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8年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測試題(人教版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8版)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單元測試題
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下面是某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制作的一段政權更迭的年代標尺,其中①處建立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2.“他在位期間成功在統一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國家安定,人民的負擔較輕,經濟繁榮.”他在1978年美國學者麥克•哈物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響深遠的中國皇帝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3.下面關于隋煬帝的表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年號開皇,其統治史稱“開皇之治”
②在位期間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
③酷虐殘暴,引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   
④589年,他在位期間實現了統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人們基本上肯定武則天的統治,主要是因為( 。
A.她是我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處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統治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5.電視劇《貞觀長歌》向我們講述了唐太宗“貞觀之治”時期的歷史。下列有關“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農民占有一定的土地,生產時間有所保證
B.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注意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C.唐太宗注意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D.唐太宗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6.唐太宗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北惶铺谧u為“鏡子”的人是( 。
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7.我們現在的高考有“文科狀元”、“理科狀元”,而科舉考試中也有“文狀元”、“武狀元”。那么“武狀元”最早出現于( 。
A.唐太宗統治時期 B.唐高宗統治時期
C.武則天統治時期 D.唐玄宗統治時期
8.如圖中?處是什么時期( 。
 
A.唐玄宗統治前期 B.唐太宗統治后期
C.唐太宗統治前期 D.唐玄宗統治后期
9.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的吐蕃贊普是(  )
A.松贊干布 B.尺帶珠丹 C.赤尊東贊 D.骨力斐羅
10.唐朝的讀書人為了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徑應該是( 。
A.作戰立功 B.辛勤耕作 C.參加科舉考試 D.經商致富
11.下列對科舉制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學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B.促進了文學藝術、教育事業發展
C.為高門權貴打開了做官之門
D.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12.唐朝堪稱世界工藝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13.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業豐則基礎強,而農業的根本出路則在科技創新.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如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作品《步輦圖》(局部).此圖背后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
B.鑒真法師東渡日本
C.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D.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15.2018年2月12日,央視科教頻道播出《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以來,激發廣大詩詞愛好者的學習熱潮.某選手抽到2號題目:從下列漢字中重組成一句唐詩名句,指出它的作者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劉禹錫 D.李白
16.某歷史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歷史圖片展,在某展廳出現了這樣一組圖片(如下),該展廳的名字最合適的是( 。
 
A.唐代國家統一 B.民族政權并立 C.唐代文化繁榮 D.宋代民族融合
17.某導演想拍一部有關唐朝對外友好往來的電視專題片。他選取的下列素材中與唐朝無關的是(  )
A.鑒真東渡 B.玄奘西游
C.遣唐使來中國學習 D.鄭和下西洋
18.唐朝時,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主要是因為( 。
A.唐朝時很多中國人到外國去
B.唐朝時中國人以“唐人”自稱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
D.唐朝與世界很多國家都有貿易往來
19.毛澤東曾說:“唐明皇不會做皇帝,前半輩會做,后半輩不會做.”說“前半輩會做”是基于他統治前期的( 。
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 C.安史之亂 D.藩鎮割據
20.“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本o急的戰報打破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轉直下的是( 。
A.黃巾起義 B.玄武門之變 C.陳橋兵變 D.安史之亂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3分)
21.唐太宗治時期,社會經濟繼續向前發展,史稱 。晃鋭t天統治時,繼續實行唐太宗政策,經濟繼續向前發展,史稱 ;唐玄宗統治前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稱  。
22.隋朝大運河以  為中心,全長兩千多公里,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唐代都城  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國際大都市。
23.隋煬帝時正式設置  ,科舉制度正式誕生;武則天對應舉之人親自出題面試,開創了  。
24.唐朝時,中國同天竺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  ,他還以親身見聞寫成《  》。
25.隋唐書法名家輩出,  是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隋唐繪畫藝術也高度發展,  畫技高超,后世稱他為“畫圣”。
26.唐朝被譽為“詩仙”“詩圣”的詩人分別是  、  。
 
