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三年東營市初中學生學業考試
歷 史 試 題
(總分 100分 考試時間 60分鐘)
注意事項:
1.本試題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第Ⅰ卷為,50分;第Ⅱ卷為非,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座號和準考證號按要求填寫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
3.第Ⅰ卷每題選出答案后,都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ABCD)涂黑,如需改動,必須先用橡皮擦干凈,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到答題卡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域,不得超出預留范圍。
5.切記不要直接在試卷上答題。
?第Ⅰ卷 (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
1. 某同學繪制了一幅我國遠古居民生活場景的想象圖。下列內容與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頭部帶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過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燒烤食物 ④種植水稻,蒸煮米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文物是考證歷史的重要資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證商朝青銅器生產工藝高超的是
A. 半坡彩陶 B. 大汶口黑陶 C. 司母戊鼎 D. 毛公鼎
3. 商鞅變法遭到秦國守舊貴族的極力反對,主要是因為下列哪一法令的推行?
A.土地私有 B.建立縣制 C.鼓勵生產 D. 獎勵軍功
4. 右圖是我國某游覽勝地的實景照片。戰國時,它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A. 靈渠 B. 都江堰
C. 大運河 D. 永濟渠
5. 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軍事謀略在下列哪場戰役中得以施展?
A. 巨鹿之戰 B. 官渡之戰 C. 赤壁之戰 D. 淝水之戰
6. 《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 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 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 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
C. 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 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
7. 下列機構屬于清朝有效管轄新疆地區的是
A. 西域都護 B. 宣政院 C. 駐藏大臣 D. 伊犁將軍
8. 下列列強的侵華罪行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是
A. 占領香港島 B. 火燒圓明園 C. 拆毀大沽炮臺D. 屠殺旅順居民
9. 在《庚子西狩叢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庚子(1900年)之役,國家以亂民肇釁,外國連衡而入京師,兩宮微服出狩……”。這段文字敘述的是
A.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太后、皇帝喬裝外逃
B. 英法聯軍進逼北京,清朝皇帝聞訊出逃
C. 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太后、皇帝倉皇出逃
D. 義和團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10. 一位歷史學家在評論1935年的一次會議時說:“這次政治局擴大會議的召開是史無前例的,它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上一個里程碑!边@次“會議”是
A. 中共一大 B. 遵義會議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11. 右圖是為警示國人“銘記歷史”而作。下列各詩句,能準確反映這一主題的是
A. 月映華夏魂 日照乾坤輝
B. 月圓神州情 勿忘國恥恨
C. 同胞共圓月 兩岸一家親
D. 奮臂攬明月 隨手摘星辰
12. 毛澤東在《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中指出:“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軍事行動是
A. 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 B. 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
C.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D. 解放軍發動戰略大決戰
13.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各行各業中涌現出了許多英模人物。下列被譽為“兩彈元勛”的是
A. 雷鋒 B. 王進喜 C. 焦裕祿 D. 鄧稼先
14. 世界古代文明的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下列哪一文明的形成與其他三處文明的地理環境明顯不同?
A. 古希臘文明 B. 古埃及文明 C. 古中國文明 D. 古印度文明
15. 巴黎圣母院被雨果比喻為“石頭交響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下列圖片中的建筑與其特點相同的是
A B C D
16.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張舉辦以“兩個大陸相遇500年”為主題的紀念活動,以紀念
A. 哥倫布到達美洲 B. 馬可?波羅到達亞洲
C. 迪亞士到達非洲 D.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7. 世界步入近代以來,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列連線搭配不正確的一組是
A. 牛頓——力學三定律 B. 達爾文——進化論
C. 伏爾泰——啟蒙思想 D. 愛因斯坦——杠桿定律
18. 右圖是一幅反 映蘇聯經濟發展嚴重失衡的漫畫,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實施新經濟政策
B. 優先發展重工業
C. 實行農業集體化
D. 頒布新憲法
19. 1929年,一場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次經濟危機的主要特點不包括
A. 周期性特別強 B. 持續時間比較長
C. 破壞性特別大 D. 涉及范圍特別廣
20. “英國不想為捷克斯洛伐克犧牲一兵一卒,英國同意任何合理的解決辦法,只要不用武力!庇@一主張在下列哪次會議中得以體現?
A. 巴黎和會 B. 慕尼黑會議 C. 華盛頓會議 D. 雅爾塔會議
21.1948年,在運往希臘的物資上都印有以美國國旗為基礎,形狀如同盾牌般的紋章標志,正中寫有“為了歐洲的復興,由美國所援助”的標語。這一現象與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關?
