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了解歷史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包括電力的廣泛應用、發明家愛迪生和他的發明成就,汽車和飛機的發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實。
(2)通過比較電的發明前后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培養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3)通過引導思考和探究汽車的發明與使用對人們更有利還是更有害等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課本內容,調動課外學習中得到的相關知識,學會從課本內外多渠道獲取信息,學會綜合運用多種信息思考和探究問題。
(2)充分利用插圖、故事及其他資料,并結合自己已有的親身體驗,直觀感受社會歷史的變化,形成形象思維和歷史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認識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進而培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重點
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汽車和飛機的問世。
教學難點
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社會進步的理解。
教學手段
多媒體設備
相關網站
歷史教學在線 http://www.eduol.net/
中學學科網 http://www.dshistory.cn/
教學方法
運用啟發式和問題教學法,學科聯系法。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8世紀60年代人類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并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100多年后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又有一次重大飛躍。我們今天所使用的電燈照明,電話都是在這次變革中被發明出來的,我們把這次變革叫做“第二次工業革命”。
講授新課:
一、“電氣時代”的到來
1)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我們現在的家庭生活里經常使用的電器有哪些?它們有什么作用?讓學生感受到電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2)學科知識整合:請你結合物理學科的有關知識說一說電是如何發明的?它又是怎樣進入實際生產領域的?同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了解電力成為新的能源。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茖W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制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于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后,電燈、電車、電鉆、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制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3)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電力作為一種能源,比蒸汽動力具有哪些優點?”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明確電能傳遞速度快,傳輸損失小,能遠距離傳送,并按用戶需要科學分配能量等。 并引導學生結合物理學科的知識進一步了解發電機: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動機: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從而掌握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能源進入生產領域。電力取代蒸汽,進入“電氣時代”。
二、“發明大王”愛迪生
師:你知道世界上的發明大王是誰嗎?
生:愛迪生。
師:他一生中有哪些成就?
生:1879年發明的耐用炭絲燈泡。留聲機、電燈、電影攝影機、堿性電池等。
師: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我們的先人采取哪些方法照明?這些方法可能出現什么問題?
生:答略
師:誰能講講有關他的故事?
生:講述(略)
師:人們都說愛迪生是個天才,可你知道他是怎樣回答的嗎?
生: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師:你對這句話是怎樣認識的?
生:答略
讓學生感受科學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撓的科學精神。教師投影愛迪生的名言,激勵學生從現在做起,發奮學習,勇攀科學高峰。
三、 汽車和飛機的問世
1、汽車的問世
師:現在世界上有很多種汽車,你能說出一些嗎?
生:奔馳、林肯、寶馬等等。
師:你知道汽車的動力機器是什么?
生:內燃機。
師:誰能說說有關內燃機的情況?
生:19世紀80年代,卡爾本茨設計出內燃機。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
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應用技術上的一個重大成就。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國發明家卡爾?本茨提出了輕內燃發動機的設計,這種發動機以汽油為燃料。內燃機的發明,一方面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起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性變革。19世紀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出現了。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輛用汽油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896年,美國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輛四輪汽車。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開始建立汽車工業。隨后,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不斷涌現出來。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制造的飛機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預告了交通運輸新紀元的到來。另一方面,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產生。石油也像電力一樣成為一種極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開采的石油只有80萬噸,到1900年猛增至2 000萬噸。
師: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優越性?
生:歸納:①汽車有新型的動力;②汽車體積小、速度快等。
討論:汽車的大量使用給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哪些變化?
辯論:正方:汽車的發明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應該積極發展汽車工業。
反方:汽車的大量使用帶來了空氣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許多問題。因此,應該停業發展汽車工業。
教師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辯證地看待汽車工業的發展,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梢匝a充一些具體事例,以便對汽車工業的負面效應有一個直觀生動的了解。
2、飛機的發明?梢砸龑W生觀察插圖“飛艇”、“萊特兄弟制造的飛機”,增強直觀認識。引導學生回憶中國近代飛機設計師馮如在飛機研究方面的成就,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鞏固、小結:師生共同回顧本課內容,作全課小結,投影如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69463.html
相關閱讀: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學案
第5課 中古歐洲社會導學案
第9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
第1課 俄國十月革命教案
九年級歷史(上)第四單元構建文化的圣殿復習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