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教課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復習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第10課時 經濟和社會生活、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練習(一)
1.下列企業中,屬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是(  )
A.福州船政局 B.漢陽鐵廠 C.大生紗廠 D.湖北織布局
2.衣食住行等作為社會文化的載體,展現了時代特有的精神風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現的社會生活場景是(  )
A.報童在街上叫賣 B.汽車在馬路上穿梭 C.人們用手機相互問候 D.西裝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3.在1909年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首條鐵路通車典禮上,有代表充滿豪情地說:“筑成此路,為中國人吐氣矣!边@條鐵路是(  )
A.平漢鐵路 B.滇越鐵路 C.淞滬鐵路 D.京張鐵路
4.(2014年湖南株洲)魏源是鴉片戰爭時期的進步思想家,在他編訂的一本書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這本書的名稱是(  )
A.《四洲志》 B.《海國圖志》 C.《天演論》 D.《農政全書》
5.(2014年江蘇南京)甲午中日戰爭后,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觀點的啟蒙思想家是(  )
A.魏源 B.嚴復 C.魯迅 D.陳獨秀
6.(2014年江蘇連云港)近代中國教育的變革,是近代化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中寫道:“先生(康有為)以為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請回答:康有為對發展教育持什么態度?簡述“百日維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嚴復在《論教育與國家之關系》(1906年)中說: “此事乃吾國數千年中莫大之舉動,言其重要,直無異古者之廢封建,開阡陌。”請回答:“此事”指什么?與此同時,哪一出版機構以編印新式教科書為主,為近代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
(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規定:“從當年秋季起,國民小學的國文教科書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話國語!闭埢卮穑涸谛挛幕\動中,誰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對此,陳獨秀提出什么主張?結合“法令”內容,指出這些主張對近代教育的作用。
(4)綜合上述中國近代教育的變革歷程,你能得出哪些認識?
練習(二)
1.他以狀元的身份毅然辭官南歸,一生先后創辦了大生紗廠等多個企業,他的企業是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縮影。他是(  )
A.張之洞 B.張謇 C.詹天佑 D.嚴復
2. 914~1918年,中國民族工業迎來了“黃金時代”,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 B.民族工業的實力 C.“實業救國”思潮 D.第一次世界大戰
3.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中,涌現出張謇的大生紗廠、榮氏兄弟的福新面粉公司、范旭東的大久精鹽公司等一批民族企業。從行業上看,他們主要集中在(  )
A.農業 B.重工業 C.輕工業 D.軍事工業
4. “大清朝,改中華,人人都把小辮割!边@首民謠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
A.義和團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5.(2014年山西)下列有關中國近代史上重要歷史人物與其所作出的貢獻,搭配不正確的是(  )
A.李鴻章――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B.侯德榜――主持修建京張鐵路 C.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D.劉伯承、鄧小平――挺進大別山
6.(2014年貴州安順)侯德榜為中國近代科學作出了重要貢獻,為紀念他,曾經發行了一枚以其肖像為題材的郵票。他的最主要成就是(  )
A.設計修建錢塘江大橋 B.主持修建京張鐵路 C.發明了當時最先進的制堿法 D.研制了“兩彈一星”
7.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說:“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魏源對此三點極力推崇。這表明魏源的救國主張是(  )
A.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 B.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 C.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 D.進行資產階級改革
8.(2014年山東泰安)“它是1898年中國最轟動的出版物,介紹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提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彼(  )
A.魏源的《海國圖志》 B.侯德榜的《制堿》 C.魯迅的《狂人日記》 D.嚴復譯著的《天演論》
9.(2014年山東濱州)右圖是1998年國家郵政局發行的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北京大學的前身是(  )
A.商務印書館 B.福州船政學堂 C.江南制造總局機器學堂 D.京師大學堂
10.(2014年江蘇鹽城)在晚清,像李鴻章、袁世凱那樣的重臣均非科舉出身,另一方面像張謇中了狀元也不做官,而是經商辦實業。這反映了當時(  )
A.科舉制度不適應社會發展,不能培養實用人才 B.清政府大力發展實業C.清朝已經廢除了科舉制度 D.帝國主義操縱科舉制度
11.(2014年湖南衡陽)中國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傳入而豐富起來。以下場景不可能出現的是(  )
A.李鴻章用網絡通告《馬關條約》內容 B.清政府派大臣坐輪船出洋考察
C.南通張謇的公館夜晚電燈通明 D.蔣介石乘飛機到西安督促張學良“剿共”
12.(2014年河南)近代社會政治革新與風俗的變遷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國初年社會風尚變化的是(  )
A.披件西洋衣,穿雙西式履 B.陰陽合歷,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C.宣讀婚誓,互抉約指,攜手同歸 D.小腳一雙三寸蓮,作揖跪拜大人前
13.(2014年湖北荊門)同學們開展“中國近代交通變遷”的歷史探究學習,有兩首《詠火輪車》的竹枝詞引起了大家的興趣!拜嗠S鐵路與周旋,飛往吳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機器巧,艷傳陸地可行船!薄盎疖嚠斎者_吳淞,女伴遨游興致濃。今日司空都見慣,滬寧(滬,指上海;寧,指南京――引者注)來去也從容!
請回答:
(1)這兩首竹枝詞記述的是中國近代哪一種交通工具運行時的情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1294.html

相關閱讀: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