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年中考歷史二輪戊戌變法專題復習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4屆歷史中考二輪復習專題卷-- 戊戌變法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近代化就是在經濟上實現工業化,在政治上實現民主化的過程,中國的近代化在這兩大領域的開啟性事件分別是
A.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和戊戌變法
C.實業救國和辛亥革命D.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

2、“為了救國,我愿灑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個人的犧牲,將有千百人站起來繼續進行維新的工作!边@一慷慨陳詞反映的是()
A.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B.譚嗣同誓死推行維新變法的決心
C.陳獨秀“民主”“科學”的思想
D.鄧世昌勇撞“吉野”號的氣概

3、改革勢必觸動部分人的利益,難免遭遇阻力,困難重重。戊戌變法中有一項改革措施涉及“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的榮譽和進身之道。該措施是
A.獎勵發明B.廢除八股C.精減機構D.裁汰冗員

4、有資料記載:新政措施頒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務局,負責承辦全省的礦務、鐵路,
還集股白銀45萬兩開設紡紗、織布廠,引入機器生產。材料說明維新變法
A.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地方近代產業的發展B.促進了人們的思想啟蒙
C.法令在山西落實得最好D.促使中國開始引入機器生產

5、19世紀末,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領導了
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

6、《清史稿》記載:“復(嚴復)殫心著述,於學無所不窺,舉中外治術學理,靡不究極原委,抉其失得,證明而會通之。精歐西文字,所譯書以?辭達奧旨!笔妨现小皬汀钡牡谝徊孔g著是
A.《海國圖志》B.《天演論》C.《齊民要術》D.《天工開物》

7、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顆彗星。面對沉重的民族災難,他發出了“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倉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福州?”的感慨;變法失敗后,他在獄中題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刑場就義前,他大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①胡適②梁啟超③譚嗣同④康有為
A.①B.②C.③D.④

8、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第二次反思”開始于
A.經濟技術方面的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D.軍事強國方面的探索

9、戊戌變法運動的實質是
A.光緒帝與慈禧太后的斗爭B.開明地主與頑固官僚的斗爭
C.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的斗爭D.西方文化與傳統儒學的斗爭

10、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后,康有為、梁啟超聯名發起“公車上書”。從此揭開了( )
A.義和團運動的序幕B.五四愛國運動的序幕
C.新文化運動的序幕D.變法維新的序幕

11、近代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無數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下列選項搭配不正確的是()
A.李鴻章──洋務運動B.胡適──戊戌變法
C.孫中山──辛亥革命D.陳獨秀──新文化運動

12、2013年是北京大學的115周年誕辰,這所大學的前身是
A.京師大學堂B.京師同文館C.商務印書館D.北洋水師學堂

13、下列關于戊戌變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公車上書”為變法維新運動揭開了序幕B.戊戌變法從開始到失敗歷時103天
C.慈禧太后鎮壓了戊戌變法D.戊戌變法使中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14、戊戌變法失敗后,保留下來的重要改革成果
A.改革政府機構,任用維新人士
B.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C.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
D.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

15、九年級(一)班班委按歷史老師的要求在班上辦了一期黑板報。從以下圖片判斷,你認為這期黑板報的人物可能與哪一歷史主題有關

A.革命先驅B.民主斗士C.改革先鋒D.科學巨人

16、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事件是( )
A.保國會成立 B.《定國是詔》頒布
C.公車上書 D.《時務報》創辦

17、“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民間疾苦,悉達天聽”。與材料現象直接關聯的戊戌變法的措施是
A.廣開言路B.開辦新式學堂C.提倡辦實業D.裁撤冗官

18、下列各項,標志資產階級維新思潮轉變為愛國救亡的維新變法運動的是:
A.公車上書B.《天演論》的發表
C.《定國是詔》的頒布D.變法法令的發布

19、每個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救國。三人的選擇都是為了()
A.挽救中華民族B.實行君主立憲制
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國

