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青年表現出來的斗爭精神是極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
通過本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學會歸納課文的方法,1919年6月前后,五四愛國運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說出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共成立的關系;學會從圖片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和建議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重點與難點
本課有四個子目,揭示了課文的主題內容: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本課的難點是對五四精神和黨誕生意義的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屬于抽象概念,對于以直觀思維為主的學生而言,較難理解。關于“五四精神”,建議以五四愛國運動過程中愛國人士的言行表現和課文圖表等史料著手,通過概括圖表史料的共同點,形成抽象概念??“五四精神”;關于“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或教師直接介紹民主革命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史實,運用比較的方法得出“開天辟地”和“煥然一新”的歷史結論。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教法建議
1.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應對本單元的內容作一概述:(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2)本單元的時間范圍:開始于1919年的五四愛國運動,結束于1935年紅軍長征的勝利。(3)本單元的主題知識:五四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國民大革命、人民軍隊的建立、紅軍長征等重大歷史事件。
2.以五四青年和黨的生日為切入點,導入本課。建議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中,激發他們探究“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動機。如設計“為什么把每年五月四日作為我國的青年節?”激發學生探究“五四愛國運動”的動機;設計“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多年了,八十多年來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最好聯系當地的標志性變化加以說明)。當時她是怎樣誕生的?”激發學生探究“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動機。
3.“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一目,應講清幾點:(1)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是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導火線;(2)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時間、地點、參加者、斗爭口號及領導者);(3)五四愛國運動的初步勝利(斗爭中心由北京轉到上海,工人階級成為斗爭的主力);(4)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說其“徹底”是指斗爭的堅決性而言的,說其“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因為,①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歷史的政治舞臺,對斗爭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②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起了重要的領導作用;③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社會主義已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
在這兩目的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觀察圖片,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歷史表象,建立歷史概念。
(1)閱讀導言和第一段小字,設問:這些內容與五四愛國運動有何聯系?
(說明這些內容是五四愛國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動腦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見問題探究)
(2)閱讀正文和第二段小字,設問:五四愛國運動中的愛國學生提出了哪些主張?五四愛國運動的性質是什么?有何重要意義?(答案見課文相應內容)
(3)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完成下表:
時間中心地點要求領導者主力結果
1919年6月前
1919年6月后
4.“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二目,應講清幾點 (1)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2)中國共產黨一大的召開(時間、地點、出席人員和會議的主要議程);(3)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中國近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
在本目的教學中,可指導學生閱讀有關中共一大的內容,完成下表:
參加者內容性質意義
然后,運用教材有關中共誕生的三則歷史材料,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1)《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示意圖》:
設問:①共產黨早期組織分布于哪些地方?(國外有東京和巴黎;國內有北京、上海、濟南、武昌、長沙、廣州等)②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了哪些地方的黨員?(上述國外和國內的黨員)
(2)參加會議的部分代表人物像:
(3)“一大”會址:
設問: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從上海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見課文小字)
三則材料間有何內在聯系?“示意圖”是中共一大召開的條件,“人物像”是中共一大的參加者,“一大會場”是中共召開的地點;三則材料均與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有關。
5.在完成上述內容的教學之后,可創設新的學習情境,進行知識鞏固。
(1)五四愛國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間有何聯系?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揭示歷史事物間的聯系,構建宏觀知識結構。五四愛國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早期組織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愛國運動中的骨干和領導,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早期組織奠定了干部基礎;所以,五四愛國運動屬于中共誕生的原因之一)
(2)如果你是一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列席者,你如何向社會報道中共一大情況;如果出一期紀念建黨八十三周年的黑板報,請你寫一篇介紹中共誕生的短文(口頭或書面),并說出你這樣寫的理由。(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新情境中解決新問題。)
(3)如何向同學解釋“五四精神”“開天辟地”“煥然一新”的含義?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學法指導
1.本課可以問題入手,通過再造歷史場景、創設新情境、充分運用圖表等歷史材料等途徑,引導學生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2.鞏固和完善已有的學習方法,如觀察圖片史料的方法、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評價歷史事物的方法等,已初步掌握的學習方法。建議在教學相應環節中,設計如“觀察圖片史料分為幾步”等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習步驟,以鞏固和完善已有的學習方法。
問題探究
動腦筋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么仍然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
當時中國綜合國力仍然很弱;北洋軍閥政府仍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帝國主義列強在華仍有許多特權;中國的社會性質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陳獨秀沒有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為什么被選為中央局書記?
因為他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中的巨大影響,并且他是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發起者之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4445.html
相關閱讀: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
思想文化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社區歷史小調查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