A. “鐵幕”演說的發表 B. 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C. 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D. 北約組織的建立
22. 下列屬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
①蒸汽機 ②內燃機 ③克隆技術 ④互聯網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3. 有人斷言,歐洲曾是兩次世界大戰發源地,但從今天形勢看,歐洲再次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據是
A. 有美國充當世界警察 B. 發展中國家影響力增強
C. 聯合國安理會作用加強 D. 歐洲聯盟的建立
24. 下列屬于拉丁美洲人民捍衛民族主權斗爭成果的是
A. 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 B. 印巴分治
C. 納米比亞獨立 D. 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25. 2001年,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員。這是中國為順應世界哪一潮流做出的努力?
A. 經濟區域集團化 B. 經濟信息化
C. 世界多極化 D. 經濟全球化
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6題 11分, 第27題 13分, 第28題14 分, 第29題12分,共50分。
26.(11分)中國古代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哲理和智慧,澤被后人,光耀世界。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杏壇(山東曲阜孔廟) 大成殿匾額(北京孔廟)
(1)材料一中的“萬世師表”是對誰的贊譽?(1分)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貢獻?(2分)
材料二 英國學者威爾斯在《世界簡史》中談及中國盛唐時說:“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于蒙昧黑暗之中時,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2)唐朝時,對外友好往來的活躍是其“開放”、“兼收并蓄”的表現之一,試舉兩例加以證明。(4分)
材料三 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找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焦點在宋代,……中國的科技發展到宋朝,已呈巔峰狀態。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
(3)例舉宋朝“已呈巔峰狀態”的科技成就并說明其對世界文明進步所起的作用。(4分)
27.(13分)海防事關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維系著國家的命脈,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國家的興衰與榮辱,彰顯著國家的實力和尊嚴。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夫制馭外夷者,……當繕舟艦,練水師,必使中國水師可以駛樓船于海外;可以戰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國圖志》
(1)根據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張。(2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師。
——《江蘇巡撫吳元炳奏》(1874年)
(2)與材料二中吳元炳“重于水師”的奏議相對應,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陸之防,既毀于日本……“東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遼東半島藩籬盡撤!
——摘自《清史稿》
(3)根據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衛“水師”“毀于日本”具體指什么事件?(2分)由“藩籬盡撤”你會想到近代中國怎樣的海防現狀?(2分)
材料四 經過六十年建設,海軍已發展成為由水面艦艇、潛艇、航空兵、岸防和陸戰力量等組成的綜合性軍種,按照近海防御、遠海防衛的戰略要求,……著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要求,全面提高戰略威懾與反擊能力、遠海機動和近海綜合作戰能力、維護海洋權益和戰略通道能力,海軍發展成為兵種齊全、核常兼備的現代化軍種,海軍建設實現新的歷史跨越。
——摘選自建國60年閱兵式解說詞
(4)根據材料四,概括我國海軍的特點。(2分)聯系我國海軍編隊多次圓滿完成遠近海護漁護航任務以及“遼寧艦”航母正式列編的事實,你會得出什么結論?(2分)
28.(14分)歷史是一面多棱鏡,從不同角度和截面折射出時代的印記。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歌詞中的歷史印記】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1)這首歌詞創作于什么時期?(1分)作者是誰?(1分)
[報刊中的歷史印記]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和《解放軍報》發表題為《學好文件抓住綱》的社論!赋觥胺彩敲飨鞒龅臎Q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方針。
——摘自《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
(2)根據以上材料指出,“文革”結束后,在思想路線方面存在什么問題?(2分)這一問題是怎樣解決的?(2分)
票證A 票證B
(3) 從票證A的使用和廢止到票證B的出現,反映了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w
[圖片中的歷史印記]
圖1 圖2
(4)請圍繞以上兩幅圖片,提煉一個主題并對該主題作簡要說明。(6分)
29.(12分)從17世紀到19世紀,通過革命或改革,歐洲主要國家資本主義制度得以確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利!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件?(2分)這一法律文件的頒布,使英國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2分)
材料二 我拯救了瀕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從廢墟上扶了起來,并把它光輝燦爛地展現給世界。在法國、在歐洲,我注入了新思想;這些新思想是不會消失的。
——拿破侖《給兒子的遺訓》
(2)根據材料二指出,拿破侖為拯救“瀕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輝燦爛地展現給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材料三
俄國解放農奴后,民眾向沙皇歡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8278.html
相關閱讀: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