20、1890年至1920年三十年,是世界深刻影響中國的三十年,也是中國巨變的三十年。在這三十年里哪些歷史事件嘗試建立“新制度”并宣傳“新思想”
A.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B.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D.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二、題()
21、自強不息、反抗外來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請根據下列語句寫出所對應的歷史人物。
【小題1】“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______________
【小題2】“棄官從商,實業救國”______________
【小題3】“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______________
【小題4】“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______________

22、鴉片戰爭爆發時在位的清朝皇帝是_________帝;戊戌變法是在位的清朝皇帝是_________帝。

23、戊戌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9月,發動政變,戊戌變法失敗了。

24、公車上書失敗后,康有為、梁啟超創辦《萬國公報》,通過介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和經濟情況,繼續宣傳維新變法。不久,他們聯和朝中大臣在北京組織,隨后,他們又把《萬國公報》改名為《》,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了。

25、揭開戊戌變法運動序幕的事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895年春,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和,聯名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強國,又稱“”,從此,變法維新運動揭開了序幕。

27、在近代化探索中,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五、()
28、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至恭親王奕?等奏請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
──曾國藩《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權分立,然后政體備。以我朝論之,皇上則為元首,百體所從,軍機號為政府,出納王命。
──康有為《應詔統籌全局折》
材料三:義和團揭帖: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挑鐵路,把線砍,旋再破壞大輪船;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羅勢蕭然。一切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升慶平。
──《拳匪紀實》
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分別出自哪些政治派別的觀點?他們分別領導了什么運動?(4分)
(2)在對待西學問題上,材料一、二有何不同?(6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個階級的什么歷史運動?近代史上這個階級還發動了哪個運動?兩次運動有什么最大區別?(6分)

29、今年(2011年)既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又是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回眸過去,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強發動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
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中國近代史上哪個條約最能體現出清政府完全成為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2分)
(2)西方列強的槍炮聲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他們發起了一場自救運動,這場運動的口號是什么?(2分)
(3)為救亡圖存,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變法運動,揭開這次運動序幕的歷史事件是什么?(2分)
(4)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曾自豪地說,這是“我國有史以來所未有之變局,吾民破天荒之創舉也”。請說出這里的“創舉”的含義。(2分)
(5)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的命運,請問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標志是什么?(2分)

30、材料,回答問題;(6分)
材料一: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是書何以作?曰:以夷制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要救中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
材料三: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1)根據所學知識,說明上述材料分別是近代中國哪一派別的政治主張。(3分)
(2)請分別寫出每個派別的一位代表。(3分)

31、辯論會(二)
對于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后,沒有到日本避難而最終遭殺身之禍一事,在明明和奇奇之間又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明明說:“譚嗣同甘愿為變法流血犧牲,以喚起民族覺醒,很值得,他是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奇奇說:“唉!他也真是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逃走再說。坐在家時等人家來抓,真是太傻了!”
你覺得明明和奇奇誰說的有道理?試說明理由。

32、講一講維新派人士宣傳維新變法的故事


七、綜合題()
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7分)。
材料一

孔子講學圖
材料二唐代科舉取士,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大抵眾科之目,進士尤為貴,其得人亦最為盛焉”。
——陳茂同《中國歷代選官制度》
材料三 亡而存之,廢而舉之,愚而智之,弱而強之,條理萬端,皆歸本于學校!簡⒊蹲兎ㄍx》
19世紀60年代,日本需要培養大量有文化的公民,開始實施初等義務教育。大批外國教育家被請到日本辦學,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出國學習,回國后在新學校任教。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孔子有很多關于學習的名言名句,請舉二例。(2分)
(2)科舉制開始于哪一朝代?唐代科舉中人們普遍推重的是什么科?(2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張。(2分)
(4)結合上述材料和我國封建時代的繁榮及近代日本的崛起,請您說說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黨和政府應該采取的措施。(1分)

34、人類文明交往生生不息,從地域性的交往走向全球性的交拄,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展現了人類的進步與發展。請回答:
(1)秦漢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大大促進了中外文明的相互交融。這個時期,中外文明交流陸路大通道的名稱叫什么?哪一宗教傳播到中國?(2分)
(2)在近代中國,戊戌變法深受西方文明的影響。它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列舉該變法內容中,直接利于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科學知識傳播的措施。(2分)
(3)20世紀90年代以后,世界文明交流的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請簡述經濟全球化的表現。(2分)