三.解答題(4小題,共47分)
27.“繁盛一時的隋朝”高度概括了隋朝歷史的特點是短暫而繁榮。隋朝開鑿的大運河成為古代世界最雄偉的工程之一。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隋朝經濟繁榮的原因有哪些?為何又成為一個短命王朝?(2分)
(2)在如圖中填出隋朝大運河的“三點四段”名稱。(4分)
(3)皮日休《汴河懷古》:“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皮日休是怎樣評價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你對他的評價有何看法。(4分)
(4)大運河的開通有何歷史意義?(2分)
 
2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材料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請回答:
(1)這幾句話出自哪位皇帝之口?(1分)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說明他認識到什么問題?(3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樣的民族政策?這種政策的具體表現是什么?(3分)
(4)鏡子是誰?他重用的人才還有哪些?(2分)
(5)唐太宗按照上述治國思想,產生了怎樣的結果?(2分)
29.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科第之設,草澤[貧困老百姓]望之起家,簪紱[富貴官宦]望之繼世!??王定!短妻浴
材料三:“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
材料四:“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郭沫若
問題一:根據材料一和二回答:
(1)材料一是我國古代哪種選官制度?這一選官制度正式誕生于哪個皇帝?(2分)
(2)該制度經過不斷完善,開創殿試和將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內容的分別是哪個皇帝?(2分)
(3)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2分)
問題二:根據材料三回答: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2分)
問題三:材料四中的“貞觀”和“開元”分別是指哪個皇帝開創的盛世局面?(2分)
30.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
探究一  制度篇
(1)統治階級為加強統治,不斷調整政策,開創新的政治制度。寫出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一項措施。(4分)
(2)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孫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說的古代中國的考試制度是什?(2分)
探究二  經濟篇
(3)生產工具的創新和改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列舉我國古代唐朝歷史上哪些生產工具的創新和改進推動了經濟發展。(2分)
探究三  文化篇  如圖
 
“中國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讓我們與歷史進行親密接觸,尋找其中蘊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據上圖和所學知識,說出我國唐朝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并舉一例隋朝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2分)
探究四  感悟篇
(5)綜合以上內容,在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方面你獲得了哪些啟示?(4分)
 
 

(2018版)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單元測試題
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2018•自貢)下面是某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制作的一段政權更迭的年代標尺,其中①處建立的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分析】本題考查隋朝的建立.
【解答】圖片中①處581年.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年號開皇,楊堅就是隋文帝.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重點掌握隋朝的建立.
 
2.(2018•臨沂)“他在位期間成功在統一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國家安定,人民的負擔較輕,經濟繁榮.”他在1978年美國學者麥克•哈物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響深遠的中國皇帝是( 。
A.秦始皇 B.漢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分析】本題考查了楊堅建立隋朝與隋朝的統一.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年號開皇,楊堅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滅掉了南方的陳朝,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繼秦漢之后中國又一次實現了統一.隋文帝在位時,改革制度,發展生產,注重吏治,國家出現統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當時人口激增,糧倉豐實,史稱“開皇之治”.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楊堅建立隋朝與隋朝的統一.
 
3.(2018•揚州一模)下面關于隋煬帝的表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年號開皇,其統治史稱“開皇之治”
②在位期間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
③酷虐殘暴,引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   
④589年,他在位期間實現了統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分析】本題考查隋煬帝的相關知識.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年號開皇,其統治史稱“開皇之治”和④589年,他在位期間實現了統一都是隋文帝的功績.②③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重點掌握隋煬帝的相關知識.
 
4.(2017•莒縣模擬)人們基本上肯定武則天的統治,主要是因為( 。
A.她是我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處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統治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武則天統治時期的評價.
【解答】武則天在位時期,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保持了唐朝政治經濟政策的延續和穩定,促進了唐朝社會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因而人們基本上肯定武則天的統治.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武則天時期的統治措施.
 
