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氧氣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本章內容涉及的主題:
身邊的化學物質:氧氣的主要性質和用途;氧氣的制法。
物質構成的奧秘:元素;元素符號及其意義;元素的簡單分類;認識元素與人類的關系;元素周期表。
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合反應;氧化反應;分解反應;催化劑。 化學與社會發展: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的條件及滅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學 探 究: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簡單方法;催化劑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復習的目的要求】
1.知道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了解)認識氧氣能跟許多物質發生氧化反應(理解)知道氧氣的主要用途,并能說出用途與性質的關系(了解)
2.能正確書寫碳、鐵、石蠟等物質跟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能說出這些反應的實驗現象,能說出這些反應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了解)。
3.能用氧氣的性質解釋和說明某些現象(應用)
4.知道氧化反應初步概念,能根據氧化反應初步概念說出常見反應是否氧化反應(了解)認識什么是化合反應,能識別具體反應是否化合反應(理解)
5.能說出催化劑的定義(了解),認識催化劑的重要作用(理解)6.初步學習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方法,了解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理解)。
7.初步學習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方法,了解實驗室用高錳酸鉀、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初步學習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理解)。8.認識什么是分解反應,能識別具體反應是否分解反應(理解)9.知道工業用空氣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10.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環(了解)。11.懂得什么是燃燒,什么是緩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認識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條件(理解)。12.知道燃燒、緩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產中的重要意義和危害(了解)。
13.知道什么是著火點,不同的可燃物著火點不同(了解)。
14.懂得滅火、防火的原理和措施(理解)。
15.知道什么是爆炸(了解),認識爆炸的條件、防范爆炸的措施(理解)。
16.知道爆炸的利與弊(了解)。了解一些常見的易燃易爆品使用安全知識。
17.知道元素概念的含義(了解),初步認識元素與人類的密切關系(理解)。
18.記住幾種常見元素在自然界里含量的排序(了解)。
19.記住并會書寫常見的元素名稱和符號,能說出元素符號的意義(了解)。
20.知道元素的簡單分類(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元素),能說出常見的具體元素屬于哪類元素(了解)。
21.能根據原子序數(核電荷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了解)。
22.能運用元素概念認識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能根據物質的元素組成識別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理解)。[來源:學&科&網Z&X&X&K]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概念
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分解反應
物質燃燒條件及探究活動
滅火原理和方法,防爆措施
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號及意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
難點 不同物質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原理的比較;氧化反應與化合反應的區別與聯系
對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反應催化作用和催化劑概念的理解。
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裝置原理
著火點,燃燒、緩慢氧化、自燃的聯系與區別
滅火方法的確定
元素概念的建立
【知識網絡】

教學方法
1.物理性質主要有學生自行歸納總結;
2.化學性質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及回憶已學的實驗來歸納
3.對于實驗室制法,主要通過探究、對比,從而找出不同點加深印象

