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
講述開國大典的史實,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簡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實。
【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第一屆中國人民協商會議、開國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識要點
掌 握
新中國建立的主要標志(施政方針、國家機構、國旗、國歌、首都、公元紀年等)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概括表達
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所題文字的歷史含義和現實意義,開國大典的盛況,祖國大陸統一的實現
對比鑒別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的異同
討論探索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的歷史意義、基本經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愛國情感
新中國是在經歷了百余年的屈辱、抗爭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來的。我們一定要熱愛祖國,把她建設得越來越繁榮富強
民族團結
新中國在維護民族團結方面做了許艱苦細致的工作,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這個大好局面是必須加以珍惜的
【學習目標】
1、了解第一屆中國人民協商會議、開國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識要點
2、閱讀資料概括表達 毛澤東為人民英雄紀念碑所題文字的歷史含義和現實意義,開國大典的盛況,祖國大陸統一的實現
3、感悟新中國是在經歷了百余年的屈辱、抗爭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來的,我們一定要熱愛祖國,把她建設得越來越繁榮富強
【學習重點】: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
【學習難點】: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對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讀書標記,思考完成下列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探討,達成共識。
1、 閱讀教材第一段歸納第一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時間、地點和內容。
2、學生觀看第2、3頁記載開國大典盛況的4幅插圖,開展“接力講述開國大典盛況”的活動。(可以按照時間、地點、人物、重要講話、慶典議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問、回答)
3、簡答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4、簡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時間和意義?
二、互動提高:這節課你有收獲嗎?和你同組的同學比一比,看誰學得更好。比一比:誰掌握的知識更多?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于 年 月在 召開。
(2) 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有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民族、人民團體代表等這說明了 ;
(3)大會的內容:
①制定《共同綱領》內容:確定了新中國的名稱、新中國的性質;《共同綱領》性質:起了 作用,
②大會選舉 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大會確定了 、 、 、 。
(4)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任命 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5)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①標志著 革命取得勝利;
②標志著中國人民 時代已結束
③中國人民是國家主人
(7) 年 月西藏以 方式解放的。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為首的代表團與中央政府談判。
三、問題大盤點:請你歸納和回憶本節所學內容,認真想一想,你還有哪些疑難問題沒有解決,說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1、我的問題:
2、我們的問題:(交流作答,請同學們相互排憂解難)
3、老師的問題:思維比拼
(1)根據第3頁“動腦筋”回答:為什么把《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
(2) 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說出碑文的三個時間的含義嗎?站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提高
1、組織學生進行第5頁“活動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2、同學們想一想:“中央解決西藏問題為什么一面向西藏進軍,一面力爭西藏和平解放?”
3、自西藏和平解放50年以來,西藏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封閉走向開放,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發生了以往任何時代都無可比擬的巨大變化。
搜集有關材料,說一說50年來西藏的巨大變化,想一想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變化,談一談你的體會。
五、鞏固歸納:
回顧本節內容,和其他同學一起歸納本節要點。
準 備 開國大典 新中國成立 西藏和平解放
政治協 時間 國際意義 時間和意義
商會議 過程 國內意義
六、能力訓練:
1.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的會議是(。
A.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B.重慶政治協商會議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2.下列選項屬于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容的是( )
①通過了《共同綱領》②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④采用公元紀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選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毛澤東 B.朱德 C.周恩來 D.劉少奇
4.新中國成立初期,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是(。
A.《共同綱領》 B.《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5.下列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
B.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
C.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力量
D.新中國的成立表明全國大陸全部解放
6.今年(2008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多少周年?( )
A.30周年 B.40周年 C.50周年 D.59周年
7、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的標志是( )
A.三大戰役 B.渡江戰役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8、2、材料分析:
(1)、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3頁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義,你能講述有關的史實嗎?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是新中國成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請結合課文相關內容回答:
(1)一屆政協會議通過的一個重要的綱領性文件是什么?除此之外,該次會議還作出了哪些重要決定?
(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哪首歌曲為國歌,為什么?
(3)在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向世界莊嚴宣告了哪些問題?新中國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歷史意義?