5.(2017春•于都縣校級月考)電視劇《貞觀長歌》向我們講述了唐太宗“貞觀之治”時期的歷史。下列有關“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農民占有一定的土地,生產時間有所保證
B.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訓,注意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C.唐太宗注意用人,重視納諫,政治比較清明
D.唐太宗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貞觀之治,注意把握其形成原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減輕人民負擔,他還善于用人,重視納諫,出現了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的景象,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
【解答】據所學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輕徭薄,減輕人民負擔,他還善于用人,重視納諫,唐太宗合并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所以出現了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的景象,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
故選A.
【點評】注意識記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掌握貞觀之治的表現.
 
6.(2018•靖江市校級二模)唐太宗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北惶铺谧u為“鏡子”的人是(  )
A.魏征 B.房玄齡 C.杜如晦 D.姚崇
【分析】本題考查唐太宗善于用人.
【解答】唐太宗知人善任,虛懷納諫,使得貞觀一朝,人才濟濟,朝臣進諫成風,他重用著名的諫臣魏征,魏征敢于犯顏直諫,前后向唐太宗進諫二百多次.他死后,唐太宗稱自己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鏡子.
故選A.
【點評】本題以唐太宗的話語為依托,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唐太宗時期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7.(2018•思茅區校級模擬)我們現在的高考有“文科狀元”、“理科狀元”,而科舉考試中也有“文狀元”、“武狀元”。那么“武狀元”最早出現于( 。
A.唐太宗統治時期 B.唐高宗統治時期
C.武則天統治時期 D.唐玄宗統治時期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科舉制相關內容的掌握.
【解答】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增設殿試和武舉.所以武狀元最早出現在武則天時期.
故選C.
【點評】準確識記科舉制的相關知識點.
 
8.(2018•天橋區一模)如圖中?處是什么時期( 。
 
A.唐玄宗統治前期 B.唐太宗統治后期
C.唐太宗統治前期 D.唐玄宗統治后期
【分析】本題考查開元盛世的相關知識.
【解答】據圖示?處是鼎盛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重點掌握開元盛世.
 
9.(2017•莒縣模擬)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的吐蕃贊普是( 。
A.松贊干布 B.尺帶珠丹 C.赤尊東贊 D.骨力斐羅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關系.
【解答】唐中宗時,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唐玄宗時,尺帶珠丹上表自稱“外甥”,稱唐朝皇帝為“舅”,與唐“和同為一家”.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屬基礎題.
 
10.(2017•句容市模擬)唐朝的讀書人為了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徑應該是( 。
A.作戰立功 B.辛勤耕作 C.參加科舉考試 D.經商致富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科舉制的有關內容.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在隋朝創立后,在唐朝不斷完善,有才識的讀書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
故選C.
【點評】注意準確識記科舉制的影響.
 
11.(2017•莒縣模擬)下列對科舉制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學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B.促進了文學藝術、教育事業發展
C.為高門權貴打開了做官之門
D.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科舉制的影響.
【解答】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學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促進了文學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科舉制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制度,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科舉制度對高門權貴和平民百姓都是公正平等的,一視同仁的,所以C項敘述不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注意扎實掌握科舉制的主要史實.
 
12.(2017•莒縣模擬)唐朝堪稱世界工藝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分析】本題考查了唐朝陶瓷業的發展.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
【解答】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觀,釉色絢麗,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唐三彩造型美觀,釉色絢麗,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3.(2018•蘇州四模)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業豐則基礎強,而農業的根本出路則在科技創新.唐朝時創制的農業生產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分析】本題考查唐朝的盛世經濟中生產工具的知識.
【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得知:圖片中②曲轅犁出現于唐朝的江東地區;③筒車發明于隋而盛于唐,前者屬于耕地,后者則是灌溉;①選項中的秧馬,舊時漢族農具,流行于長江中下游水稻產區.是種植水稻時,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從北宋時期開始大量使用.④西漢的新型播種工具耬車.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及識圖能力.
 
14.(2018•亭湖區校級二模)如圖是唐朝畫家閻立本的作品《步輦圖》(局部).此圖背后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
B.鑒真法師東渡日本
C.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D.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步輦圖》背后反映的歷史事件.
【解答】唐朝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取材于唐貞觀八年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事件,描繪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臣祿東贊的情景.因而《步輦圖》背后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時期的民族關系.
 
