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悟雨果和伏爾泰兩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輝。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詩化的語言。
3.了解演說詞的現場感、交流感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從作者激情的語言中領略兩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輝
2.了解伏爾泰為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
教學難點:
1.啟蒙運動在西方歷史上的重大意義。
2.伏爾泰所處的時代及思想背景。
課前準備:
1.查找雨果、伏爾泰的相關資料。
2.利用工具書正音正字。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878年的法國,拿破侖三世王朝已經推翻,建立了共和政府。作者也早已結束了19年的流亡生活。但是,德國對法的戰爭沒有停息,因為政治派別紛爭激烈。尤其對巴黎公社員的殺戮,到處彌漫著血腥!耙靶U還在,刀劍猖狂”。作者本人代表左派,同情巴黎公社,不斷受到排擠。雨果這位從伏爾泰思想汲取力量的人道主義斗士,在“教導人們走自由”的“法蘭西思想之王”伏爾泰與世長辭(1778)的一百年后,發表富有戰斗激情的演說。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1)注音:隕柩 睿 恪
(2)解詞:
隕落:星星等從高空落下。
彌留之際:病危將死的時候。
登峰造極:登上高峰,達到頂點。比喻達到了最高境界。
兼而有之:同時具有。
睿智:英明有遠見。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數量多。
恪盡職守:謹慎而恭敬地履行職責。
靈柩:已盛尸體的棺材。
媚上欺下:巴結上司,欺騙下屬。
凌駕:高出:高出(別人);壓倒(別的事物)。
惱羞成怒:因感到羞愧而發怒。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資料交流:
(1)伏爾泰:原名弗?索瓦.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他是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他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伏爾泰寫過大量文學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詩《亨利亞德》、《奧爾良少女》,悲劇《歐第伯》,喜劇《放蕩的兒子》,哲理小說《老實人》。
(2)維克多?雨果:(1802—1885),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雨果13歲開始創作。早期作品多贊成波帝王朝復和天王教會。后在進步思想啟發下,正治上轉向資產階段自由主義,并在文學上反對古典主義。他創作的《歐那尼》,以其反封建的主題和打破古典主義創作法則的藝術手法,標志著浪漫主義文學在法國的全面勝利。他的大部分作品深刻反映了十九世紀法國社會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和社會現實。1831年發表長篇歷史小說《巴黎圣母院》,通過中世紀一次巴黎貧民起義,揭露了宗教勢力和封建政權對人民的學生壓迫,鮮明地體現了雨果的善與美、美與丑的對照原則。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51年曾積極反對拿破侖第三稱帝,此后流亡國外達19年。其間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小說和政論,現實主義傾向大為增強。
(3)啟蒙運動:18世紀西方資產階級繼文藝復興之后所進行的第二次反對教會神權和封建專制的文化運動。弘揚理性、反對宗教、提倡人權。教導人們勇于反抗,追求正義。
4.本文可分三部分:
[1](1)對伏爾泰作出的貢獻進行了總體性的評價。
[2](2?12)帶領人們回顧歷史,頌揚伏爾泰在著作、思想和現實斗爭方面的豐功偉績以及非凡的人格力量。
[3](13?14)回到現實19世紀,高度贊揚伏爾泰的思想和精神,呼吁人們向他討教,并表達自己與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念。
5.體會雨果充滿激情、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并選擇幾個最能代表這種語言風格的段落自由朗讀。
三、問題探討
1.伏爾泰與黑暗勢力作斗爭的武器是什么?如何理解伏爾泰為人類文明所作的貢獻?
明確:伏爾泰用“筆”作武器。這輕如風,猛如電的“筆”實際是指伏爾泰著書立說,從事文學創作。
伏爾泰對人類的貢獻可歸納為兩大部分:一是通過著書立說和文學創作,進行思想啟蒙,“培良良知,教化人類”;二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感,為那個時代的弱勢人群爭取人權,勇敢斗爭。
2.伏爾泰的微笑表現了他哪三個方面的特點?作者為什么要突出談到伏爾泰的微笑?
明確:對權貴和壓迫者的嘲笑,表現了他面對敵人不屈不撓、堅定不移的優秀品質;對弱者和被壓迫者的微笑,表現他善良、仁慈、博愛的寬廣胸懷;微笑體現了伏爾泰諷刺幽默的戰斗風格。
作者突出談到伏爾泰的微笑,著重體現了伏爾泰的非凡人格,表現出不權勇于戰斗,同時善于戰斗,從容不迫,游刃有余。
3.雨果為什么把伏爾泰生活的時代看作是“一個新的紀元”的開始?
