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大進展。
2、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3、國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活動等史實為例,說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4、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
5、就業制度的變化,認識社會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就業觀念。
6、療保險制度的建立為例,說明社會保障制度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列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
2、說出我國參與了“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活動,并已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3、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4、在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上,中國的就業制度發生了變化,人們的就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為此,我國正在逐步建立醫療保險制度等社會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維護社會的穩定。
二、過程與方法:
1、讀書指導法,通過“你能說出我國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有哪些具體事例嗎”這一問題的討論,培養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以身邊的事例,以小見大來分析一些問題,如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要意義,就業制度與觀念變化的必然性,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作用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隨著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逐漸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將取得輝煌的成就。鄧小平理論是馬列主義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實際相結合而產生的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2、中央逐步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維護人民的基本利益。
3、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以開放的姿態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方法:讀書閱讀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法、講述法
學習指導方法:首先讓學生先閱讀本課,通過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在教師的貫穿指引下學習本課,最后概括綜合本課的主要內容,進而讓學生掌握本課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首先讓學生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然后提問:“我們的國家是怎樣邁向現代化的?”
進而引入課題:第14課 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進入新課,先引導學生閱讀導言,再學習第一節的內容。
二、新課:
(一)、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
在學生看完本節后,教師首先向學生解釋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等概念及民主與法制的關系。
注:法制--法律制度,法治--依法治理國家。
提問:列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主要成就,并能舉出實例。
應用:針對班級中個人的民主與遵守班規的關系,闡述班級班風建設。初步了解民主與法制的含義、關系,以及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作用。
(二)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先讓學生看完本節后,教師進而解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概念。
了解以下幾個內容(由教師講述):
1、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
要求:只要能說出國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即可(基本方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
2、國家的就業制度和人民的就業觀念發生變化。
3、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迅速。
強調:國家積極維護公民應有的社會保障權力,保障公民的基本利益。
(三)、推進建立國際新秩序
列舉事例說明:中國以開放的姿態,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關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提問討論:1、中國為什么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認清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順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2、中國為什么能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中國是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
(四)、高舉偉大的旗幟
讓學生看書后,了解“鄧小平理論”這一科學稱謂的提出和地位。
(提出:1997年,黨的十五大;地位: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1582.html
相關閱讀:辛亥革命
社區歷史小調查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思想文化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