15.(2018•黃岡二模)2018年2月12日,央視科教頻道播出《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以來,激發廣大詩詞愛好者的學習熱潮.某選手抽到2號題目:從下列漢字中重組成一句唐詩名句,指出它的作者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劉禹錫 D.李白
【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光耀千古的唐詩.
【解答】此題考查的唐代詩人及其代表作品的知識要點.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唐詩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層出不窮.題目中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是李白的詩句.
故選D.
【點評】準確識記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16.(2018•南岸區校級二模)某歷史博物館舉辦中國古代歷史圖片展,在某展廳出現了這樣一組圖片(如下),該展廳的名字最合適的是( 。
 
A.唐代國家統一 B.民族政權并立 C.唐代文化繁榮 D.宋代民族融合
【分析】本題考查隋唐時期文化成就.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多寶塔碑》是唐代著名書法成就;奉先寺盧舍那佛佛龕是唐代雕塑藝術成就;《金剛經》是唐代雕版印刷術的杰出成就;三彩樂舞俑是唐代音樂藝術成就;它們均為唐代文化繁榮的表現.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隋唐時期的文化成果.
 
17.(2017春•于都縣校級月考)某導演想拍一部有關唐朝對外友好往來的電視專題片。他選取的下列素材中與唐朝無關的是( 。
A.鑒真東渡 B.玄奘西游
C.遣唐使來中國學習 D.鄭和下西洋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與唐朝無關的史實.唐朝時期對外交往盛況空前,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對外交通的便利是中外交往頻繁的必要條件;開明的對外政策則是重要的客觀前提.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唐朝的經濟繁榮和文化昌盛對亞非歐各國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解答】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明朝,不是唐朝.ABC均是唐朝對外友好往來的史實.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時期的對外交往的相關史實.
 
18.(2017春•于都縣校級月考)唐朝時,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主要是因為( 。
A.唐朝時很多中國人到外國去
B.唐朝時中國人以“唐人”自稱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
D.唐朝與世界很多國家都有貿易往來
【分析】本題考查了唐人.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解答】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人稱中國人為“唐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人稱中國人為“唐人”.
 
19.(2018•臨夏州)毛澤東曾說:“唐明皇不會做皇帝,前半輩會做,后半輩不會做.”說“前半輩會做”是基于他統治前期的( 。
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 C.安史之亂 D.藩鎮割據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唐玄宗的認識.
【解答】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唐明皇…前半輩會做,后半輩不會做”,聯系所學可知,唐玄宗統治前期重用賢才,提倡節儉,注重吏治建設,統治前期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后期不理朝政,出現“安史之亂”,導致唐朝逐漸走向衰落.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注意扎實掌握唐玄宗的主要史實.
 
20.(2018春•東莞市期末)“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本o急的戰報打破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歌舞生平。促使唐朝形式急轉直下的是(  )
A.黃巾起義 B.玄武門之變 C.陳橋兵變 D.安史之亂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安史之亂的知識點.
【解答】唐玄宗后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強盛到衰落的轉折點.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安史之亂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3分)
21.(2017•莒縣模擬)唐太宗治時期,社會經濟繼續向前發展,史稱 “貞觀之治”;武則天統治時,繼續實行唐太宗政策,經濟繼續向前發展,史稱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統治前期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稱 “開元盛世” 。
【分析】本題考查了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統治局面,應把握“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和“開元盛世”的相關知識.
【解答】唐太宗統治時期出現的繁榮景象,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唐太宗注重任用賢才、虛心納諫,他任用富有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還重用敢于直諫的魏征.他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當政時期,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之為“開元盛世”.
故答案為:
“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盛世”.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武則天與“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開元盛世”的相關知識.
 
22.(2018•吳中區一模)隋朝大運河以 洛陽 為中心,全長兩千多公里,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唐代都城 長安 既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國際大都市。
【分析】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和唐都長安.
【解答】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唐代都城長安是全國政治、文化和商業中心,是民族交往中心,又是國際大都市.
故答案為:
洛陽:長安.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重點掌握隋朝大運河和唐都長安.
 
