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學年第一學期第16周九年級語導學案之議論閱讀
班級: 姓名: 學號: 組名:
學習內容學習流程
一、【應戰-學習目標】
1、通過分析議論的結構特點(一般是“總分總”)掌握議論閱讀的方法。
2、掌握①中心論點的概括與提出、②論證方法及其作用、③論證思路分析、④補充論據、⑤議論開頭段作用等重點題型的答題思路。前獨學完成二、三板塊
學習目標
二、【備戰-招兵買馬】
1、中心論點的要求:
2、概括中心論點的技巧:
3、四種論證方法包括:
4、論證方法的作用答題要求:
5、議論開頭段的作用答題要求:
6、論證思路五步法:
7、補充論據答題要求: 時:第一時
形式:20分鐘
要求:異質對學后,5、6號爬黑板。
三、【開戰-戰鼓擂響】
(一)淡 泊 ,是 一 種 智 慧 (佟晨緒)
①前不久,我回到了故鄉,見到了兒時的伙伴。大家暢所欲言,從兒時的單純有趣,到畢業前的難舍難依。更多地聊到畢業后工作的經歷,有人談及工作中的一些成績時,眉飛色舞,一臉的優越感;而也有一些人是滿腹牢騷,面對工作與生活和實際中有極大反差時,自怨自艾,滿是沮喪和失落感。
②我那時是他們忠實的聽眾,沒有表現出大起大落的心情變化。一方面,自己工作業績平平,沒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我只是盡自己的心力而努力工作,然后就是踏實地生活和學習;另一方面,自己曾有過生活的艱難和工作的磨礪,走過之后,才會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淡泊,時刻保持一顆淡泊、豁達、平靜的心,這才是大智慧!
③淡泊是“登則情滿于,觀海則意溢于海”的一種情致,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人生態度,是一種雅趣,一種樂觀,一種灑脫,是人生的一種氣韻!淡泊是從容、平和、謙卑的人生態度�,F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以為自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好高騖遠,總想能金戈鐵馬乘風破浪,或是戰天斗地壯志凌云,夢想轟轟烈烈地成就一番事業。
④然而,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英雄畢竟是少數,更不能唾手可得。從古到今,那些英雄、賢才,哪一個不是從平凡開始,經過重重磨礪,最終才能贏得輝煌的人生呢?而有一些人功成名就后,就沾沾自喜,甚至飽食終日,不思進取了,有的甚至揮霍無度,以至晚景凄涼可悲。
⑤面對成功,我們更需要從容、淡泊,就如商壇一些杰出人士,既能坦然面對事業的一次次成功,也能在失意和落敗中,總結教訓,東再起。
⑥淡泊也是一種豁達、寧靜,是人生的一種智慧�,F代快節奏的生活 ,讓很多人背負難以承載的壓力,工作、家庭、愛情中不如意十有八九,一些人面對挫折會迷離彷徨,不知所措�!奥愤b知馬力”,“疾風知勁草”,可曾明白倘若沒有“路遙”、“疾風”,怎能知道它們有多少能力 。對于挫折,我們應坦然面對,淡然處之。
⑦在現代社會中,競爭是激烈的,如果人們一味地追求心目中的“成功”,恐怕總有失落和不平衡。實際上,成功的喜悅,不在結果,而在追求的過程。因此,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中,你不妨給自己定一個前進的方向,一個遠期目標,然后腳踏實地認真工作,只要你用心工作和觀察,就會獲得人生意外的收獲。這就需要人們應該多一份人生的淡定,少一份浮華。
⑧人生的潮起潮落,人生的迷惘困惑,人生的失意痛苦,這么多的風雨,我們總要經歷,這就更需要我們擁有一份淡定。這是一個人的修養,是坦然的人生態度,是人生的積淀,是一種氣韻!(選略有改動)
1.選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3分)
2.聯系本,說說開頭①②兩段的作用 ?(3分)
3.中第④段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 ? 有什么作用 ?(3分)
4.聯系全內容,給選第⑥段補充一個事實論據,并作簡要分析。(3分)
5.結合意,請理解第⑥段“疾風知勁草”中“疾風”一詞的含義。(2分)
時:第一時
形式:群學+教師點撥
時間:20分鐘
要求:小組分工群學討論后,教師點撥明確答案,注意答題技巧。
四、【激戰-沖鋒陷陣】
(二)談影響力 (查一路)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壇人物,可以左右潮流或掌控政局,我們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響力。只是普通百姓的影響力,往往不夠顯性,或者不常在熒屏前暴露,不夠閃光和耀眼。但千萬別忽視了普通人的影響力。
②鄰國的一位農學博士20世紀80年代中國種樹,每天在中國的恩格貝種樹10小時,一直種到97歲。在他的影響下,日本有7300名志愿者到恩格貝種下樹木300萬棵,染綠黃沙4萬畝。1個人,20年,讓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跡般地冒出綠洲——這就是影響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個人不經意的行為或者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足以影響一大事。這種影響力往往是隱性的,不細心體察,你就很難發現。
④一位從沿�;氐呐笥褱蕚涞絻鹊赝顿Y,重點考察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頭擦皮鞋,擦皮鞋的一個大嬸的動作,讓他對這個城市死了心:那大嬸把他的一只鞋帶解下,擦好付了錢后再系上,一個細節瞬間讓他悟出,這個城市市民的道德水準成問題——定是有人擦好鞋后不付錢跑掉過。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車,下車前,5位司機都提示:先生,請帶好您隨身物品。最終,他把企業放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崗就業,B城的稅務部門每年也因此收到上億元的稅收,這就是一位擦鞋大嬸和幾位出租車司機的影響力。
⑤我兒子每次飯前便后都很認真地用洗手液洗手。有時候時間緊,我就試著和他商量:就不能稍微馬虎一點嗎?他很果斷地搖頭:這怎么可能,我從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養成了習慣!可想而知,這就是一位幼兒園老師的影響力。在有些人的意識中,幼兒園老師不就是帶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她們的教育足以影響一個人一生的行為習慣。(摘自2012年4月28日《湘聲報》,有刪改)
