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政治、經濟各個 方面的不斷、快速的發展,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也逐步提高。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胸襟,走向世界。教師應當利用本課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可以介紹對于當今世界政治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根據現實問題設計不同的問題討論,從而增強學生辨別、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努力學習,為實現祖國繁榮富強而奮斗的堅強意志。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外交取得的成績,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開幕;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了解中共十六大的有關內容。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比較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到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外交方面一系列令人振奮的變化,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提高,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艱難外交局面形成鮮明對比。要了解 中國的外交一直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將一直奉行下去。
教學重點
中國外交的變化
教學難點
中國外交變化的原因
教學方法
影像輔助法、講解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設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導入】
(講述)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談一談在政治、經濟等不同方面,你們感受到了什么變化?
(回答)
(講述)經濟的發展,政治的完善,使得中國的綜合國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綜合國力的提高,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會議、世界貿易組織、朝核六方會談、國家領導人出訪、國際會議、國際車展……當我們打開電視,這些新聞令我們目不暇接。在21世紀之中,一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中國,正以更加開放的胸襟,走向世界。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卓有成效的外交。
【講授新課】
一、卓有成效的外交
(講述)新中國建立之初,我國的外交環境不很樂觀。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進行經濟封鎖、政治孤立,軍事包圍等等,我們國家領導人根據當時的具體環境,提出了“一邊倒”的外交策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同蘇聯等一些國家建立了平等的外交關系;同印度、緬甸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及時扭轉了會議的方向,顯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威力,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相互了解,為后來許多國家與我國建交創造了條件。在這項原則的帶領下,我國的外交取得了哪些矚目的成績?
(回答)
(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2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兩國在1972年和平建交,這些都是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這之后,通過雙邊和多邊外交活動,我國積極發展與世界各 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誰能舉出幾個典型事例呢?
(學生結合教材小字部分內容,回答)
(講述)中蘇關系的恢復、正;囆∑皆L問美國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后,開展的多邊和雙邊活動。
在新世紀之初,亞太經濟合作 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萍拣^開幕。誰能介紹一下你們對于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了解有多少?
(回答)
(出示圖片,介紹有關APEC的有關知識)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英文名稱為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亞太地區的一個主要經濟合作組織。1991年11月,中國同中國臺北和中國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目前該組織共有21個成員: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中國、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墨西哥、馬來西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秘魯、菲律賓、新加坡、中國臺北、泰國、美國、俄羅斯和越南。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亞太經合組織最高級別的會議。亞太經合組織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于1993年11月20日在美國西雅圖舉行,會議發表了《經濟展望聲明》,揭開了亞太貿易自由化和經濟技術合作的序幕。此后,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每年召開一次,在各成員間輪流舉行。
(出示圖片)在2001年10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就在中國的大都市――上海舉行。在這次大會上,國家領導人發表了重要講話。會議也通過了許多重要文件。這次大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大會,它對于我國的外交事業的發展有什么重要的意義 ?
(回答)
(講述)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于10月21日在中國上海舉行。會議的主題為:“新世紀,新挑戰:合作、參與、促進共同繁榮”。江主席主持會議并發表了題為《加強合作,共同迎接新世紀的新挑戰》的重要講話。會議通過并發表了《領導人宣言》及相關的《上海共識》等文件,發表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反恐聲明》。這是亞太地區級別最高、影響最大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和政府間論壇,也是建國以來中國承辦的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多邊國際活動。作為會議的東道主,中國為開好會議精心作了一系列的前期準備工作。中國主持的這次APEC會議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是APEC發展歷程中的一次世紀盛會,一次圓滿成功的會議,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會議涉及了經濟技術合作、環境保護、人力資源開發、消除貧困和維持社會穩定、共同反對恐怖主義等領域的合作及其它相關問題。會議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2001年APEC會議的成功為新世紀的中國外交開了一個好頭。
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講述)在1972年,中國重返聯合國,這是中國的政治地位在國際上獲得承認的開 始。改革開放的開始,使得中國的經濟獲得了很大發展,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整體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在1999年,中國終于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組織學生閱讀“小資料”的內容,讓學 生了解有關WTO的內容,以及中國與世貿之間的關系 ,播放“中國入世了”視頻,組織學生討論)我國為什么要通過艱苦的努力,去參加世界貿易組織組織的談判?
(學生討論)
(講述)據權威人士分析,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總的說來有利有 弊,但利大于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利于擴大中國的出口。其次,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中國在平等的條件下參與世界競爭,有利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第三,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作為世貿組織的正式成員將可直接參與二十一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擺脫別人制定規則,中國被動接受的不利狀況,而且參與制定規則,有利于使中國的合法權益得到反映;同時,可把國際貿易爭端交到世貿組織的仲裁機關處理,免受不公正處罰。第四,加入世貿組織,世貿組織成員中的主要貿易大國將不得不減少、取消對中國的紡織品等商品實行的不同程度的貿易歧視措施。第五,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的進口關稅將降低,有利于人民提高生活水平。
當然,加入世貿組織,也將帶來一些壓力和挑戰,如會給國內的部分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但專家們指出,這些壓力將促使企業加速技術改造,改進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總之,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加入世貿組織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必然選擇。
三、邁入新世紀
(講述)在新世紀伊始,200 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大會在新舊世紀,所以它的召開具有重要意義。這次大會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回答)
(講述)黨的十六大上,在億萬雙眼睛的期盼 中,江澤民同志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保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薄氨 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必須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力量”;“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創造精神,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新的政治宣言。
這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盛會,也是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大會把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莊嚴地寫進了黨章,載入了史冊,鑄就了我們黨歷史上又一個光輝篇章。人民大會堂里經 久不息的掌聲再次生動地證明,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奮進的大會!
前進的號 角已經吹響,新階段的目標已經確定。中華民族的所有同胞都要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投身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嶄新征程中去。
【課堂小結】
改革開放,使得中國的經濟、政治等等很多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從而提高了中國的綜合國力。綜合國力的提高,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當今的社會正在向“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發展,中國也正以它日益強大的力量,成為世界格局中重要的一極,并且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板書設計
第22課 中國走向世界
一、卓有成效的外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68861.html
相關閱讀: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社區歷史小調查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