七、練習鞏固
1、完成作業:填充圖冊第2??3頁。
2、完成練習冊
第2課最可愛的人
【課程標準】
講述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跡,體會志愿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目標
基礎知識
了 解
中國政府派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
掌 握
黃繼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跡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獲取信息
有效利用課本插圖和《歷史地圖冊》第6頁的圖片,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大致過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歷史意義
討論探索
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他們“最可愛”之處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學習英雄熱愛祖國
志愿軍發揚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迫使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自覺擁軍加強國防
人民軍隊是戰勝國內外敵人的重要法寶,是維護新中國安全統一和開展經濟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青年人經受鍛煉和考驗的好學校
【學習重點】:抗美援朝戰爭的大致過程和志愿軍將士的動人事跡
【學習難點】: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歷史意義
【學習目標】
1、了解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美國對中國人民的挑釁;
2、掌握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的原因、時間、目的和結果;
3、理解抗美援朝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4、初步理解志愿軍戰士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認識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是為了保家衛國,支援朝鮮人民,其性質是反對侵略的正義戰爭。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對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讀書標記,思考完成下列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探討,達成共識。
1、閱讀教材第一、二段歸納抗美援朝的原因、目的、時間和司令員。
2、簡述抗美援朝的經過及結果。
3、在抗美援朝涌現出了哪些的英雄人物?他們有那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二、互動提高:
這節課你有收獲嗎?和你同組的同學比一比,看誰學得更好。比一比:誰掌握的知識更多?
(1)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以國為主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侵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一直打到中朝邊境____邊;美軍飛機入侵中國領空,轟炸掃射中國____邊境城市;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____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為了____、____,___年___月,以____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侵略者。
(2)抗美援朝過程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涌現出無數的英雄人物,他們發揚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像誓死堅守上甘嶺的鋼七連,用身軀堵住敵人機槍的____,為不暴露部隊潛伏目標而寧愿被烈火吞噬的____等等。
(3)___年__月,朝鮮戰爭的作戰雙方在簽署停戰協定,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三、問題大盤點:請你歸納和回憶本節所學內容,認真想一想,你還有哪些疑難問題沒有解決,說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1、我的問題:
2、我們的問題:(交流作答,請同學們相互排憂解難)
3、老師的問題:思維比拼
(1)《人民日報》主編鄧拓讀了軍旅作家魏巍在朝鮮戰場上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動,破例將該文登載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報紙送到中南海,毛澤東讀后立即批示“印發全軍”。這篇文章曾收入語文課本,你讀過嗎?為什么稱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談談你的感想。
(2)你能說出抗美援朝勝利的原因嗎?
(3)抗美援朝勝利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四、拓展延伸
有人認為,朝鮮戰場上,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勞師襲遠,后勤補給困難,所以遭到了失敗,你對此有何看法,說說你的理由
五、鞏固歸納
原因
時間: 司令員:
抗美援朝 經過:五戰五捷
(50?53) 結果:勝利
意義:提高了 鞏固了
六、能力訓練:
1、.抗美援朝發生在(。
A.1950年6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6月 D.1951年10月
2、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用身軀堵住敵人槍眼而犧牲的英雄是(。
A.黃繼光 B.邱少云 C.劉伯承 D.彭德懷
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是什么戰爭中的一首戰歌
A抗日戰爭 B北伐戰爭 C抗美援朝 D解放戰爭
4、1950年10月以 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
A朱德 B彭德懷 C賀龍 D劉伯承
5 、朝鮮戰爭中中國軍民,五戰五捷,并將美軍趕回 附近
A漢城 B副山 C金邊 D“三八線”
6 、黃繼光是什么戰役中的戰斗英雄
A上黨戰役 B遼沈戰役 C上甘嶺戰役 D淮海戰役
7 、遵守潛伏紀律壯烈犧牲的英雄是
A黃繼光 B邱少云 C雷鋒 D趙尚志
8 、 被譽為“最可愛的人”的是哪一個軍隊
A解放軍 B八路軍 C紅軍 D志愿軍
9、回答問題。
(1) 抗美援朝開始于_____年,結束于____年。
(2) 當時部隊的司令員是__________。
(3)當時涌現出的兩位英雄人物是_______。
(4)我們應該學習這些英雄人物的哪些優秀品質?
10、史料分析:
材料1: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
材料2:朝鮮戰爭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美軍參謀長聯席主席布萊德雷
請回答:
(1)材料1“跨過鴨綠江”的軍隊名稱是什么?這支軍隊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請舉出典型代表。
(2)哪些事件證明美國人選錯了“戰爭對手”和“地點”?
(3)“打敗美國野心狼”的標志是什么?