35、圖說歷史。(共10分)

圖一圖二圖三
(1)圖一這幅浮雕反映的歷史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這一歷史事件發生于1839年6月,領導這一愛國斗爭的是___________。
(2)圖二是___________遺址圖,是發生在___________,被______聯軍焚毀,此時,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三中的人物分別是__ _和______;他們都是_____派別的代表人物,領導了_______運動,他們創辦了《中外紀聞》《時務報》等報刊。

3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階段時間,中國和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爭端愈演愈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表示,釣魚島是日本的領土,沒有任何交涉的余地,不會向中方妥協,也不會輕易放棄向釣魚島派出公務人員的承諾。對此,中方強硬表態毫不退讓,中國的海監船公務船不斷在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執法,中國的公務飛機也開始進入相關的領域,海空立體巡航釣島強硬捍衛主權。
材料二:在近代,亞洲的中國和日本都面臨著民族危機和工業文明的大潮,都發生了一場資產階級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但結果截然不同。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中國和日本的釣魚島爭端與近代的哪次戰爭有關?此次戰爭后簽訂的條約中的哪一具體條款與目前的中日島爭有密切的聯系?(4分)
(2)近代中國和日本都面臨著民族危機,分別被誰首先打開“大門”?(2分)
(3)中國和日本的改良運動分別是什么?(2分)
(4)上述改良運動的結果有何不同?(4分)

37、某校歷史愛好者協會決定分小組研究“湖南人與中國近現代史”專題,研究湖南籍的歷史人物分組如下:
第一小組:曾國藩(湖南婁底人)、左宗棠(湖南湘陰人)
第二小組:譚嗣同(湖南瀏陽人)
第三小組:黃興(湖南長沙人)
第四小組:毛澤東(湖南湘潭人)、劉少奇(湖南寧鄉人)、彭德懷(湖南湘潭人)、賀龍(湖南桑植人)、羅榮桓(湖南衡陽人)
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共同探討以下問題:(10分)
(1)第一小組的歷史人物掀起了一場什么運動?這場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何重要地位?(4分)
(2)第二小組的歷史人物參與了探索中國近代化道路的哪一重要歷史事件?(2分)
(3)第三小組的歷史人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領導人之一,這場革命爆發的重大背景是什么?(2分)
(4)1921年至1949年,以第四小組的毛澤東等人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進行了一場革命并最終取得了勝利。請你寫出這場革命的名稱和成功的標志。(2分)

38、1901年,王五聽到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非常氣憤,腐敗的清政府無法對付洋人,只會對付自己人,比如主張變法的洋務派就被清政府趕盡殺絕。
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3分)
材料一:如圖,中國近代化探索歷程示意圖

材料二:中國的近代化歷程.從洋務自強到變法維新,從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盡管期間遭遇過種種挫折和失敗,但中國社會的變革,畢竟在山重水復中景隨人轉,迭相遞進,由學習西方的軍事思想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推陳出新。
請回答:
(1)寫出開啟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歷史事件。(2分)該歷史事件的性質是什么?(2分)
(2)寫出倡導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兩個主要代表人物(2分)
(3)新文化運動的宣傳陣地是什么?(2分)高舉的兩面大旗是什么?(2分)
(4)根據材料二,說說在中國近代化探索歷程中,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

40、1898年9月)譚嗣同的許多日本朋友苦苦勸說譚嗣同東渡日本,以躲避慈禧太后的搜捕,譚嗣同不聽。譚嗣同說:“世界各國的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現在中國沒有聽說有因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這就是國家之所以不強盛的原因。如果有愿為變法而流血犧牲的人,請從我譚嗣同開始!弊T嗣同最終沒有到日本避難,所以遭了殺身之禍。
——摘編自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一冊中的《戊戌政變記?譚嗣同傳》
請回答:(1)譚嗣同參與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運動?(2分)
(2)有人說,譚嗣同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真是一個英雄。也有人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譚嗣同也太傻了。你怎樣看待譚嗣同的選擇?(3分)

