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我們周圍的世界正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經濟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追求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作用。
知識與能力
了解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基本特點: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仍處于“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顯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以科索沃戰爭等歷史事件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過程與方法
培養關心時事的良好習慣,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撰寫新聞評論,學會運用歷史知識、觀點來觀察和分析時事問題。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科索沃地區的民族沖突導致了科索沃危機。引導學生具體分析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插手科索沃的原因、科索沃戰爭給我們的啟示。
重點與難點
重點:世界格局新變化及其原因。
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標志著二戰后支配了國際關系達40多年的兩極格局最終結束。蘇東劇變,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伴隨舊格局的解體,世界更加動蕩不安,各種力量出現了分化、瓦解和重新組合。就當前來看,一些舊有的矛盾尚未根本解決,一些新的矛盾又在產生,整個世界呈現出一種錯綜復雜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出多極化的局面和發展趨勢。
美國企圖獨霸世界,到處插手;民族主義思潮抬頭,地區性沖突加劇,局部戰爭不斷。爭取世界和平,是當今國際社會的重大問題。
難點:本課理論性較強,初中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師應盡量從學生所知出發,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文字資料和觀看錄像資料,了解當前復雜多變的世界政治形勢和發展趨勢。
準備
教師準備:閱讀有關書籍,查找相關網站,豐富教學資源。
根據教學需要,制作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搜集整理關于期盼和平、祈禱和平、反對戰爭主題的資料并制成課件。
注意觀看時事報道并和家長探討交流,了解對當前國際局勢的看法。
--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
兩極格局結束的標志是蘇聯解體。
理解“世界格局”的概念。
“一超多強”。
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
小結。
世界形勢的基本特點: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
造成世界緊張與動蕩的原因。
美國繼續奉行霸權政策和強權政治。
以科索沃戰爭為例,進一步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總結。
學生觀察圖片,提取有效信息,引發思考和求知欲。
學生閱讀教材注解,認識到“一超多強”中所指的國家或國家集團。
學生閱讀表格,分析并回答教師所提問題。最后得出結論:西歐、日本和美國經濟競爭激烈,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學生閱讀材料,分析并回答教師所提問題。發展中國家崛起并在國際事務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師生共同總結。
學生辯論。有的同學引用數據,也有的同學出示圖片或剖析典型事件,來陳述自己的觀點。
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分析。
閱讀材料并分析。
觀看錄像。思考回答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狂轟濫炸,造成許多無辜平民的死亡,充分說明了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
說明了什么?
演示,了解科索沃戰爭的概況。
學生觀看錄像,思考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發表看法。
學生演示搜集整理的關于期盼和平、祈禱和平、反對戰爭主題的課件。
方法①:用多媒體演示。1991年至今俄、美領導人親密接觸的多幅照片。如“2002年5月25日,在普京的陪同下,美國總統布什前往位于彼得堡的俄羅斯國家紀念碑敬獻花圈,緬懷俄美兩國在二戰期間的友誼!苯處熤赋,隨著蘇聯的解體,兩極對峙的局面不復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種什么樣的世界格局呢?
方法②:2001年第21期《?望》雜志發表了題為《當今時代的主題》的文章,文中談到“進入新世紀,國際形勢跌宕起伏,復雜多變。軍事沖突、選舉風波、恐怖事件、政局劇變一連串似乎出人意料的事件將世界攪得無法安寧,也對我國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有人不禁提出疑問:和平與發展還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嗎?”我想同學們也會有這樣的疑惑,今天我們就簡單聊一聊,冷戰結束后,世界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多媒體演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前后歐洲國家國名的變更和地域的變化,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兩極格局已經崩潰這一主題。
教師解釋“世界格局”的含義。
教師將“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比喻成五角星,以動態形式演播。使學生形象地認識到,新的國際格局的建立,要通過各國之間的斗爭和妥協來實現,這取決于各主要國家或國家集團的綜合國力的強弱。而實力對比相對穩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時期。因而,新舊格局的交替過程,也必然是一個緩慢的演變過程。
多媒體展示材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材料,捕捉有效信息,得出結論。
材料一:世界銀行公布的2003年全世界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統計數字表。
材料二: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稱,歐洲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和美國平起平坐的歐洲大陸上的超級大國”。
材料三:日本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GDP值約為美國的50%左右。其軍事力量在質量上已超過英、法、德等國,居世界第三位。日本將加快爭取世界政治大國地位的步伐。
多媒體展示材料,進一步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并思考:這三則材料說明什么問題?