23.(2018春•吳中區期末)隋煬帝時正式設置 進士科 ,科舉制度正式誕生;武則天對應舉之人親自出題面試,開創了 殿試 。
【分析】本題考查科舉制的相關知識.
【解答】科舉制度創立于隋朝,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撥人才,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創立.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不拘常規,對應舉之人親自出題面試,破格用人和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分子,創立了殿試.
故答案為:
進士科;殿試.
【點評】解答本題要注意準確識記科舉制的誕生標志和武則天時期的科舉制度,要注意歷史文化常識的積累.
 
24.(2018春•張家港市期末)唐朝時,中國同天竺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 玄奘 ,他還以親身見聞寫成《 《大唐西域記》 》。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玄奘西行.
【解答】唐太宗時期,玄奘西游,學習天竺佛教文化,促進了唐朝與天竺的友好交往.玄奘以親身見聞寫成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x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故答案為:
玄奘;《大唐西域記》.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準確記憶課本基礎知識是答題的關鍵.
 
25.(2018春•太倉市期中)隋唐書法名家輩出, 顏真卿 是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隋唐繪畫藝術也高度發展, 吳道子 畫技高超,后世稱他為“畫圣”。
【分析】本題考查隋唐時期的書法家的識記.
【解答】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是顏真卿,他自創“顏體”,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唐朝畫家吳道子畫技高超,他的畫注重線條變化,立體感強,風格奔放,開后世寫意畫先河,后世稱他為“畫圣”,代表作品有《天王送子圖》等.
故答案為:
顏真卿;吳道子.
【點評】識記隋唐時期在文學藝術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26.(2018春•振興區期中)唐朝被譽為“詩仙”“詩圣”的詩人分別是 李白 、 杜甫 。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李白和杜甫.
【解答】李白的詩氣勢磅礴,豪邁奔放,感情熱烈,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他的詩感情真摯,筆觸細膩,風格雄渾,語言精練凝重,被后人尊為“詩圣”.
故答案為:
李白;杜甫.
【點評】本題以李白和杜甫為依托,考查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及其詩歌成就.
 
三.解答題(4小題,共47分)
27.(2018春•棗莊期中)“繁盛一時的隋朝”高度概括了隋朝歷史的特點是短暫而繁榮。隋朝開鑿的大運河成為古代世界最雄偉的工程之一。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隋朝經濟繁榮的原因有哪些?為何又成為一個短命王朝?
(2)在如圖中填出隋朝大運河的“三點四段”名稱。
(3)皮日休《汴河懷古》:“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皮日休是怎樣評價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你對他的評價有何看法。
(4)大運河的開通有何歷史意義?
 
【分析】(1)本題考查隋朝經濟繁榮與短命王朝的原因.
(2)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
(3)本題考查學生的評價能力.
(4)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的意義.
【解答】(1)結合所學可知,隋統一后,隋文帝勵精圖治,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與發展;結合所學可知,隋煬帝濫用民力開鑿大運河、實行暴政統治.
(2)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兩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3)材料中認可了的大運河開通的積極作用,大運河開通以后,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運河通航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指出了隋煬帝濫用民力、巡游江都的腐。纱丝梢灾溃浩と招菘磫栴}比較全面,評價比較全面.
(4)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紐帶,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故答案為:
(1)國家統一,隋文帝勵精圖治,大運河的開通.隋煬帝的暴政.
(2)圖略.
(3)肯定了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功績,也指出了隋煬帝濫用民力、巡游江都的腐。u價比較全面.
(4)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隋朝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大運河開鑿的目的、內容與影響.
 
