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南昌市2013年中考歷史試題(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江西省南昌市2013年中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
歷史試卷
一、(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請將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題卷的相應位置。)
1.它是贛江匯入鄱陽湖的口岸。在古代,它是江西四大鎮之一,是水運的大碼頭,木材、大米的集散地,百貨進出南昌的中轉站。這里的“它”是指
A.吳城鎮   。.李家渡   。.文港鎮    D.武陽渡
2.某班要以“我愛南昌”為主題出一期板報,下表是小蘭同學為本期板報準備的材料,因為粗心,她對表中一位人物的介紹出現錯誤,請幫她把錯誤項找出來
人 物頭 銜主要事跡與成就
A汪大淵航海家、旅行家出海遠航,到達澳洲;著《島夷志略》
B胡先?植物學家出任國立中正大學校長;中國植物分類學奠基人
C梅汝?法學家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著《東京審判》
D黃秋園畫家代表作有《風雨同舟圖》;著《中國傳統畫技法》
3.在一次專題學習中,李軍同學將該歷史事件的意義和地位概述為:它用血與火的語言,宣告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堅持革命的決心;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起一面革命武裝斗爭的旗幟;它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如果需要你再補充內容,你認為下列最合適的是
A.它是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它是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C.它是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它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
4.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條約是
A.《南京條約》 。.《馬關條約》 。.《辛丑條約》  D.《九國公約》
5.改革勢必觸動部分人的利益,難免遭遇阻力,困難重重。戊戌變法中有一項改革措施涉及“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的榮譽和進身之道。該措施是
A.獎勵發明  B.廢除八股 。.精減機構 。.裁汰冗員
6.1939年1月,國民黨江西省黨部、省政府由南昌遷到吉安,幾個月后遷到泰和,1945年初遷至寧都。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國民黨江西省黨部、省政府這幾次輾轉遷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國民黨軍隊圍剿紅軍
C.侵華日軍步步進逼    D.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
7.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圖案,不同時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時代的痕跡。根據所學知識判斷,右圖所示火花屬于下列哪一時期的歷史遺存
A.抗日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
C.大躍進時期    。.文化大革命時期
8.它是一個光輝的起點,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嚴重的挫折中重新奮起,帶領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新的偉大革命,“社會主義中國將在這場新的革命中逐步告別貧窮和落后,走向繁榮和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边@里所說的“它”是指
A.遵義會議 。.新中國成立  C.十一屆三中全會 。.經濟特區的建立
9.1973年,他培育出的“秈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授予他“糧食安全保障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授予他“拯救世界饑餓獎”。他是
A.鄧小平   。.焦裕祿   。.鄧稼先   。.袁隆平
10.當中國出現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時候,那里也透射出歐洲第一縷文明的曙光;當東方誕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時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A.古埃及   。.古希臘   。.古羅馬   。.古印度
11.如右是某文物的圖片(局部)。對該文物上的文字進行解讀、研究可以了解
A.古巴比倫奴隸制度概貌
B.古印度種姓制度的影響
C.歐洲封建等級制的形成
D.阿拉伯人對世界的貢獻
12.九(1)班同學在某次探究性學習中形成了以下結論:
它充分體現了資本原始積累的血腥性;它客觀上促進了新大陸的開發;它把災難帶給了非洲這片古老的大陸,部族之間戰爭被挑起,上億人口被掠奪。
據此可知,他們探究的是
A.新航路開辟    B.三角貿易   。.世界市場形成    D.美國內戰
13.“1800年,大約五分之一的英國人口居住在城鎮,城鎮規模大約1萬多人。而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龐大的鄉村社會被城市化了,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這則材料最適合用來說明
A.啟蒙運動的意義     。.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C.工業革命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
14.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截圖屬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示意圖的是
     
   。痢       。隆        。谩       。
15.“五年計劃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尤其是因為同一時期西方經濟的崩潰。社會主義不再是空想家的夢,它是發展中的事業。美國新聞記者林肯?斯蒂芬斯從蘇聯回國后聲明:‘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虼,原先的懷疑態度轉變為真正的興趣,有時轉變為模仿。”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的這段話主要說明
A.新經濟政策的成就   。.蘇聯經濟體制的影響
C.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經濟危機出現的原因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3分,第17題4分,第18題8分,共15分)