(六)當堂反思: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
第3課 土地改革
【課程標準】
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理解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
掌握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整理資料形成概念
收集整理課本圖片、歷史網站、文學作品、鄉土教材等課程資源中有關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
討論探索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歷史意義
情感態度價 值 觀
愛黨愛國
中國農民在兩千多年來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終于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是值得我們熱愛的
辯證唯物
土地改革的勝利作用與抗美援朝的勝利一樣,都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還為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
【學習重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學習難點】: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關系
【學習目標】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時間和主要內容;
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對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讀書標記,思考完成下列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探討,達成共識。
1、閱讀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概括土地改革的原因、起止時間和基本內容。
思考:土地改革的起止時間與抗美援朝的起止時間有什么異同?出示解放前我國土地占有情況統計表。從這份表格中我們可以得出哪樣一些結論?這樣的土地占有狀況,會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帶來什么樣的不利影響?你認為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2、簡述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二、互動提高:
這節課你有收獲嗎?和你同組的同學比一比,看誰學得更好。比一比:誰掌握的知識更多?
1、舊中國的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__________,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_______,實行農民的_____。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_____制度,_____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為_____的主人。這使_____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_____,_____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_____建設準備了條件。
三、問題大盤點:請你歸納和回憶本節所學內容,認真想一想,你還有哪些疑難問題沒有解決,說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1、我的問題:
2、我們的問題:(交流作答,請同學們相互排憂解難)
3、老師的問題:思維比拼
(1)1.在土地改革中,為什么給地主也分土地?為什么對地主和富農、中農區別對待?土改完成后,我國的土地制度發生了什么變化?“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實質是什么?
(2)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為什么要保存富農經濟?
(3)你知道現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嗎?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們現在農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嗎?他和建國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為黨和政府為 “三農”建設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嗎?
五、鞏固歸納:
土地高度集中 土地改革 歷史意義
農民無地 頒布《土地改革法》
阻礙農村經濟 基本內容 廢除、鞏固、解放、準備
和社會發展
六、能力訓練:
1、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A.《共同綱領》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憲法》
2、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底 D.1953年
3、下列選項中,屬于土地改革意義的是(。
①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農民翻了身,成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 土地改革后,農民分子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他們早出晚歸,積肥、修堤,添置耕牛和農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九萬八千多個,修堤壩二萬二千多座,修溝渠四千多公里,受益田地七百五十萬畝。遼寧全縣二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一千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糧食產量不斷增加。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000萬噸,比1949年增長26.9%。
(1)依據材料所述,說說土地改革的意義。
(2)解放后,土地改革以哪一年頒布的什么法為指導?
(六)當堂反思: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
第4課,工業化的起步
【課程標準】
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知道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教學目標
基礎
知識
了 解
“一五”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掌 握
“一五”的主要任務(從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聯系理解
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說明“一五”期間我國交通運輸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點
歸納分析
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
情感
態度
價值
觀
愛黨情感
“一五”計劃的提前超額完成,使我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證明了中共在經濟建設方面“進京趕考”的成績斐然
唯物史觀
全國人大的召開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已經基本形成
學習目標:
1、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
2、掌握“一五”計劃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并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3、認識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標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的基本形成。
學習重點:“一五”計劃的成就和作用
學習難點:制定“一五”計劃的背景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對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讀書標記,思考完成下列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探討,達成共識。
1、閱讀教材第一段歸納建國初期新中國的經濟狀況。
2、閱讀教材第二段找出“一五”計劃的的目的和基本任務及開始的時間。
3、閱讀教材第三、四段歸納“一五”計劃的主要成就和作用。
4、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哪年哪次會議頒布的什么法律?它規定了什么內容?
二、互動提高:這節課你有收獲嗎?和你同組的同學比一比,看誰學得更好。比一比:誰掌握的知識更多?
第一個五年計劃
1、時間與目的:________~________年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2、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國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3、建設成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________幫助興建的_______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業項目有一萬多個,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______地區原有的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業基地。
(5)意義:從此,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內容: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性質:這是我國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類型的憲法,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的憲法。
三、問題大盤點:請你歸納和回憶本節所學內容,認真想一想,你還有哪些疑難問題沒有解決,說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1、我的問題:
2、我們的問題:(交流作答,請同學們相互排憂解難)
3、老師的問題:思維比拼
(1)閱讀教材18頁左邊毛澤東的話和中國與印度、美國鋼和電產量的比較表,說明什么問題?為改變這種狀況,我國政府制定了什么計劃?這一計劃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
(2)“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選自毛澤東詞《水調歌頭?游泳》
(1)“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中的“ 一橋”是指?“一橋”是什么時候建成的?
(2)同一時期,在工業、交通運輸業上還取得了哪些成就?