28.(2018春•莒縣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材料三: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請回答:
(1)這幾句話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說明他認識到什么問題?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樣的民族政策?這種政策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4)鏡子是誰?他重用的人才還有哪些?
(5)唐太宗按照上述治國思想,產生了怎樣的結果?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有關內容.
【解答】(1)材料一的意思是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誰能載舟,亦能覆舟.”出自唐太宗,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載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這是唐太宗說的.
(2)分析材料可知,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載舟,也可以把舟掀翻.說明他認識到農民階級力量的偉大.
(3)根據材料“朕獨愛之如一”,可知材料體現了唐太宗一視同仁、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如派文成公主與吐蕃和親.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善于虛心納諫,重用敢于進諫的魏征,唐太宗稱魏征為“知得失”的一面鏡子.他還任命人稱“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作宰相.
(5)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被稱為“貞觀之治”.
故答案為:
(1)唐太宗.
(2)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載舟,也可以把舟掀翻.說明他認識到農民階級力量的偉大.
(3)體現唐太宗一視同仁、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如派文成公主與吐蕃和親.
(4)魏征;房玄齡、杜如晦.
(5)貞觀之治.
【點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唐太宗與貞觀之治的有關內容.
 
29.(2018春•深圳期中)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科第之設,草澤[貧困老百姓]望之起家,簪紱[富貴官宦]望之繼世!??王定!短妻浴
材料三:“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
材料四:“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郭沫若
問題一:根據材料一和二回答:
(1)材料一是我國古代哪種選官制度?這一選官制度正式誕生于哪個皇帝?
(2)該制度經過不斷完善,開創殿試和將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內容的分別是哪個皇帝?
(3)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
問題二:根據材料三回答: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民族政策?
問題三:材料四中的“貞觀”和“開元”分別是指哪個皇帝開創的盛世局面?
【分析】問題一:本題考查科舉制的建立和完善.                                                                   
問題二:本題考查唐朝的民族政策.
問題三:本題考查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解答】問題一:(1)據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材料一是我國古代科舉制,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
(2)武則天大力發展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開武舉,親自面試學生.唐玄宗時期,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3)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繁榮.   
問題二:據材料“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他對各民族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問題三:據材料“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可知,材料四中的“貞觀”和“開元”分別是指唐太宗、唐玄宗開創的盛世局面,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因其年號是貞觀,史稱“貞觀之治”.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唐玄宗前期的年號是開元,因而歷史上稱之為“開元盛世”.
故答案為:
問題一:(1)科舉制;隋煬帝.
(2)武則天和唐玄宗.
(3)科舉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促進了教育事業發展,促進文學藝術發展,有利于唐詩的繁榮.                                                                   
問題二:開明(一視同仁)的民族政策.
問題三:唐太宗、唐玄宗.
【點評】本題考查科舉制、唐朝的民族政策、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0.(2018春•太和縣校級月考)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
探究一  制度篇
(1)統治階級為加強統治,不斷調整政策,開創新的政治制度。寫出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一項措施。
(2)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孫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說的古代中國的考試制度是什?
探究二  經濟篇
(3)生產工具的創新和改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列舉我國古代唐朝歷史上哪些生產工具的創新和改進推動了經濟發展。
探究三  文化篇  如圖
 
“中國在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讓我們與歷史進行親密接觸,尋找其中蘊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據上圖和所學知識,說出我國唐朝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并舉一例隋朝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5)綜合以上內容,在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方面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2)本題主要考查了科舉制的有關內容.
(3)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生產工具的創新和改進.
(4)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科技的發展.
(5)本題主要考查了創新能力方面的有關啟示.
【解答】(1)本題要注意是“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
(2)孫中山說的這段話表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明確指出英國科舉考試制度是學習中國古代科舉制.
(3)唐代農民制成了曲轅犁和筒車,推動了生產的發展.
(4)分析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唐朝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唐詩;隋朝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是趙州橋.
(5)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要綜合考慮.吸收和借鑒前人寶貴經驗;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等.
故答案為:
(1)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
(2)科舉制.
(3)曲轅犁和筒車.
(4)唐:詩;趙州橋.
(5)吸收和借鑒前人寶貴經驗;努力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等.(答出其中一點或其他符合題意的一點均可).(2
【點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古代制度、工具等方面的創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1148996.html

相關閱讀: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
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