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翻譯右圖的標題──它的答案是:《聯合國家宣言》。
大家知道簽署國都有哪些嗎?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26個國家。想想在戰爭初期,英法為什么實行綏靖政策?美國采取了什么立場?為什么在1942年,這些國家會走到一起并聯合起來呢?戰爭初期,英法為了自身安全,想把禍水引向蘇聯,所以對德國的侵略采取了綏靖政策。結果德國吞并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之后,迅速占領法國、轟炸英國,并進攻蘇聯;意大利也加入德國一方;日本則偷襲了珍珠港。世界法西斯勢力異常猖獗,在這種情況下,被侵略的國家只有盡棄前嫌,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法西斯勢力,才能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知識網絡】
【學習探索】
1.20世紀30年代,面對德國法西斯的不斷擴張,英法采取綏靖政策,妄圖把德國侵略的矛頭引向蘇聯。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蘇、美、英等國逐漸走向了聯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呢?
2.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作為歐洲大陸強國的法國,竟然在短短六個星期內敗降,令人震驚;蘇德戰爭爆發后,面對德國法西斯的瘋狂進攻,蘇軍卻越戰越勇,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嗎?
3.2005年5月9日,來自世界各地的60多位國家元首聚集莫斯科,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那么,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呢?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B.美國改變以往的“中立”態度
C.世界人民與法西斯國家的矛盾激化
D.蘇聯參戰加強了戰爭的反法西斯性質
2.被視為蘇德戰場轉折點和二戰重要轉折點的戰役是()。
A.莫斯科保衛戰B.斯大林格勒戰役 C.柏林之戰D.阿拉曼之戰
3.英美盟軍在西線開辟第二戰場的目的是()。
A.將德軍分成兩截加以殲滅B.使德軍陷入東西兩線作戰
C.配合蘇軍展開大反攻 D.與蘇聯爭奪對法國領土的控制權
4.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
A.民族解放戰爭B.帝國主義爭霸戰爭 C.民族自衛反擊戰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5.關于法西斯德國最終失敗原因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A.戰爭末期法西斯統治失去人心B.被占領國人民的反抗
C.德國科技水平不夠發達 D.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強大
二、填空題
1.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年月 ,26個國家共同簽署了 。
2.歐洲第二戰場開辟的標志是 年 月的。
3.德國正式投降的時間是年月日;日本正式投降的時間是 年 月 日。
三、識圖題
觀察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反映的是二戰中的哪一戰役?
(2)圖上的軍人把旗幟插在哪里?
(3)簡述蘇德兩國在二戰中較量的情況。
【資料:】
蘇、美、英三國在雅爾塔會議上的協定(1945年2月11日)
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后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本作戰,其條件為:
(一)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恢復,即:
1.庫頁島及其鄰近一切島嶼須交蘇聯。
2.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須予恢復。
3.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路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蘇中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經諒解,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須征得蔣介石委員長的同意。根據斯大林大元帥的建議,美國總統將采取步驟以取得該項同意。
三大國領袖同意,蘇聯之此項要求須在擊敗日本后毫無問題地予以實現。
【思維拓展】
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下跪謝罪;1995年,德國總理科爾在以色列猶太人紀念碑下長跪不起;2006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以色列參觀大屠殺紀念館時說:“我們為那些事情滿懷羞恥,我要說對不起,因為德國當時只有少數正直的人。”與德國深刻反省自己侵略歷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卻一直歪曲和掩蓋自己的戰爭罪惡,不斷篡改歷史教科書,內閣成員也多次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
德國政府和日本政府對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態度有何不同?說明了什么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0254.html
相關閱讀:第5課 中古歐洲社會導學案
第9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學案
九年級歷史(上)第四單元構建文化的圣殿復習學案
第1課 俄國十月革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