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國的改革?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5課 沙皇俄國的改革
遼寧省沈陽市新陽中學 路建敏
(一)目的
一、知識傳授:通過本課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時間、目的、主要內容及歷史意義。1861年改革的主要內容、性質和歷史意義。16~19世紀俄國在歐亞二洲擴張的概況。
二、思想教育: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沙俄的發展史也是不斷侵略擴張的歷史。沙俄是最富于侵略成性的國家,中國是它侵略的國家之一,啟發學生對帝國主義丑惡本質的認識。同時讓學生認識捍衛領土,維護和平的根本條件是國家的強大。
三、能力培養: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1.運用對比方法觀察歷史事件的能力。2.對復雜的史事進行簡化、概括的能力。3.用辯證的方法全面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16~19世紀俄國擴張概況。
二、教學難點:1861年改革對農民的掠奪性和歷史進步性兩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以老師啟發、講述為主,穿插學生的閱讀議論。在讀讀、講講、議議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教學儀器
投影儀《俄國在歐洲的領土擴張》等圖
板書提綱
第25課
一、彼得一世的改革
1.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稱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贂r間
、诒尘
、趦热
、芤饬x
二、1861年改革
1.背景
2.內容
3.意義
三、俄國的擴張
(二)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康熙皇帝在位時期曾與俄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同學們是否還記得這個條約簽訂的時間?(答l689年)。同一年,在俄國歷史上發生了一個重要事件,就是彼得一世開始改革。那么這次改革對俄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俄國的近代歷史又是怎樣的發展狀況?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對此將有一個概括的了解。
講授新課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莫斯科大公伊凡稱沙皇
俄羅斯封建國家是9世紀斯拉夫人建立起來的。近代沙皇俄國是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不斷兼并鄰國而逐步形成的。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稱沙皇,這件事在俄國的歷史上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從此莫斯科公國發展為沙皇俄國。沙皇俄國形成后,在其發展道路上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具有深遠影響的重大事件。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
、俦尘埃罕说靡皇栏母锴,俄國的經濟極端落后,而落后的根源是俄國盛行封建農奴制。雖然17世紀俄國也開始出現了手工工場,但是工場里主要使用農奴勞動,農奴的生產積極性不高,所以工商業的發展極其緩慢。這樣為了使俄國擺脫落后狀態,成為一個近代強國,逐漸掌握實權的年輕富于理想的沙皇彼得一世從1689年起開始推行改革。
簡介彼得一世:彼得從小酷愛軍事游戲,經常和外國僑民往來,受到西歐文化影響。他羨慕西歐的技術,曾前往英、荷等國家實地考察和學習。他遠見卓識,做事果斷。為了實現改革,他毅然處死了反對改革的皇太子。彼得一世改革能夠推行是和他具有堅強的改革意志和巨大魄力分不開的。
②改革內容(指導學生閱讀從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行學校教育和改變社會習俗五個方面掌握改革的內容)
政治方面:削弱大貴族勢力,加強沙皇的專制權力。彼得一世在改革中打破了過去按出身門第、論資排輩的貴族世襲制度。選拔和任用官員唯才是舉,使一些無能的貴族丟了官,這就削弱了大貴族勢力。
軍事方面:積極派遣青年出國留學,學習西歐的文化技術,改進軍事裝備、開辦各類軍事學校,建立和擴大海軍。
經濟方面:保護工商業發展,鼓勵商人興辦手工工場,允許他們在購買土地的同時,把該地的農民也一起買走,使工場主能擁有一批勞動者。
文化教育方面:簡化斯拉夫字母,創辦報紙,建立科學院,大力推行學校教育。當時規定,對10?15歲之間的貴族子弟實行強迫教育;未受教育的以后不準結婚等。
社會習俗方面:提倡西歐的服飾禮儀和生活方式。強迫俄國人脫下長袍、換上西歐的短裝;還強迫俄國人剪掉長胡子。(可指導學生看漫畫《彼得一世給俄國人剪胡子》)
彼得一世改革的核心是軍事、經濟兩方面。
、垡饬x
分析議論:彼得一世改革有什么重要意義?
