現象,激起各族人民的仇恨。1876年3月,左宗棠率三路大軍入疆,次年5月阿古柏兵敗于庫爾勒,服毒自殺(一說被部下殺死)。
曾紀澤與中俄伊犁交涉
曾紀澤(1839?1890年),湖南湘鄉人,字?剛,曾國藩之長子。1878年出使英法。1878?1879年崇厚在俄京交涉伊犁問題,擅訂《里瓦吉亞條約》,出賣大量西北土地,清政府認為“流弊甚大”,拒絕批準,并將崇厚革職治罪。1880年2月,清廷任命曾紀澤赴俄京重開談判。沙俄政府態度蠻橫,堅持無理要求,曾紀澤據理力爭,談判很艱苦。左宗棠在國內組織抗俄司令部,表示堅決支持曾紀澤的斗爭。1881年2月24日,雙方訂立了中俄《改訂條約》(又稱《中俄伊犁條約》)20款。主要內容:①俄將特克斯河一帶地方和伊犁九城歸還中國,中國把霍爾果斯湖以西大片土地割讓俄國;②沙俄勒索900萬盧布,作為俄國商民“撫恤費”及俄占伊犁期間的“代守費”;③允許俄國在伊犁、塔爾巴哈臺、喀什噶爾等地通商,開辟新疆至嘉峪關陸路貿易,并在嘉峪關、吐魯番設立領事館;④重勘塔爾巴哈臺、喀什噶爾兩處中、俄邊界。
同《里瓦吉亞條約》相比,《改訂條約》部分條款對中國的損害減少些,主要交還了特克斯河流域二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但從根本上說,它們都是沙俄破壞我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的不平等條約。
第二課時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為什么叫甲午中日戰爭;黃海海戰;旅順陷落;威海衛潰敗。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英雄事跡。
在教師幫助下,讓學生講一講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的英雄事跡,從而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從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并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戰爭。在戰斗中,以鄧世昌等為代表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反侵略斗爭,他們是甲午戰爭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決策集團的妥協退讓和軍備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中日《馬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戰爭?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黃海大戰。講述黃海大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沉著應戰直至艦沉與全體將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本課的另一個重點是《馬關條約》簽定的情況和內容。通過講述《馬關條約》的簽定的情況和內容,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貪婪、殘暴和清政府腐敗無能的賣國罪行。
本課的難點是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中國失敗的原因和《馬關條約》影響。
甲午中日戰爭?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查閱有關歷史資料,幫助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加深對有關內容的理解。
2.通過指導學生對《馬關條約》和《南京條約》內容的比較分析,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甲午中日戰爭?教法建議
1.在導入新課時,老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導言以渲染氣氛:“同學們,中華民族既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同時又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在近代歷史的恥辱柱上,銘刻著多少炎黃子孫的血淚,記載著多少殘酷的史實。哪一樁哪一件不發人深思、催人奮進?哪一字哪一句不啟人蒙昧、動人心魄呢?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戰爭的歷史時期,去體味民族的血淚和興衰、去回顧慘痛的經驗和教訓。今天,我們學習第4課甲午中日戰爭。”這段導言一開始就制造了濃重的氣氛,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學的發展而發展,兩句設問,既是對前課作了小結,也給下文作了鋪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黃海大戰一目是本課的重點,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和戰爭的名稱為甲午中日戰爭。二是黃海大戰的經過。三是黃海大戰的結果。可以先由老師放映影片《甲午風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讓課前準備好故事的學生進行演講特別突出鄧世昌的事跡。老師在學生講完后進行歸納和總結。要求學生注意看有關的地圖和圖片材料。
3.黃海大戰后,李鴻章為保存自己派系的實力,命令北洋艦隊“保船避戰”,躲進威海衛軍港,不準巡海迎敵。這樣,黃海制海權為日本艦隊所控制,此后中國遭到日軍海陸兩路的夾擊。由老師簡要講述遼東半島戰役并著重講清旅順的陷落和旅順屠城,指導學生看小字部分內容。老師再講清威海衛潰敗的情況,指出威海衛一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馬關條約》一目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應依次講明以下三個問題:一是《馬關條約》簽定的時間(1895年)和雙方代表(李鴻章、伊藤博文)要求學生記憶。二是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分四點劃在書上,并要求學生理解和記憶。關于“三國干涉還遼”,可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小字,教師不必講解。三是結合《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其對中國的影響:第一、遼東半島是北洋門戶,與山東半島相合環抱渤海,南端是旅順軍港,割讓遼東半島直接威脅了京津地區的安全。臺灣省是中國沿海第一大島,包括本島、澎湖列島及其他大小島嶼七十多個,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遙遙相對,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日本占領臺灣,不僅是掠奪了資源的寶庫,而且又是侵略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二、兩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嚴重破壞了中國財政,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當時的財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萬兩。為了償付賠款,除了加緊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條件的“洋債”。這筆巨額賠款,相當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軍費,日本迅速發展成軍事帝國主義,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敵人之一。第三、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兩省的財富。第四、條約規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從此,帝國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剝削廉價勞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傊恶R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
5.1895年有人寫出這樣的對聯:“臺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弊寣W生動腦筋思考:臺灣是中國的領土,為什么“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干什么?這兩件事聯系到一起,說明什么問題?指出那拉氏、李鴻章為首的投降派茍且貪安,國難當頭還搞什么“萬壽盛典”,這一小撮人主持國家哪有不敗之理。
6.指導學生閱讀以徐驤為首的臺灣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有關材料,抨擊當今臺灣“臺獨”分子的言論。
練一練
連線搭配
1842年 《南京條約》 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
1860年 《馬關條約》 割讓烏蘇里江以東領土(包括庫頁島)
1895年 《北京條約》 割讓香港島
活動與探究
(任選)
1.比較分析: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故事會:搜集臺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故事,在班里交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82637.html

相關閱讀:思想文化
社區歷史小調查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辛亥革命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