41、北京大學是我國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今年建校115周年。一個多世紀來,北京大學始終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進步,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北京大學剛建校時的名字是什么?它是哪一運動的產物?(4分)
(2)北京大學曾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請你說出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什么?(4分)
(3)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什么?(2分)
(4)北京大學是中國教育發展的縮影。綜觀北京大學的發展歷程和它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你認為我國應該怎樣發展教育事業?(3分)

42、閱讀下列材料:
變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變法通議》
請回答:
(1)19世紀 90年代,倡導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的兩個主要代表人物。(4分)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達的主張。(4分)
(3)為實現這些主張,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了一場什么運動?這場運動的失敗說明了什么?(4分)

43、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讀了這句話后史明同學認為這三個人雖作出的選擇不同,但他們的共同目標是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你認為史明同學的觀點對嗎?請簡要說明理由。

44、辨析題(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
【小題1】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因此,維新變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封建統治者自救的改革運動。
錯誤:(2分)
理由:(4分)
【小題2】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
錯誤:(2分)
理由: (4分)
【小題3】全國性的抗日戰爭是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
錯誤:(2分)
理由: (4分)

45、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欺凌,中國在國門洞開和急劇動蕩的社會環境中,從經濟、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會風尚,開始了一場深刻的變革。
請回答:
(1)領導戊戌變法運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誰?(2分)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什么?(2分)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績有哪些?(6分)

46、辯論會(一)
戊戌變法前,頑固派與維新派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假如請你參加到維新派一方辯論的話,面對頑固派的進攻,你應如何應戰?(維新派的觀點是: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47、閱讀以下材料后回答問題
今日(中國)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摘自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寫于1900年2月10日)
【小題1】 梁啟超參與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運動?
【小題2】 請模仿梁啟超的“少年……則國……”的句式,寫一個類似的句子
【小題3】 談談你對梁啟超這段話的理解

48、“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是譚嗣同題寫在監獄墻壁上的兩句詩。讀后請回答:
【小題1】詩中的“去留”是指什么?
【小題2】為什么“去留肝膽兩昆侖”?
【小題3】“我自橫刀向天笑”表現了譚嗣同什么樣的精神?

49、閱讀譚嗣同的絕命詞:“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請回答:
【小題1】“有心殺賊”的賊指的是誰?
【小題2】維新派為什么“無力回天”?
【小題3】我們應該向譚嗣同學習什么?

50、材料一:在民族危機日趨深重和康有為屢次上書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這一年是農歷戊戌年,又稱戊戌變法。
材料二:光緒帝按照康有為提出的辦法,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主要內容有:發展農工商業;訓練新式陸海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同時規定,今后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1)根據材料一,指出光緒帝宣布變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這次變法的內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2分)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次變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2分)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次變法為什么會失。浚4分)

51、林則徐領導“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52、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歷史的見證者。閱讀圖文,回答下列問題:(6分)
如下圖就見證了中華民族近代的屈辱與災難。

(1)李大釗在《圓明園故址》 中寫道:“圓明兩度昆明劫,鶴化千年未忍歸。一曲悲笳吹不盡,殘灰猶共晚煙飛! “兩度劫”發生在西方列強哪兩次侵華戰爭期間(2分)
北京也見證了中華民族近代的覺醒與反抗。

(2)圖一中“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譚嗣同1898年在刑場上的絕命詩,
譚嗣同為什么會感到無力回天(1分)
(3)《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圖三是魯迅為北大設計的;眨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憤怒揭露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吃人的真面目。這篇小說的名稱叫什么?(1分)
(4)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就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結合圖四反映的歷史事件說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為什么是從天安門開始的? (1分) “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新”的主要含義是什么?(1分)