彼得一世的改革雖然沒有觸動農奴制的基礎,未改變俄國的社會性質,但它卻增強了俄國的軍事、經濟力量,使俄國由極端落后的國家變成了一個較強大的國家。因此它推動了社會進步,同時由于軍事實力增強了,為以后沙皇的對外侵略擴張準備了條件。
彼得一世死了以后,葉卡特琳娜二世統治期間,俄國得到進一步鞏固,經濟、軍事實力增長很大。到了19世紀中期,當西歐的資本主義已得到很大發展的時候,俄國的資本主義工業也有了發展。但由于農奴制的阻礙,發展速度非常緩慢。所以在俄國實行一次廢除農奴制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于是有了俄國歷史上又一次重大改革。
二、1861年改革
1.背景19世紀中期,俄國的農奴制危機非常嚴重。一方面它嚴重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農民暴動嚴重威脅著沙皇和貴族地主的統治。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這實際是在保護貴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為首的農奴主實行的改革。正如亞歷山大二世在國務會議最后審察改革方案時說的:“諸位會深信,凡是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2.內容(指導學生閱讀,學生歸納后老師總結強調)
①“解放”農奴。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
②收取份地贖金。農民獲得“解放”時可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3.如何看待、評價1861年改革?
首先這次改革有其積極意義:1861年改革從性質上看是農奴主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可指導學生看插圖《“解放”農奴》,這幅圖描繪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農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的腳面,形象地反映了這次改革是由農奴主實施而農民只能被動地接受“恩賜”的特點)
這次改革廢除了農奴制,當農奴成為了自由人,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而收取巨額的份地贖金,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又積累了大量資金。這些都在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使俄國從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
同時,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殘余,對俄國社會后來的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為什么1861年改革又是對農民的一次掠奪呢?因為農民贖買份地的贖金,比當時的地價還高,農民取得的份地,按當時的市價,總值約6.5億盧布,而需付出的贖金卻高達9億盧布,他們后來實際付出的總共不下20億盧布。正如列寧所說的“當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
剛學了俄國歷史上第一個沙皇是誰?(答伊凡四世)正是從伊凡四世開始,俄國走向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以后俄國的歷代沙皇都推行擴張政策,野心勃勃,力圖建立一個龐大的俄羅斯帝國。
三、俄國的擴張
(指導學生從時間、概況、結果三個方面制作俄國的擴張簡表)
沙皇俄國的擴張在歐洲、亞洲兩個方面。
在歐洲:伊凡四世在位時就吞并了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控制了通向里海的航道。到了彼得一世和他的后繼者就一心想打開“朝向歐洲的窗戶”,為此彼得一世時同瑞典進行了長達21年的北方大戰,終于取得了波羅的海出海口。葉卡特琳娜二世通過對土耳其的兩次戰爭,打開了通向黑海的門戶,又伙同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指導學生看書中漫畫《魔鬼向葉卡特琳娜二世獻禮》)
在亞洲:中國是沙俄的侵略重點之一。早在17世紀中期,俄國就曾一度侵入我國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到19世紀晚期,割占了我國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中侵占我國領土最多的一個。但是中國人民歷來就有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和氣魄,當沙俄侵略者強占雅克薩和尼布楚,在兩地燒殺搶掠,無惡不做的時候,康熙帝親自組織兩次雅克薩反擊戰,給敵軍以重創,取得了重大勝利。雅克薩反擊戰的勝利除了戰爭本身具有正義性以外,清朝前期國家的強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建設一個現代化強國對維護祖國的和平統一,捍衛領土完整有重要意義。
通過一系列擴張,到20世紀初,沙俄已成為一個擁有2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地跨歐亞二洲的大帝國。
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講了三個主要問題。彼得一世的改革雖然沒有改革俄國的社會性質,但推動了社會進步,增強了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侵略擴張準備了條件。1861年改革改變了社會性質,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它廢除了農奴制,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是俄國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點。俄國在16?19世紀,通過在歐、亞二洲的擴張,由一個內陸小國變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記住的重要人物:
彼得一世 葉卡特琳娜二世 亞歷山大二世
記住的重要年代:
1689年 1861年
記住的重要名詞:
俄國1861年改革
思考:比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在俄國歷史上的影響?(引導學生從性質、意義等方面進行比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7553.html
相關閱讀:第9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學案
第1課 俄國十月革命教案
第5課 中古歐洲社會導學案
九年級歷史(上)第四單元構建文化的圣殿復習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