四、拓展延伸
編制一張《“一五”計劃主要成就表》。
五、鞏固歸納:
建國初期工業落后 制定“一五”計劃,著力發展重工業 取得的成就 作用
時間和基本任務 改變工業落后,向工業化邁進
六、能力訓練:
1、毛澤東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泵珴蓶|這句話的意思是( )
A.對我國建設十分悲觀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國工業農業發展不平衡 D.我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
2、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一時期我國的政治建設最重要的成就是( )
A.選舉產生了新中國黨和政府的領導人 B.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C.確立了人民政協制度 D.頒布了《憲法》《民法通則》等法律
3、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要任務是( )
A、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農業和商業員
B、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農業和商業
C、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D、以發展重工業為主,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4、下列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中不屬于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是( )
A.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 B.建成武漢長江大橋
C.東北工業基地形成 D.大慶油田建成
5、今年我們已進入第十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你知道我國編制的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指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1953年~1957年。1950年~1954年
6、毛澤東在《水調歌頭?游泳》中描繪了“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宏偉藍圖這里的“一橋飛架”指的是
A武漢長江大橋 B南京長江大橋 C宜昌長江大橋 D黃浦大橋
7、2003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長春召開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決策會議,正式把振興東 北老工業基地列為國家發展戰略。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于
A新中國成立時期 B解放前 C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D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期
8、開始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的是
A、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我國第一輛汽車 B、東北工業基地的形成
C、“一五”計劃的完成 D、“一五”計劃開始實施
(六)當堂反思: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
七、練習鞏固:完成填充圖冊、練習冊
第5課 三大改造
課程標準
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
了解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和缺點
掌握
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創造性政策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閱讀資料聯系理解
三大改造在當時推動了我國的社會發展,迅速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過渡,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歸納分析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愛黨情感
在過渡時期中,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唯物史觀
土改消滅了地主階級,公私合營后的資產階級也多已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中國幾千年來的剝削歷史已經基本結束
教學重點 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學難點 三大改造的實質
學習目標: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結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實質和意義。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實現從新民主義到社會主義轉變。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對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讀書標記,思考完成下列問題.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探討,達成共識。
1、 首先閱讀課文標題及兩個大標題,明確對哪三大產業進行改造?
2、 閱讀第二段找出對農業手工業進行改造原因、方式及結果。
3、 閱讀第三、四段找出對資本主義工商改造形式政策及實行這種政策意義。
4、 閱讀理解三大改造意義,找出完成時間及改造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二、互動提高:
這節課你有收獲嗎?和你同組的同學比一比,看誰學得更好。比一比:誰掌握的知識更多?
農業
背景:貧苦農民缺乏生產工具、資金,難以解決水利問題難以抵御自然災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進的機械化工具。影響了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組成_________合作社,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社會主義道路。
結果: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手工業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合作社
資本主義工商業
方式:_________年起,實施__________,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
政策:_________政策。使用這種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結果: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義
到_________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① 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我國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
③ 從此,進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問題大盤點:請你歸納和回憶本節所學內容,認真想一想,你還有哪些疑難問題沒有解決,說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1、我的問題:
2、我們的問題:(交流作答,請同學們相互排憂解難)
3、老師的問題:思維比拼
①你認為三大改造當時對推動我國社會發展起了什么作用?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義在改造過程中存在什么不足?
③理解什么是公私合營和贖買政策?
四、拓展延伸
分析三大改造的實質認識三大改造是我國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深刻社會變革。
五、鞏固歸納:
學生根據自己本節課學習內容用框架形式總結本節問題
原因:
形式:
結果:
資本主義工商業 形式: 意義 政策: 結果:
六、能力訓練:
1、 選擇:
(1)關于1956年前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前的具體情況,你認為說法正確的是( )
A、農民已經能夠合理地使用耕地 B、農村已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
C、農業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D、農產品能夠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2)下列關于手工業改造的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A、 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推動了農業合作化運動 B、1955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C、1956年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手工業合作社的建立,使個體所有制成為集體所有制
(3)、我國對于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A、 租賃 B、借用C、贖買 D、沒收
(4)、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的時間和標志是( )
A、 東南沿海地區 B、東北地區 C、西北地區 D、西南地區
(5)、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
A、實行農業合作化B、建立國營經濟 C、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D、恢復國民經濟
(6)、新中國對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形式有( )
A、互助組B、供銷合作社C、生產合作社D、公私合營
2、 回答下列問題:
(1)三大改造的實質是什么?
(2)三大改造的形式有哪些?
(3)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要意義?
六、通這節課我最大收獲
我還需解決問題 。
七、練習鞏固:完成填充圖冊、練習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74703.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講學稿
思想文化
社區歷史小調查
辛亥革命
左宗堂收復新疆和甲午中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