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北宋和遼、西夏的并立
知識點梳理:
北宋的建立
1.自唐滅亡以后,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5個王朝和10個割據政權,這一時期稱為五代十國。
2.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北宋,定都開封,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3. 北宋強化君權的措施;政治上,中央權力一分為三,中書門下掌管行政,樞密院掌管軍事 ,三司掌管財政,分別對皇帝直接負責;軍事上,實行調兵權和統兵權分離的政策,但是導致地方軍隊兵力薄弱,戰斗力很低。
契丹興起和遼宋和戰
1. 契丹族為鮮卑族的一支。916年,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了遼。
2. 遼大舉進攻北宋,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內容:宋每年給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稱為歲幣;雙方停戰,約為兄弟之國。評價:大量的歲幣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但此后雙方維持了多年的和平局面。
北宋和西夏的關系
1. 西夏為黨項人所建。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自立為帝,國號夏。
2. 元昊稱帝后,北宋不承認,關系惡化。最后雙方議和:西夏取消帝號,對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鞏固練習:
1. 下列關于澶淵之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是中原政權戰敗的產物 B.是雙方勢均力敵的結果
C.帶來了相對穩定的環境 D.規定了歲幣的數量
2. 下列哪一項不是宋遼、宋夏議和的共同點( )
A.議和都是在北宋王朝取得勝利的情況下
B.客觀上有利于雙方的和平相處
C.宋朝都要交納歲幣
D.結束了雙方之間大規模的戰爭狀態
3.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用 一種不流血的方式,結束了50多年的混戰,開啟了一個新的年代,和此事件有關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 以下關于歲幣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北宋每年給遼和西夏的財物 B.北宋贖回幽云十六州的錢物
C.北宋向遼和西夏提供的商品 D.北宋和遼、西夏在邊境使用的貨幣
5. 與北宋并立的西 夏政權是下列哪個少數民族建立的( )
A.黨項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回紇族
6. 下列史實與澶淵之盟無關的是( )
A.遼軍攻宋時發生澶淵之戰 B.北宋答應每年給遼歲幣
C.以后宋遼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關系 D.宋遼以淮水到大散關為界
7. 下列能大致反映出北宋和少數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 )
A. B.
C. D.
8. 你要一探尋契丹族的發源地,應該到下列哪一地區( )
A.黃河流域 B.遼河流域
C.長江流域 D.淮河流域
9. 宋太祖取得政權是通過下列哪一種方式( )
A.割據軍閥進行叛亂 B.少數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內部爭奪皇位 D.朝中大將發動兵變
10. 宋遼邊境出現“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的局面始于( )
A.西夏建立后 B.王安石變法后
C.郾城大戰后 D.澶淵之盟 后
11. 下列哪一項的橫線兩端是沒有聯系的( )
A.寇準——澶淵之盟 B.趙匡胤——統一中原
C.西夏——澶 淵之盟 D.耶律阿保機——契丹國
12. 北宋時期系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北宋建立 ②宋夏和議 ③元昊稱帝 ④宋遼訂閱澶淵之盟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13. 1005年宋遼和議和1044年宋夏和議的相同點是( )
A.北宋對少數民族政權稱臣 B.北宋在軍隊慘敗情況下議和
C.北宋每年送給少數民族政權“歲幣” D.少數民 族政權更多地依靠北宋政權
14. 北宋與遼、西夏之間的關系主流是( )
A.戰爭連綿不斷 B.民族融合,友好往來
C.少數民族完成封建化 D.北宋以屈辱條件求得 和平
15.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閱讀下列材料:
“曹利用與韓杞至遼軍帳,遼復以關南故地為言,利用輒詛之且謂曰:“北朝既興師尋盟,若歲希南朝金帛之資以助軍旅,則猶可議也。”……遼主及蕭太后聞之,意稍怠,但欲歲取金幣,利用許遺絹20萬匹,銀10萬兩,議始定! ——《續資治通鑒》卷25
(1)引文中的北朝和南朝分別指的是那兩個政權?
(2)歷史上把這次議和稱為什么?議和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3)南朝還與哪個少數民族政權簽訂了合約?兩次合約的內容有什么相同點?
(4)如何評價材料中的議和。
16. 填表回答北宋、遼、西夏的相關問題。
政權名稱 民族 創建人 創建時間 都城
北宋
遼
西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1135332.html
相關閱讀: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