明確:在伏爾泰生活的時代前期,統治階級壓迫人民,而人民卻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來反抗,社會愈加昏暗腐敗。這時,許多像伏爾泰這樣的啟蒙主義思想家用自己的筆寫下了不朽的篇章,喚起了人們反抗的意識,投入到為民主自由而斗爭的自由中去。所以,雨果把伏爾泰生活的時代稱為“一個新的紀元”的開始。
4.怎樣理解“理性的最高權威”?
明確:雨果在盛贊伏爾泰的歷史功績時,說“他行使過一個職能,他完成過一項使命”,即“培育良知,教化人類”。伏爾泰究竟要教化人類的什么良知?雨果又說,從伏爾泰開始,“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將是思想”。這里所說的“良知”與“思想”,就是“理性”!袄硇浴笔菃⒚蛇\動的核心概念,是認識這場思想解放運動的意義及局限性的關鍵。正是以伏爾泰為領袖的一代啟蒙思想家,才顛覆了宗教神權與世俗王權的“不證自明”的“合法性”,要求把一切都放到人的“理性”面前審判,“人的尊嚴”真正確立起來。及至19世紀初,雨果這一代人仍然把“理性”奉為無上權威,所以他才在演說最后大聲疾呼“理性的最高權威”。
四、品味語言
1.他受到詛咒、受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
明確:“過去”象征著黑暗與邪惡,未來意味著正義與光明。伏爾泰受到過去的詛咒與未來的祝福,正反襯出他與黑暗的勢不兩立,他對世人的啟蒙碩勛。所以說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
2.我們應為這微笑感動。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明確:伏爾泰的微笑,是對憤怒情結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塵囂之后的寬怒與安詳;對權貴與壓迫者的嘲笑譏諷,是比對手站得更高的俯視、輕蔑;對弱者與被壓迫者的微笑,把迷信和丑惡照得透高,催生的平等、博愛、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3.我們感到,從今以后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將是思想。
明確:思想取代武力成為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意味著人民普遍的覺醒,再也不會盲目地臣服于權威與專制,人間的最高律令將是基于正義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這句話提示了啟蒙思想家的畢生追求與巨大貢獻。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光明從墳墓里出來!
明確:這句富有激情的生動呼告,表現出雨果與黑暗專制勢不兩立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念;同時也暗示著:長眠于墳墓中的伏爾泰,他曾經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無論曾經怎樣被黑暗湮沒,最終都將在人類歷史上大放光彩。
總結語言收獲:
(1)詩化語言。
在本文激情洋溢的語言背后,是雨果對黑暗現實與不合理制度的尖銳抨擊,對人道主義的熱切呼喚。其語言本身,則體現了對比鮮明、文采飛揚、比喻生動、渲染夸張等特點。例如,“他的搖籃映照著王朝盛世的余暉,他的靈柩投射著大深淵最初的微光!薄八艿皆{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狈鼱柼┑奈⑿Γ疤N涵有哲理的憂傷”,又“含有黎明的曙光”!凹热缓谝钩鲎酝踝,就讓光明從墳墓里出來!”
(2)口語性強,體現了現場感和交流感。
本文是一篇演講辭,口語性強,體現了講話時的現場感和交流。
用短句、問句和排偶句增加口語色彩。如,“微笑,就是伏爾泰!薄皦蛄!夠了!暴君們。!野蠻還在,好吧,讓哲學抗議。刀劍猖狂,讓文明憤然而起!薄白诮淌鞘裁矗渴遣粚捜!薄斑@是一場戰爭,是思想反對物質的戰爭,理智反對偏見的戰爭,正義反對非正義的戰爭,被壓迫反對壓迫者的戰爭,是仁慈的戰爭,溫柔的戰爭。”等等。
注意和現場交流。如,提示聽眾:“各位先生,”“先生們”,“我再說一遍”,這些提示,目中有聽眾,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鳴。
五、小結作業
1.選擇你最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查找資料,進一步認識伏爾泰和雨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8484.html
相關閱讀:飛紅滴翠記黃山
一雙手
雨說
雨說教學設計
東營區二中九年級(上)語文《陳涉世家》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