4.氧氣的用途主要是知識性的介紹

教學儀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基礎知識總結:
一、認識氧氣(Oxygen)的性質
1.物理性質:
(1)色、味、態: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于空氣;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于水
(4)三態變化:降溫后,氧氣可以變為淡藍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問題:有什么事實可以證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氣?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存的。
2.化學性質: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黑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文字表達式:碳(C)+ 氧氣(O2)點燃??→二氧化碳(CO2)
在空氣中的燃燒情況:木炭紅熱,無煙、無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介紹鋁箔在氧氣中可以燃燒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鐵絲熔成小球,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文字表達式:鐵(Fe) + 氧氣(O2)點燃??→四氧化三鐵(Fe3O4)
注意事項: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
在空氣中加熱情況:持續加熱發紅,離火后變冷。
(3)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白色固體)
實驗現象:比空氣中燃燒劇烈,發出白光,集氣瓶內壁出現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產生。
文字表達式:石蠟+ 氧氣(O2)點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
空氣中燃燒情況:燃燒產生黃色火焰,放熱,稍有黑煙。
(4)鎂帶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熱,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文字表達式:鎂(Mg) + 氧氣(O2)點燃??→ 氧化鎂(MgO)
(5)銅絲在空氣中灼燒(紅色固體)
實驗現象:加熱后,銅絲紅熱,冷卻后,在銅絲表面出現一層黑色物質。
文字表達式:銅(Cu) + 氧氣(O2)加熱??→ 氧化銅(CuO)
(6)紅磷在氧氣中的燃燒(暗紅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煙
文字表達式:磷(P)+ 氧氣(O2)點燃??→ 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氣中燃燒情況:黃白色火焰,放熱,有大量白煙
(7)其他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某些物質在一些條件下,與氧氣發生緩慢的氧化反應,成為緩慢氧化。
如:動植物新陳代謝,金屬的銹蝕,食物的腐爛等等。
結論:
(1)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反應。在這些反應中,氧氣提供氧,稱為氧化反應。氧氣便是常見的氧化劑;
(2)物質在純氧氣中燃燒程度比空氣中燃燒要劇烈。說明物質燃燒程度,與氧氣的濃度大小成正比;
(3)物質燃燒時有的有火焰,有的會發光,有的會冒煙。一般來說,氣體燃燒會有火焰產生,固體直接燃燒,產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體,一般都會產生煙,即固體小顆粒;
(4)物質與氧氣反應不一定是燃燒現象,如緩慢氧化。
二、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燒:煉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劑
介紹:
(1)一般情況下,我們呼吸使用空氣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純氧氣對人體有害,吸入純氧氣會損害肺的上皮層。吸入100%的揚棄,只需幾天就會發生肺氧氣中毒。一般醫院中的氧氣只是大于40%;
(2)用氦氣代替氮氣與氧氣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氣”。人造空氣用于代替空氣供深海潛水員呼吸。因為用空氣供潛水員呼吸時,在壓強較大的深海里,會有較多的氮氣溶解在潛水員的血液里,當潛水員從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氣將成為氣泡釋放出來,大量氣泡會阻塞微血管,引起病變。
制取氧氣
1.自然界氧氣的獲得:主要是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葡萄糖 + 氧氣
2.工業制法(分離液態空氣法)
(1)具體過程

(2)注意:該過程是物理變化
3.實驗室制法
(1)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a. 實驗原理:高錳酸鉀(KMnO4)加熱??→ 錳酸鉀(K2MnO4)+ 二氧化錳(MnO2)+氧氣(O2)
b. 注意事項:
a). 試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試管底部破裂。
b). 導氣管伸入發生裝置內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產生的氣體排出。
c). 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氣管,污染制取的氣體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氣管要伸入接近集氣瓶底部:有利于集氣瓶內空氣排出,使收集的氣體更純。
e). 實驗結束后,先將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后熄滅酒精燈: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試管。
c. 實驗步驟:
a). 儀器組裝:先下后上,從左到右的順序。
b). 氣密性檢查:將導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緊握試管外壁,若水中的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證明裝置不漏氣。松開手后,導管口出現一段水柱。
c). 裝入藥品:按粉末狀固體取用的方法(藥匙或紙槽)。
d). 加熱藥品: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后在反應物部位用酒精燈外焰由前向后加熱。
e). 收集氣體:若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氣體,當氣泡均勻冒出時再收集;或向上集氣法。
f). 檢驗及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發現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用帶火星的木條靠近集氣瓶口部,木條復燃,證明已滿。
g). 儀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順序。
(2)雙氧水(過氧化氫)制取氧氣
a. 實驗原理:過氧化氫(H2O2) ????→ 水(H2O) + 氧氣(O2)
b. 注意事項:
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長頸漏斗代替,但其下端應該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
b). 導管只需略微伸入試管塞
c). 氣密性檢查:用止水夾關閉,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續下降,就說明氣密性良好。
d). 裝藥品時,先裝固體后裝液體
e). 該裝置的優點:可以控制反應的開始與結束,可以隨時添加液體。
總結:若固體(或固體+固體)加熱生成氣體,選用高錳酸鉀制氧氣裝置;
若固體+液體常溫下制取氣體,選用雙氧水制取氧氣裝置。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反應速率,但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在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
補充練習測試題
(1)從液態空氣分離氮氣和氧氣,為什么得到的是氣態氮和液態氧?
(2)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屬時,發生三種變化:乙炔在氧氣中燃燒;焊接處金屬與金屬焊條熔化、冷卻后凝固在一起;切割處的金屬在高溫下被氧氣氧化除去。這三種變化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7056.html

相關閱讀:物質的變化
燃料和熱量
物質組成的表示方法
飲用水
元素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