1.本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2.請簡要概括中出現的三個事實論據。(6分)
①
②
③
4.第③段“這種影響力往往是隱性的的”一句中“往往”能否刪掉?為什么?(3分)
5.第④段是怎樣證明中心論點的?請簡要分析。(4分)
時:第二時
形式:群學+教師點撥
時間:25分鐘
要求:前布置獨學完成,群學后教師點撥
歸納:重點題型的解題思路
六、【勝戰-論功行賞】
(二)財富與幸福(2011•佛市)
[美]泰勒•本•沙哈爾
①金錢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魚翅和城堡),只是一種實現目標的手段。有趣的是,我們經常搞不清楚目標和手段的區別,以犧牲幸福(目標)換取金錢(方法)。
�、谌绻褚话闵鐣L氣一樣,用金錢作為至高財富的衡量標準,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說賺錢或存錢是錯誤的,物質上的富有可以幫助個人甚至社會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錢上的保障,可以讓我們向不喜歡的工作說“不”,或是讓我們不為賬單煩惱。但是,金錢本身并沒有價值,而是因為它可以帶一些豐富的經歷。物質本身并不能給生命帶意義或是精神上的財富。
�、垩芯匡@示,財富與幸福之間的關聯其實和大眾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學家大衛•邁爾斯(David yers)和他的同事們發現,幸福與財富之間的關聯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極窮困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基本的生活條都得不到滿足。此外,還有報告指出,在過去的50年里,美國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越高,但幸福指數卻沒有什么變化。
④令人驚訝的是,許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過程中還要沮喪�!懊β当疾ㄐ汀钡娜苏J為,他們的行為可以為將帶好處,這樣想可以減少他們的負面情緒,然而一旦達到目標,發現所得到的無法使自己快樂時,他們就無法自拔了。這時,他們會充滿了絕望,因為沒有目標他們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
⑤太多成功的人有著壓力和煩惱的問題,他們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貓王、瑪麗•夢露、麗絲•泰勒、比利•好樂迪以及馬拉多納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們不開心。在成功之前他們可能也曾有不開心的日子,但他們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們就會得到幸福,而當他們達到目的時才發現,原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時,他們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質和地位可以帶永久的幸福破滅了,而陷入“現在怎么辦”的深谷。他們接著成為“虛無主義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自己帶快樂,于是就去找尋另外一些毀滅性的解除痛
⑥既然財富無法使人幸福,為何還是令我們如此癡迷呢?為什么獲得財富可以超過尋找生命的意義呢?為什么我們以物質為標準作決定時可以這么自然,而以內心為標準的時候卻這么困難呢?
�、哂靡粋€比較革命性的說法:有可能是我們的過去影響了我們。當人類還在原始時代時,更多的物質資決定我們是否可以度過下一個嚴冬或是自然災害,因此儲存成為一種習慣。至今,很多未已經相當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儲蓄。儲蓄不再是為了生存,而僅僅是為了儲蓄。我們不再為生活而儲蓄,而是為儲蓄而生活。
⑧在決定和判斷的過程中,人們通常也會將物質放在精神之前去考慮,主要原因是物質容易計算。我們習慣性地對物質作出評價,比如財富和聲望,而不是難以衡量的情緒或意義。我們所羨慕的是物質上的東西。有錢人因為他們的財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質變成了用衡量的唯一標準。學術界的人以出版量作為升職的標準。我們在每一個時期結束時會以物質上的東西衡量我們的成果,例如我們“賺了”多少。就像勞倫斯•波特(Laurence G. Boldt)在《禪宗與生活的藝術》(Zen and the Art of aking a Living)里說的:社會教我們的道理就是物質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數”得出的東西。房子的價值可以用錢的數量衡量出,而我們對家庭的愛卻不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在書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給每個人所帶的價值卻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選自《幸福的方法》,2011年出版,有刪節)
1.本論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2分)
2.第⑤段主要分析了什么?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3分)
3.補充一個論據,簡要論證第③段“幸福與財富之間的關聯性非常低”這一觀點。(3分)
4.請你具體說明第⑥至⑧段得論證思路。(4分)
時:第二時
形式:反饋檢測
時間:15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0239.html
相關閱讀:東營區二中九年級(上)語文《陳涉世家》導學案
雨說教學設計
一雙手
雨說
飛紅滴翠記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