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在1949年10月召開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會議上:( )
A.通過《共同綱領》 B.選舉了國家領導人
C.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D.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2.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第七艦隊開到臺灣海峽的主要目的是( )
A.幫助蔣介石反攻大陸 B.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臺灣
C.切斷臺灣海峽的南北交通 D.策動臺灣獨立,制造兩個中國
3.解放后的土改運動在政策上和過去有什么不同?( )
A.限制和打擊富家B.限制和打擊民族資產階級
C.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D.保存富農經濟,團結富農
4.1950—1953年的土地改革是為了( )
A.徹底摧毀土地私有制B.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C.徹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務 D.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
5 .1952年全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加49%,這主要是由于( )
A.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B.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
C.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D.農業集體化道路的起步
6.1949年至1956年我國農村經濟形式的變化趨勢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C.封建剝削制度→個體小農經濟→社會主義合作生產
D.互相組→初級社→高級社
7.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反運動①查處了一批腐敗分子 ②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數 ③抵制了資產階級的腐蝕 ④打退了不法資本家向社會主義的猖狂進攻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建國初期三大運動的共同歷史作用是( )
A.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政權 B.完成了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C.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D.實現了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9.“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的實質是( )
A.人民政府掌握經濟命脈的斗爭
B.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政權的斗爭
C.打擊投機商人,穩定物價的斗爭
D.人民內部斗爭
10.解放初期,我國社會主義國營企業資產的來源有( )
①國民政府財產 ②官僚資本 ③帝國主義在華企業 ④資本主義工商業
A.①②B.① 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來源:學科網]
11.城市工礦企業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樹立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
B.廢除不合理的生產和技術管理制度
C.提高了工人的生產積極性
D.使企業管理民主化
12.1953年,中共提出實現工業化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主要原因是( )
A.中國農業落后,缺乏勞動力B.美國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
C.缺乏建設資金D.舊中國工業基礎薄弱
13.過渡時期是指從新中國成立到( )
A.國民經濟的初步好轉B.社會主義 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計劃開始D.一屆人大召開
14.中國社會主義改造中的重要創舉是( )
A.農業合作化B.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贖買政策,實現和平過渡
D.進行三大運動
15.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確立的標志是( )
A.新中國成立B.一屆“人大”召開
C.三大改造完成D.一五計劃完成
16.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
A.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
B.引導農民和手工業個體經濟實現合作化
C.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
D.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
17. “一五”計劃方針體現出黨最主要的指導思想是( )
A.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與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相結合
B.國民經濟各部門有重點按比例協調發展
C.重視教育,培養人才
D.發展生產同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8.在“一五”計劃期間,經濟建設成就突出地體現在( )
A.工礦業B.農業C.交通D.郵電通訊
19.使南北鐵路得以貫通的是( )
A.寶成、鷹廈鐵路的建成B.武漢長江大橋的建成
C.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D.錢塘江大橋的建成
20.一屆人大最主要的內容是( )
A.確定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B.選舉了國家領導人
C.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的經驗D.制訂了憲法
21.195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1949年的《共同綱領》,在內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
A.規定的國家政體不同
B.《憲法》規定了人民的基本權力和義務
C.規定的社會形態和體現出的原則不同
D.規定的權力機關不同
22.下列關于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的論述,不正確的是( )
A.它標志著政協代行人大職權的歷史已經結束
B.它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義務
C.它標 志著社會主義在中國已經建成
D.它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在( )
①國家性質和根本制度 ②人民的權利、義務 ③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 ④是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經驗總結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中共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 ②三大改造完成 ③“一五”計劃超 額完成 ④第一次全國人大召開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
25.下列重大成就不屬于“一五”計劃建設取得的是( )
A.東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B.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誕生
C.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D.我國石油實行自給
二、材料解析題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封建社會,貪污腐敗現象十分嚴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用嚴刑峻法整頓吏治。據《草木子》和《明朝小史》記載:朱元璋規定:地方官貪污錢財六十兩以上的,斬首示眾,還剝皮充草。朱元璋在府州縣衛衙門的左面,特別建立一座廟,作為剝人的場所,被稱為 “皮場廟”。在官府公座兩旁,各懸掛一個填滿草的人皮袋,使官吏觸目驚心,知所警惕。但是貪贓枉法的行為仍然到處都有,而且日益增多。
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在人民政府“包下來”的大量舊人員中,有些堅持貪污腐化的舊作風、繼續為非作歹的人,有少數在革命歲月里經歷過槍林彈雨的干部,蛻化變質,貪污腐化。據1952年1月上旬統計,中央政府系統二十七個單位中的貪污人數有1670多人。當時中共天津地委書記劉 青山、行署專員張子善共貪污盜竊一百七十一萬六千多萬元。
對于上述貪污腐化行為,中國共 產黨開展了三反運動。毛澤東指出:“反貪污、反浪費一事 ,是全黨一件大事”,必須“當作一場大斗爭來處理”,各級領導“應把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 斗爭看作如同鎮壓反革命的斗爭一樣重大,一樣的發動廣大群眾包括民主黨派及社會各界人士去進行,一樣的大張旗鼓去進行,一樣的首長負責、親自動手、號召擔白和 檢舉!苯涍^三反運動,樹立了新社會廉潔樸素的風氣。
回答:
① 兩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現象?
