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把我們的血肉筑我們新的長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19課 把我們的血肉筑我們新的長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簡述七七事變的史實,說出駐盧溝橋守軍英勇抗戰的故事,知道中國全民族抗戰從此開始。
了解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
過程與方法
搜集有關中國軍民英勇抗戰、侵華日軍暴行等方面的圖片、文字資料等,學習收集歷史材料的方法。
圍繞“日軍為什么會在南京制造駭人聽聞的大屠殺” “當前在日本國內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認南京大屠殺,認為這是中國人捏造的,你是怎看的”等問題展開討論,學習討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盧溝橋事變中愛國將領和軍民英勇抗戰的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通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暴行,認識法西斯反人類、反社會的反動本質以及侵略戰爭的罪惡。
了解抗日戰爭前期,國共兩黨合作和配合作戰,推動了抗日形勢的發展,認識民族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是體會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并能用生動的語言講述
難點是讓學生通過具體史實,體會中國各階層人民是怎樣“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反擊日本侵略者的。
教學過程
課文內容主要講述我國軍民和各階層在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因此用講故事或請學生朗讀的方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導言具有激發學生想像力的作用,從磚石壘砌的長城和血肉之驅筑成的長城之間的區別講起,以引發學生的想像而導入新課。
[血戰臺兒莊]
首先,教師可以用幻燈片或地圖展示出教科書的“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形勢圖”。這幅地圖要做兩個處理:一是先掩去日軍從平津南下山東的日軍進攻箭頭,提問學生后再復原;二是日軍占領南京后,其主力方向渡江進犯淮河地區,缺少箭頭,教師可以自制。這樣,華北、華東日軍合圍徐州,把兩個占領區連成一體的作戰意圖,通過地圖顯示出來,增強了直觀效果。
其次,講血戰臺兒莊時,應充分體現講述的特點。一方面教師聲情并茂講
述血戰的情況,另一方面可把“資料與注釋”中的部分讓學生朗讀。有條件的
可放映<血戰臺兒莊)等電影片斷。這樣,學生更容易體會我國軍人的英勇頑
強、不怕犧牲、為國捐軀的精神和各階層眾志成城,一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愛
國主義精神。
[百團大戰]
讓學生在課前先一些通俗讀物,從而增加一些感性認識。講課時先請幾位同學講一講他們了解到的“百團大戰”的故事,教師總結后依順序講清三個問題,具體分析見前面的“教學內容分析”。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制作“百團大戰”的形勢圖,在圖上顯示出主要任務、反掃藹的地區。
最后利用“百團大戰主要戰績表”講述百團大戰的意義,將雙方武器裝備對比情況充實到表格中,簡單地補充一些國民黨正面戰場接連潰敗的史實到表格中并進行對比。
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抗戰是全面的抗戰,揭示戰爭的偉大力量存在于民眾之中的道理。
[眾志成城]
講述三個歷史人物,從不同角度反映出民族存亡之際國人抵御外侮的心態。大字小字結合,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法和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樣學生更能從前人的威武不屈的史實中獲取教益。
從欣賞歌曲的角度感悟冼星海為抗戰發出的怒吼,共同感受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民族之聲。用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和《奔馬》這兩幅畫,結合當時的背景,講述其中的寓意,以畫講史,以史講畫。侯德榜是致力于民族工業發展的一個科學家,對侯德榜獻身于民族工業發展的高尚情操和侯氏制堿法給予高度評價,以激勵學生學習前輩科學家的崇高品質。
重點難點
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要內容,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是本課的重點;關于中共七大的重要意義,需要結合會議召開的背景、內容去綜合理解分析,這是課文的難點。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抗日戰爭是什么時候爆發的?”再問: “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夕,中共七大召開,第一次鮮明地確立了自己的指導思想。你知道這個指導思想是什么嗎?為什么說這次大會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大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大會的召開具有什么樣的意義?為什么?”由此導人本課。
[“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指導學生教材,找出七大的主要內容,然后分析七大內容與其歷史意義之間有何因果關系,結合七大會場圖給學生朗誦陳毅在七大閉幕時寫的一首詩: “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于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作主,萬眾矚目清涼山!(七大會場中央大禮堂在延安的清涼山下)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強調幾點:(1)中共七大是在抗戰勝利前夕,國民黨企圖奪取抗戰勝利果實,中國人民面臨著黑暗和光明兩種前途和命運的形勢下召開的;(2)七大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工作上實現了高度的統一與團結{制定了統一的政治路線——人民戰爭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4630.html

相關閱讀:思想文化
辛亥革命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社區歷史小調查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