材料一:1980~1999年的GDP年均增長率,發展中國家為3.4%,發達國家為2.6%。
材料二:教材中有關2000年人權委員會改選,美國落選一事。
通過對上述材料的綜合分析,引導學生認識到: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作用。
在兩極格局結束后,你認為世界形勢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呢?有人認為是走向緩和,也有人認為是越來越緊張和動蕩。你同意哪種觀點呢?組織小組辯論。
辯論結束后,教師進行小結: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顯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威脅當今世界安全的因素。
多媒體展示材料:克林頓曾宣稱,20世紀圓了美國的夢想,21世紀將是“美國的世紀”;到2015年前將沒有哪個國家能對美國構成全球性挑戰。
播放錄像“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的錄像片段。教師提出問題:在錄像里你看到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教師利用動態地圖演示科索沃問題的由來和美國插手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兩極格局解體后,一些國家和地區內部長期形成的深層矛盾,如民族、種族、宗教、領土等矛盾不斷爆發。美國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造成不穩定因素,嚴重干擾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教師播放錄像“中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抗議美國轟炸南聯盟”的錄像片段。引導學生思考錄像說明了什么問題。
科索沃戰爭給你怎樣的啟示?
總結方法①:和同學一起觀看學生演示的課件。
總結方法②: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追求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還未得到根本改善,要解決和平與發展這兩大戰略性問題,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仍然任重道遠。一方面是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一方面是各種分裂勢力、恐怖勢力和極端勢力給國際社會不斷帶來危害。
背景資料
布什對伊拉克的宣戰講話
“我親愛的美國國民……
對于美國在中東武裝力量每一員來說,世界和平以及被壓迫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你們身上……
在這場戰爭中,美國面臨了一個無視戰爭規則和道德規范的敵人……
我希望美國及全世界能了解,盟軍將盡一切可能避免傷及無辜百姓,在一個和加利福尼亞一樣大的充滿險惡地形的國家進行戰爭意味著戰爭的時間比預想的要長,困難要大。
……只有我們堅定不移的信念才能夠幫助伊拉克建立一個團結的、穩定的、自由的國家。我們懷著對伊拉克以及他們偉大人民和宗教信仰的尊敬來到伊拉克。我們在伊拉克沒有任何的企圖,我們只是想摧毀一個威脅,使伊拉克人民恢復對國家的控制。
我們的國家自愿參與這場戰爭,我們的目的是明確的。美國及其盟國的人民不會讓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伊拉克當局的威脅繼續存在下去。
……我親愛的國民,我們國家和全世界面臨的危險將被消除。我們將度過這個危險的時刻,繼續我們和平的事業。我們將保衛我們的國家,我們將為其他國家帶去和平。我們一定會贏。”
──《人民日報》2003年03月21日
冷戰結束后的國際形勢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蘇聯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以一個大國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十余年來,俄羅斯同美國時而握手言歡,時而劍拔弩張,俄美關系始終處于起伏動蕩的不確定狀態,成為國際形勢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變素。十余年來的俄美關系,具有五個明顯的特點。
非對抗──不再“埋葬對方”;
不對稱──“美攻俄守”;
影響廣──對全球政治格局具有重大影響;
矛盾深──俄羅斯不會“融入”西方;
起伏大──各種摩擦經常發生。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美國的各項實力都處于支配地位,特別是軍事實力,美國的軍事預算相當于排在它后面大約12個國家的總和,而美國的經濟實力也相當于位居它之后的3個國家的總和,“自從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以來,還沒有哪個國家像美國這樣鶴立雞群”。
──新加坡《聯合早報》2003年5月26日
