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第二單元自測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選擇題
1.巴黎和會協約國與戰敗國德國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不包括下列內容()。
A.德國歸還侵占法國的領土阿爾薩斯
B.允許德國保持相當規模的海軍
C.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
D.德國承認奧地利的獨立
2.下列選項中,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的是()。
A.主宰巴黎和會的歐美強國主要是英、法、美等國
B.中國代表提出取消列強在華一切特權,歸還山東主權
C.《九國公約》沒有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D.“凡爾賽體系”確立了一戰后帝國主義的新統治秩序
3.國際聯盟最先由美國提出,但最后美國卻沒參加,原因在于()。
A.國際聯盟沒有爭取和平的誠意
B.英、法拒絕美國提出的關于德國的賠款要求
C.英、法在對德國的處置上意見不統一
D.美國的霸權意圖在會上沒能得到實現
4.《凡爾賽和約》中最能反映巴黎和會性質的是()。
①嚴禁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②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③德國的海外殖民地交給國際聯盟,由英、法、比、日等國“委任統治”④德國將原屬法國的洛林和阿爾薩斯歸還給法國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
5.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
A.在歐洲的關系B.在非洲的關系
C.在中東的關系D.在西方的關系
6.華盛頓會議的召開主要是為了調整帝國主義在()。
A.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B.爭奪中國產生的矛盾
C.西亞、北非的矛盾D.歐洲的矛盾
7.《凡爾賽和約》簽訂后,法國元帥福煦曾經預言:“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边@主要是因為()。
A.帝國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矛盾仍然存在
B.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矛盾不可調和,終將激化
C.和約沒有消除大國之間的矛盾,卻種下了新的仇恨
D.德國因拒絕交付賠款釀成“魯爾危機”
8.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共同點有()。
①少數帝國主義大國操縱會議,充滿矛盾②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③會議暫時調整了列強之間的矛盾,但又埋下了新的矛盾④兩個會議都無視中國的地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以下各項,不屬于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原因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經濟的“繁榮”
B.勞動人民相對貧困,消費能力不足
C.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
D.一些金融手段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
10. 1929年美國最早出現的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因為()。
A.美國經濟對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和市場有著重大影響
B.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之間存在矛盾
C.世界聯系性加強,已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
D.資本主義各國與美國存在著債務關系
11.下列關于羅斯福新政結果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從根本上消除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B.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C.恢復了美國的經濟 D.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
12. 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克服經濟危機措施的相似之處是()。
A.加強擴軍備戰B.加強國家干預
C.實行極權主義D.堅持自由開放
13.最早建立法西斯專政的國家是()。
A.德國B.意大利C.日本D.奧匈帝國
14.希特勒納粹黨在德國勢力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A.打著民族主義的招牌 B.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C.討好軍隊并與壟斷集團勾結D.當時魏瑪政府的軟弱無能
15.日本法西斯勢力的特點是()。
A.對內獨裁,對外擴張 B.制造暗殺等恐怖事件
C.制定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D.軍部是法西斯力量的核心
二、填空題
1.一戰后,帝國主義重新確立的統治秩序被稱為。巴黎和會拒絕中國提出的有關收回德國在的主權,導致中國爆發了。
2.華盛頓會議通過的《 》,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丁返暮炗,使德國喪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
3.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最先從美國的市場爆發,導致資本主義世界工人失業人數高達萬,以最多。
4.德國納粹黨利用打擊了德國共產黨;日本軍部少壯派發動政變雖然失敗,但軍部內主張建立“ ”、加速對外侵略擴張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三、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 根據本章程所批準、制定或頒布的一切公平競爭法規、協議和執照,均需包括以下條件:
(1)雇員組織起來進行集體談判或出于互助互衛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協同一致行動時,不應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約束和壓迫。
(2)對任何雇員或要求受雇人員,均不得以必須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參加、組織或協助其自行選定的工人組織為雇傭條件。
(3)雇主應遵守經總統批準或規定的最高工時、最低工資和其他雇傭條件。
──美國《全國工業復興法》(1933年6月)
材料二 “每周增加幾美元的工資,更好地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會使我們數百萬工資收入最低的工人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能為工農業產品支付幾千億美元的實際買主!罅渴I所造成的思想混亂才是我們最沉重的負擔,它是對我們社會秩序的最嚴重的精神威脅。”
──《羅斯福選集》
材料三 “若是羅斯福沒有這些綱領,工人們在這個時期一定會采取比當時遠為進步的行動!畈欢嗫梢钥隙,他們一定會擊破兩黨制度而建立一個他們自己的政黨!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雇主和代理人”指的是誰?“雇員”又是些什么人?為什么該法律要包括這些內容?

(2)依據材料二、三,指出羅斯!度珖I復興法》的出發點是什么?對美國工人運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根據以上材料,你認為羅斯福同反對他的資本家之間是否存在根本利害沖突?他們的分歧是什么?

四、識圖題
(1)說出下面照片的主題。


(2)照片反映的歷史現象發生在什么時期?

(3)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

五、簡答題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包含了哪些尖銳矛盾?試舉例說明。分析這一體系不能長久的原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6950.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歷史(上)第四單元構建文化的圣殿復習學案
第1課 俄國十月革命教案
第5課 中古歐洲社會導學案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學案
第9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