② 朱元璋、新中國懲處貪污腐化的目的有何異同?
③ 為什么明初嚴厲懲處貪污犯、貪污犯卻日益增多?新中國為什么能取得三反斗爭的勝利、樹立廉潔樸素的風氣?
④ 你對當今的反腐敗斗爭持何看法?
27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從我們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們的眼睛就要向著這個城市的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绻覀冊谏a工作上無知,不能很快地學會生產工作,不能使生產事業盡可能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獲得確實的成績,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那我們就不能維持政權,我 們就會站不住腳,我們就會要失敗。
——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 ?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之際,有識之士尖銳地指出:官僚資本和帝國主義資本控制著中國的經濟命脈,實為中央經 濟上的勁敵;投機商人無孔不入,無風掀起三尺浪,中共要對付他們也非輕而易舉;私人資本主義會袖手旁觀、見機行事,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問題棘手;工 礦企業中舊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壓抑著工人的生產積極性……中央能否在城市站住腳,確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材料三:
項 目1949年1952年比1949年增長%
工農業總值466億元810億元73.8%
國民收入358億元589億元57.8%
三、問答題
28.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鞏固政權,進行了哪些重要斗爭?結果如何?
29.我國開展“一五”計劃建設的重要條件有哪些? 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結合“ 一五”期間的有關史實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附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 2.B 3.C 4.C 5.B 6.A 7.C 8.A 9.C 10.B 11.C 12.D 13.B 14.C 15.C
16.A 17.A 18.A 19.B 20.D 21.C 22.C 23.D 24.B 25.D?
二、材料解析題
26.①貪污腐化嚴重;嚴懲貪污腐化分子。?
②相同點:都出于鞏固政權的目的。?
不同點:前者是為鞏固少數剝削階級(或地主階級)的統治。后者是為了鞏固人民的政權。?
③封建剝削思想或者封建制度是產生貪污腐化的根源,在封建制度下不可能消除貪污腐化現象。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群眾同貪污腐化現象作斗爭。?
④反腐敗斗爭關系到人民政權的鞏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有黨和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反腐敗斗爭一定能取得全面勝利。?
27.①發展生產是維持政權的先決條件。符合。?
②符合實際。沒收官僚資本和建立國營經濟,嚴厲打擊投機倒把活動,進行“米棉之戰”、 “銀元之戰”等。合理調整工商業,依據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 ,調整公私關系、勞資關系和產銷關系。工礦企業中進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
③在中共領導下,國民經濟恢復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三、問答題
28.①人民解放軍繼續追殲國民黨殘余部隊,同時在新解放區進行大規模剿菲作戰,到1950 年夏,基本上消滅了在大陸的國民黨軍隊和武裝土匪。和平解放了云南、四川、西康、西藏 ,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②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 創造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③1950年至1953年春,全國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在我國消滅 了封建剝削制度,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為農業生產發展開辟了道路。④從1950年開始,中共中央開始全國規模的鎮壓反革命運動,經過1年斗爭基本上肅清了國內反革命殘 余勢力。社會秩序得到安定。⑤沒收官僚資本和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為人民政權鞏固奠 定了經濟基礎。
29.條件:①全國各級地方人民政 府建立,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②抗美援朝的勝利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③土地改革的完成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了道路。④鎮壓反革命使社會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⑤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國家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準備了條件。
成就:①工礦業成就突出,建成500多個重要項目。②農業生產也按計劃完成。③交通運輸成就很大,新建鐵路30多條;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④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得到改善。?
原因:①黨的正確領導:公布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選派優秀干部到工業路線上去,培養成為領導骨干。②國家正確的方針政策指導,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 主義改造。③中國人民高漲的勞動熱情、工人展開勞動競賽和技術革新運動;科技工作者大顯身手;各行各業大力支援工業建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0791.html
相關閱讀: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社區歷史小調查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