試卷答案
1.D
2.【解析】本題考查的維新變法,要求學生對課本中的知識的全面的掌握,注意題目中的維新這一關鍵詞語,所以正確的是B項,CDA不符合題意。
3.【解析】本題考查的戊戌變法中到改革措施,題目中談到的是該措施使舉人秀才的利益受損,只有科舉考試才涉及這部分人的利益,所以B項符合題意,CDA不符合材料的意圖。
4.【解析】本題考查的維新變法的意義,題目中談到的是該企業的規模成就,作用是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所以選擇A項,B沒有涉及思想方面的內容C沒有涉及法令的作用D開始一詞錯誤
5.【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維新變法運動,根據題目中領導人即可做出,選擇B項,C是孫中山D陳獨秀A李鴻章等。
6.【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維新思想,其中嚴復的作者是B項,C是賈思勰D是宋應星A是魏源。
7.【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戊戌六君子,根據課本所學即可做出。
8.【解析】此題考察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第一次學習西方是從經濟上學習,洋務運動;第二次學習是從政治制度上,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故正確答案是B。
9.【解析】
試題分析:戊戌變法運動的實質是資產階級維新派與封建勢力的斗爭,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故選C。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戊戌變法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的是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分析、理解能力。關于戊戌變法,學生還要掌握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的詔書,標志著變法開始。變法的內容包括:發展農工商業;訓練新式陸海軍;創辦報刊,開放言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等,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9月,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戊戌變法失敗了,但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
10.D
11.B
12.A
13.ABC
14.C
15.C
16.C
17.A
18.A
19.A
20.B
21.(1)林則徐(2)張謇(3)鄧世昌(4)譚嗣同
22.道光 光緒
23.慈禧太后
24.強學會 《中外紀聞》
25.公車上書
26.康有為;梁啟超;公車上書
27.公車上書南昌起義
28.⑴洋務派:領導了洋務運動;(2分)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了戊戌變法。(2分)
⑵材料一主張學習西方的軍事和科技,材料二主張不但要學習西方的軍事和科技,還要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6分)
⑶義和團運動;(2分)太平天國運動;(2分)義和團運動不反抗清政府,太平天國運動反抗清政府。(6分)
29.(1)《辛丑條約》(2分)
(2)自強、求富(2分)
(3)公車上書(2分)
(4) 中華民國的成立。(或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或成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分)
(5)“中共一大”的召開。(2分)
30.(1)洋務派、維新派(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革命派
(2)洋務派: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
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等
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
31.同意明明觀點的可以從譚嗣同慷慨捐軀,譜寫了維新人士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大義凜然、義無反顧,令人敬仰等方面來闡述。同意奇奇觀點的可以從保存維新力量的火種,以圖將來,東山再起等方面來論證。
32.維新派利用學會和報刊宣傳維新變法救國救民的思想。如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表《變法通議》,他以世界歷史為例,說明日本通過變法而強大,印度因為守舊而淪為英國殖民地。
33.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時習之;“當仁不讓于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等與學習有關任二條;
(2)隋代,進士科;
(3)興辦學校;實行義務教育,派譴留學生,聘外國老師任教;
(4)堅持科教興國戰略;注重人才掊養,推行素質教育;加強教育投資,注重思想培養和技能培訓的結合等
34.【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外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1)考查的是古代的絲綢之路,根據課本即可答出(2)考查的是戊戌變法,根據課本答出其開始的標志和具體的內容即可(3)考查的是當今的經濟全球化的表現,言之合理即可,本題屬于課本基礎知識的再現,難度不大。
35.
(1)虎門銷煙林則徐
(2)圓明園 1860年(或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勿亡國恥,振興中華(或符合題意即可)
(3)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戊戌變法 (或維新變法)
36.
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把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⑵ 中國是被英國,日本是被美國。
⑶中國的戊戌變法和日本的明治維新。
(4)、中國的戊戌變法失敗,日本的明治維新成功后,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37.
(1)洋務運動(2分);啟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2分)。
(2)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2分)
(3)《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了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和政黨的建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答對一點即可,2分)
(4)新民主主義革命(1分);新中國成立(1分)
38.錯誤:主張變法的洋務派(2分)