……推動國際格局走向多極化,是時代進步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與安全。這種多極化格局,不同于歷史上大國爭霸、瓜分勢力范圍的局面。各國應是獨立自主的,各國的相互合作及各種形式的伙伴關系,不應針對第三方。大國對于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負有重要責任,大國應該尊重小國,強國應該扶持弱國,富國應該幫助窮國。
──江澤民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
科索沃戰爭:現代戰爭的最新版本
如果從軍事學的角度講,20世紀最后10年有兩次戰爭將被作為高技術戰爭的案例,寫進每一位軍事教官的講義里。這就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
從海灣到科索沃,8年彈指一揮間。然而,正是在這一揮之間,人類文明的許許多多最新成果成了軍火商們大發其財的工具。在海灣戰爭中,美國部隊的高技術武器只占所用武器的10%左右,而北約這次空襲南聯盟的高技術武器幾乎達到100%。從游弋在亞得里亞海的航空母艦,到幽靈般掠過長空的隱形戰機,一批又一批高技術武器粉墨登臺,悲傷的科索沃則成了這些新武器的試驗場。
在太空力量上,此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使用航天武器的規模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北約用50多顆衛星直接參加了針對南聯盟的軍事行動,為其戰斗行動提供保障。屬于美國中央情報局的2顆雷達成像軍事偵察衛星、3顆傳送圖像和數據的衛星和另外3顆輕型衛星也加入了情報保障行列。除偵察衛星外,北約還動用了大量的氣象衛星,包括美國空軍軍事氣象衛星、4顆觀測海洋和大氣的氣象衛星和2顆歐洲氣象衛星。美國全球衛星系統的24個航天器以及各種通訊和數據衛星也在為打擊南聯盟的軍事行動提供信息支援。事實上,南聯盟上空已經被北約大批軍事衛星密織起一張太空數據網。
從空中力量看,北約在空襲一開始就集中了460架先進作戰飛機對付南聯盟空軍的170架老舊作戰飛機,后來更是增加到1 200架,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有絕對的優勢,是所謂“第四代”航空兵器與“第二代”航空兵器的較量。美國空軍中最先進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B-1B遠程戰略轟炸機以及F-117隱形戰斗轟炸機全部投入戰場。特別是價值22億美元的B-2隱形轟炸機首次投入實戰,格外引人注目。據美國軍方透露,這種世界上最昂貴的隱形戰略轟炸機是從美國本土的懷特明空軍基地起飛,經過4次空中加油到達作戰區域的。
北約的大規?罩凶鲬鹬阅軌蝽樌M行,正是因為它完全掌握著制天權、基本上掌握著制空權和戰場制信息權,并且形成了信息與火力一體化的作戰系統。北約多次增調EA-6B電子干擾飛機和裝有能發射“哈姆”反輻射導彈的飛機,就是為了奪取制信息權。而精確制導武器,靠的是預偵察獲取的目標信息和投射過程中以實時信息進行導航、定位和主動尋向的。
毫無疑問,科索沃戰爭是現代戰爭的最新版本。它告訴我們,現代戰爭不再是傳統的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戰爭,而是陸、海、空、天、電一體的多元空間的戰爭。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迅猛發展,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戰爭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導形式。
回望南聯盟上空的濃濃陰云,不由得讓人感到一種莫大的悲哀。本應為人類造福的科學技術竟能移植到了血雨腥風的戰場,凝聚著人類智慧的現代化武器成了強盜恃強凌弱的工具。北約19個國家中有13個國家(美、英、法、德、意、加、荷、挪、比、土、葡、西、丹)直接參加了對南聯盟的空中打擊,投入飛機1 200架,出動3.2萬多架次,炸毀鐵路12條、橋梁50多座、民用機場5個以及大量基礎設施,致使8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昔日美麗的南斯拉夫變得滿目瘡痍。
然而,弱小的南斯拉夫在武器裝備處于明顯劣勢的情況下,還是利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與敵人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對抗,并以擊落F-117隱形戰斗機的事實,打破了高技術武器不可戰勝的神話。盡管南聯盟在軍事上最后失利,但塞爾維亞人那不屈的民族精神已經深深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里。
戰爭污染整個星球
時間已經進入了21世紀,但是人類身邊的戰爭卻從未因跨世紀而終止。這意味著,無論戰爭的起因和目的是什么,地球是最終的受害者,人類是最終的受害者! 此次美軍打擊阿富汗啟用了CBU-89子母彈(也稱集束炸彈)、BLU-82B巨型炸彈、AGM-86C空射巡航導彈、GBU-28精確制導導彈等一系列高精尖武器,而這些武器真正的威力可能要過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其結果就是武器中所含有的化學成分對地球、生態乃至人類所造成的無法挽回的傷害。
