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
1.“吾祖峻德,萬古流芳;平定荒漠,舉世稱殤。……造指南車,辨兆萬民之易方向。”這是2005年5月,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拜謁何處時的祭文
A.炎帝陵 B.黃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2.《帝國的終結》是易中天迄今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該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國帝國制度形成和滅亡的原因。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睆恼紊峡,“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A.統一度量衡、貨幣 B.焚書坑儒
C.統一文字 D.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度
3.明清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其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社會動蕩不安與民族仇殺混亂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C.經濟文化繁榮 D.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4.某學校開展愛國主義電影觀摩周活動,請你按照歷史發展進程向同學們推薦下列四部電影①《南昌起義》 ②《甲午風云》 ③《鴉片戰爭》 ④《長征》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5.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各項中屬于觀點的表述是
A.《南京條約》 B.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C.1898年百日維新 D.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
6.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近代化的核心內容是
A.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 B.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C.學習西方的生活方式 D.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
7.1905年,北京城一茶館里有四位當地居民在聊天,張三說:“我看見譚嗣同赴法場!崩钏恼f:“我參加過義和團。”王五說:“我讀過《民報》!壁w六說:“我家住在東交民巷!蹦阏J為他們中誰說了謊
A.張三 B.李四 C.王五 D.趙六
8.“為雪心頭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無一怕殺頭。痛歐賣國賊,火燒趙 家樓。鋤奸不惜死,來把中國救!辈牧纤从车倪@一歷史事件體現出的核心精神是
A.愛國主義 B.艱苦奮斗 C.開拓創新 D.樂觀主義
9.“一年半以前,中國還面臨著再次爆發大規模內戰的威脅,而現在,幾個旅行中的英國人卻感覺到,眼前這個國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團結。人們第一次發現,民意正在中國凝聚。”這段材料反映的是
A.1927年后的國內形勢 B.九一八事變后的國內形勢
C.七七事變后的國內形勢 D.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國內形勢
10.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目前我國解決“鄉愁”的基本方針是
A.武力解決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C.民族區域自治 D.“入聯公投”
11.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口號、標語、宣傳畫往往帶著強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下列口號、標語、宣傳畫應出現在
A.土地改革時期 B.抗美援朝時期 C.“大躍進”時期 D.文化大革命時期
12.有一個旅游團想去了解歐洲最古老的文明,他們的最佳旅游地應是
A.希臘 B.英國 C.法國 D.德國
1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共同點是
A.最終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B.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
C.打敗了外國的武裝干涉 D.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4.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點是
A.從和使用機器開始 B.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C.人類進入信息化時代 D.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15.右圖是1933年10月美國《名利場》雜志封面漫畫,作者的真正意圖在于
A.說明1929-1933年美國發生了經濟危機
B.諷刺經濟危機使美國受到沉重打擊
C.反映經濟危機造成了美國社會的對立
D.說明美國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16.我國至今發現的最早城址,位于
A.湖南澧縣 B.湖南長沙
C.湖南臨澧 D.湖南寧鄉
17.辛亥革命期間,在湖南率先響應武昌起義的領導人是
A.陳天華、黃興 B.焦達峰、陳作新
C.宋教仁、蔡鍔 D.黃興、宋教仁
18.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成為抗戰的前哨陣地,中日雙方在湖南進行了6次會戰,其中揭開正面戰場反攻序幕的是
A.第三次長沙會戰 B.常德會戰 C.湘西會戰 D.衡寶戰役
19.書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起于唐,盛于宋。中國四大書院中屬于湖南的有
①岳麓書院 ②白鹿洞書院 ③石鼓書院 ④嵩陽書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0.下列共和國的締造者籍貫是湖南的:①毛澤東 ②劉少奇 ③朱德 ④彭德懷 ⑤羅榮桓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1.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鬃拥乃枷胍浴叭省焙汀岸Y”為核心。
材料二: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間只許收藏秦史、醫藥、占卜、種樹的書,其他的書籍一律銷毀。秦始皇還把指責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材料三: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重視教育,在中央興辦太學,在地方興辦國學。
??川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材料四:……現代國家固然需要強調依法治國,但也要強調以德治國。法治與德治必須結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強思 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堅持德治和法治統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會才能穩定有序。
??《中國傳統德治思想的現代選擇》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說一說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張分別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實?這一史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態度,但其目的相同,他們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據材料四,請現代化治國的方略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傳統思想文化?(4分)
答:(1)政治:以德治國。思想:“仁”和“ 禮”。(2分)
(2)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2分)
(3)加強 思想控制,鞏固封建君主專制統治。(2分)
(4)法制和德治相 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4分)
22.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500年來發生過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變……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歐洲)的崛起,此轉變始于15世紀,在19世紀急劇加速;第二次轉變發生在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 ……20世紀的全球經濟、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則是現代史上第三次權力轉變,或可稱為“群雄況起”的時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亞《后美國世紀》
材料二: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跨國公司有力地促進了世紀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
??四川教育出版社《世紀歷史》九年級下冊
材料三:不論你愿意與否,全球化進程都會不斷地發展……甚至連反全球化也經歷一個“反全球化的全球化”過程。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世界”的原因。(4分)
(2)根據上述 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運動”的認識。(6分)
答:(1)確立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政策調整和制度創新(羅斯福新政);利用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世界大戰中大發戰爭財。(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4分)
(2)認識:“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和歷史發展的趨勢,有利于經濟發展與交流,要順應潮流,把握機遇;是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存在著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給世界帶來了新的挑戰,要改變不利條件,爭取建立世界經濟的新秩序。(符合題意,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共3分)
“反全球化”運動:有利于認識全球化的弊端,防止全球化不利影響的蔓延;促使國際社會正視全球 化的負 面影響,促使全球化的利益分配更趨合理;其本身就是一種全球化運動。(符合題意,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共3分)
三、(共3道小題,第23題12分,第24題14分,第25題14分,共40分。)
23.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請你用一句話概括隋唐時期最顯著的階段特征。(2分)
(2)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誰?歷史上稱她的統治是什么?(3分)
(3)簡述唐與吐蕃友好的歷史史實。(3分)
(4)唐朝對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和周邊國家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答:(1)繁榮與開放。(2分)
(2)武則天!罢䥺㈤_元,治宏貞觀”。(3分)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唐中宗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與唐朝“和同為一家”。(3分)
(4)國家強大,經濟繁榮;開明的民族政策;開放的對外政策;文化繁榮等。(答對四點即可得4分)
24.“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薄皼]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闭埥Y合有關史實回答下列問題:
(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何時召開?會上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什么?(4分)
(2)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什么?你認為當時為什么要去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4分)
答:(1)1921年7月。領導工人運動。(4分)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城市里敵人力量比較強大,農村是國民黨統治力量的薄弱地帶,敵強我弱。(4分)
(3)全民族利益(全國人民利益或國家利益)。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4分)
(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分)
25.
答:(1)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2分)
(2)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斗矤栙惡图s》,《 九國公約》。(3分)
(3)性質:一戰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二戰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2分)
政治上:發表《聯合國家宣言》成立反法西斯同盟或召開雅爾塔會議。開羅會議等;軍事上: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或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等。(2 分)
作用: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3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1254.html
相關閱讀: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