理由:清朝主張變法的是維新派(2分)。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和練兵方法,建設近代化國防(2分)。
39.(1)洋務運動(2分);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2分)
(2)康有為,梁啟超(2分)
(3)《新青年》(2分);民主,科學(2分)
(4)由學習西方的軍事思想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3分)
40.(1)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有錯別字不給分。(1分)
(2)本題采意給分,無論學生對譚嗣同坐以待捕的行為持何種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給分。(4分)
一等:對譚嗣同坐以待捕的行為看法較深刻,說理性較強,語句較通順,能自圓其說,能夠贊揚或反對譚嗣同坐以待捕的做法,表達對譚嗣同的救國愛國精神、從我做起精神的欽佩和學習之情。
二等:表達意思較清楚,理解一般,語句欠通順,基本能圍繞譚嗣同坐以待捕的做法答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進步認識。
三等:基本抄襲材料,不能表達個人見解,語言表達較差,但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進步認識。
41.
(1)京師大學堂,戊戌變法運動(或維新變法運動)。(4分)
(2)民主和科學。(4分)
(3)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2分)
(4)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尊師重教等。(本題為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得分,滿分3分)
42.
( 1)康有為、梁啟超(4分)
(2)改革政治制度,改革科舉制,建立新式學校等任意兩點即可。(4分)
(3)維新變法運動,說明資產階級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4分)
43.不對。三個人中只有孫中山的目標是推翻清政府統治。
44.
【小題1】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因此,維新變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封建統治者自救的改革運動。
錯誤:封建統治者自救的改革運動(2分)
理由:1896年6月的 “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2分)
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是洋務運動(2分)
【小題2】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
錯誤:南昌起義(2分)
理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是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2分)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2分)
【小題3】全國性的抗日戰爭是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
錯誤:全國性的抗日戰爭是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2分)
理由:全國性抗日戰爭 “七七事變”開始的;(2分)
“九一八事變”開始了局部抗戰
45.
(1)康有為、梁啟超。戊戌維新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變法圖強的社會呼聲日益高漲。
(2)三民主義。成立中華民國;推翻封建帝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
46.辯論應立足本方觀點(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列舉各國因變法而強大,因守舊而淪為別人殖民地的例子來證明變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直擊頑固派的要害(祖宗之法不可變)。
47.
【小題1】戊戌變法(或維新變法運動)
【小題2】如:少年創新則國創新等
【小題3】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學習,振興中華。
48.
【小題1】“去”是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逃往國外,“留”是指他不愿逃走,甘為變法流血犧牲。
【小題2】沒有“去”的,就無以圖將來,沒有“留”的,就無以警示民眾。所以不管是逃走的還是留下的都光明磊落,像昆侖山一樣巍峨高大。
【小題3】表現了譚嗣同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甘為變法流血犧牲的精神。
49.
【小題1】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
【小題2】主觀方面:(1)由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導致維新派軟弱妥協。(2)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3)維新派沒有掌握軍隊(4)缺乏群眾基礎。客觀方面:頑固派力量強大,掌握著清王朝實權,同時掌握著武裝力量。
【小題3】學習他為進步事業,為挽救國家命運而不怕流血犧牲的獻身精神。
50.(1)民族危機日趨深重和康有為屢次上書警示(2分)。
(2)經濟、軍事、文化教育、政治(2分)。
(3)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于社會的進步(2分)。
(4)①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極力反對,頑固派的力量過于強大(2分);②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2分)。
51.錯誤林則徐改正康有為、梁啟超 3分
52.(1)第二次鴉片戰爭;(1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分)
(2)譚嗣同代表的是資產階級,不代表當時社會的主要生產力,故無力回天或實權掌握在頑固派手中,維新派沒有實權和資產階級的局限性。(1分,答其他言之有理同等給分。)
(3)《狂人日記》(1分)
(4)五四運動是從北京天安門開始的,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分)“新”是指無產階級領導。(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83140.html

相關閱讀:2016屆高三語文上學期期初摸底考試試卷(附答案)
2012年淄博市歷史中考題(含答案)
2018.1初三歷史期末試卷(海淀區附答案)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2012年中考歷史題歸總(有答案)
2013年中考歷史柳州市二模試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