子母彈還在殺人
從1999年3月到6月的三個多月的時間里,科索沃的孩子們發現,天上不時飄下一個個大花籃,花籃在半空中“天女散花”,一般化作一把把漂亮的黃色小傘,忽忽悠悠從天上散落下來,宛如上帝提前送來的圣誕禮物。然而就在它們著陸的一剎那,小傘紛紛爆炸,發出天崩地裂的巨響,所到之處,生靈涂炭,慘不忍睹。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小花籃都會灰飛煙滅,大約有5%~30%的小花籃完好無損,它們只是靜靜地躺在地上,或者是連著它們的降落傘一起掛在樹梢上,或是在江河湖面上優哉游哉地漂蕩。令人恐懼的是,這些致命的小花籃卻經常被當地的孩子們當作漂亮的玩具。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一直到這些花籃在他們手中爆炸時才知道它們并不是上帝的饋贈。不僅如此,當地的一些青少年還脫得精光地跳下那些彈坑形成的大水坑里暢游,而那一把把小黃傘就在他們身邊漂浮著。
科索沃地區如今成了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之一。北約在科索沃地區一共扔下了1 300多枚子母彈,里面包含著大約20萬顆小炸彈,其中有8%~12%的炸彈并沒有爆炸,許多都埋入了地下,有的深達半米,給清除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貧鈾彈”是核武器
在海灣戰爭期間擔任美軍排長的特洛伊?奧爾布克本是個健壯的小伙子,當時他經常帶著士兵穿越沙漠,一跑就是十幾千米。可是,到了1992年,即他返回巴靈頓的老家一年之后,奧爾布克開始感覺體力日漸不支。剛開始小腿上出現了很多斑點,很快,斑點蔓延至全身。而后雙眼開始紅腫,腫得連眼睛都睜不開。接著嘴唇也開始腫大,直到腫塊破裂為止。當他體表的傷痕逐漸愈合之后,他的關節又開始疼痛起來。奧爾布克的這種病癥,只不過是“海灣戰爭綜合征”的一些臨床反應。
自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以來,美國已經有數以千計的軍人患上了這種令人疑惑不解的怪病!昂硲馉幘C合征”的罪魁禍首就是美國軍隊在轟炸伊拉克時投下的數萬枚貧鈾彈。 貧鈾彈又稱“銀彈”,是一種具有極大殺傷威力的新型炸彈。它以貧鈾為主要原料制成。貧鈾是在提煉放射鈾(鈾235)的過程中的副產品,其放射性比天然鈾低65%,可平均持續4 000~5 000年,暴露于自然環境下,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有專家指出,貧鈾彈所謂的“貧”只是相對原子彈而言,對人類和環境來說它仍是不折不扣的核武器。雖然它不像原子彈那樣可以在數秒內將城市夷為平地,生物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感受到其放射性,但其破壞性卻不可低估。貧鈾彈燃燒時,氣溶膠化了的氧化鈾和貧鈾微粒進入人體內部,如果人或動物吸入了貧鈾彈爆炸時產生的有毒塵埃,就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容易引起包括白血病在內的多種癌癥。而貧鈾彈爆炸后產生的放射性微粒也可給水源和土壤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持續時間會長達數百年以上,它的危害與原子彈爆炸后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相比并不遜色。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博士哈里?夏爾馬1998年起草的一份研究報告說,海灣戰爭中使用的貧鈾彈使美國退伍軍人和伊拉克公民中的癌癥患者增加了2萬至10萬人。英國生物學家科格希爾認為,這些貧鈾彈造成的核污染相當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故的3%。據他的分析,貧鈾彈已使所有巴爾干地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南斯拉夫的放射性指標更是達到了正常標準值的3 000%。
──《環球時報》
期盼和平、祈禱和平、反對戰爭主題圖片
福建東南小學的學生放飛100
只和平鴿,期盼和平
用蠟燭和歌聲祈禱和平
戰火中的伊拉克少女
祈求和平
法國巴黎:上萬名學生反戰
韓國兒童:“停止戰爭”
墨西哥:母女齊反戰
俄莫斯科:“不要戰爭”
美國退伍老兵反戰
日本東京民眾反戰大游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73293.html
相關閱讀:第1課 俄國十月革命教案
九年級歷史(上)第四單元構建文化的圣殿復習學案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學案
第9課 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
第5課 中古歐洲社會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