16.(3分)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如果把1913年進口洋紗數量指數定為100,那么,1914-1916年則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為59.2。這一時期,中國的出口值卻保持著增長的良好勢頭,1919年中國的出口值比1913年凈增了56%。1903-1908年,中國平均每年注冊的工廠為21.1家。而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冊工廠就有41.3家,1916-1920年更達到年均124.6家。
——高中歷史必修二
以上材料主要說明了什么?(1分)試分析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2分)
17.(4分)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人類把自己用才華和智慧創造的一切幾乎都視為上帝的恩典。
——阿爾貝蒂《自畫像》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貴!在才能上多么無限!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材料三 《獨立宣言》指出一切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權,人民有變更或廢除舊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權利。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人們思想認識發生了怎樣的變化?(1分)材料三闡述了啟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張?(2分)
(2)結合材料二或材料三,簡述思想解放運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1分)
18.(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約定的和平】
材料一 但是,這并不是永久的勝利,克里孟梭說:“這是一個各自保持警惕的和平,是一個手扶劍柄簽訂的和平,是一個雖已簽字但并未真正實現的和平……”威爾遜更是一針見血:“我們不久就會看到一場新的世界沖突,這場沖突的結果將不再是一場戰爭,而是整個世界的大災難!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國崛起》系列叢書《法國》
材料二 1938年,一個叫張伯倫的老人得意地揮舞著一紙協定,向他的人民宣布“我帶來了我們時代的和平”。但事實上……協定加快了世界大戰的步伐。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國崛起》系列叢書《德國》
(1)材料一所述“和平”是通過哪次國際會議上搭建起來的?(1分)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克里孟梭的評論有何依據。(1分)
(2)材料二所述“協定”是在哪次會議上簽訂的?(1分)為什么說“協定加快了世界大戰的步伐”?(1分)
【打出的和平】
材料三 戰爭的勝利,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使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包括美、蘇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感到必須重新估計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分量。中國的東北邊疆得到鞏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獲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
(3)材料三所述“戰爭”指的是哪場戰爭?(1分)概述這場戰爭結束后的4、5年內,我國在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1分)
【持久的和平】
(4)“持久和平”是“世界夢”的重要內容,實現這一夢想離不開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努力。試運用所學知識論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實現。(2分)
參考答案
一、(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A 2.C 3.A 4.A 5.B 6.C 7.D 8.C 9.D 10.B 11.A 12.B 13.C 14.A 15.B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3分,第17題4分,第18題8分,共15分)
16.說明1913-1920年間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迅速,出現“短暫的春天”。(1分)辛亥革命的鼓舞(答到“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推動”或“民眾與社會的支持”亦可);(1分)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對中國的掠奪。(1分)
17.(1)由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意思相近即可,2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每點1分,滿分2分。)
(2)若結合材料二:文藝復興促進了人性的覺醒,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或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到來做了精神上的準備)。(1分)
若結合材料三: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做了思想輿論準備。(1分)
18.
(1)巴黎和會。(1分)會議建立起的凡爾賽體系掩藏著復雜的矛盾。(意思相近即可,1分)
(2)慕尼黑會議。(1分)“協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實際上縱容了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分)
(3)抗美援朝戰爭。(1分)“一五”計劃提前超額完成;(1分)
(4)所運用的歷史知識或史實能說明論點,1分;理由充分,表述清晰,1分。
例如:20世紀50年代,中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1分)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強大了意味著愛好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強大了。(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58442.html

相關閱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